最近,上海一位学生家长开启了吐槽模式,“这学校老师这么轻松的吗?”
哎呀,瞧瞧这事儿闹的,好像咱小时候那个年代,学堂里的先生可没这么多花招儿。现如今倒好,寒暑假成了家长们的“进修班”了。话说回来,这寒假期间学校给家长们布置的作业,要求教小娃娃学音标、背诵下一学期的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这不是预习,简直就是让家长提前上阵,当起了半个外语老师嘛!
这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连板凳都没坐好呢就被考试弄个措手不及,你说这学校是不是打算只办考试,不做教学了?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仿佛老师们都成了监考官,教学重担却落到了家长肩头,真是“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家长”。
网友们的比喻真是一针见血,就好比说,将来医院是不是也要发个手术指南,让咱家长自己给自己动手术?虽是戏言,却道出了几分现实与无奈。
学校原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现如今怎么就成了家长的第二职业培训中心?
咱们这些做家长的,白天忙工作,晚上陪作业,一边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边还得修炼十八般武艺,就怕教不了那一堆堆的课本知识。尤其现在孩子的作业难度不断提高,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胜任这“课外辅导员”的角色。
唉,学校的做法确实让人纳闷——这究竟是共同育儿还是转嫁责任呢?
这并不是单一现象,翻遍评论区我们发现,很多地区的家乡都有同样的经历与感受!
往好听了说,或许这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变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国家一直强调的给学生“减压”政策,似乎是给老师解了压!
无论如何,学校和家长的角色应当各有侧重,合力培养下一代,而不是一方过于依赖另一方。
毕竟,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老师们的专业引导不可或缺,家长的陪伴辅助同样重要,但各自的责任边界应当清晰才是硬道理。
所以,你说这是啥情况?依我看,这就是新时代教育矛盾的一种体现,咱们得理性对待,共同呼吁找到一个更为和谐的教育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