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小宝贝们 要从玩得开心到学得开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园的时候,除了吃喝就是玩,很多孩子从来不会带书包,也不会带文具去幼儿园,也不存在自己收拾整理的事,反正最后有老师帮忙整理。一年级的同学现在每天要背书包,书包里除了语文书、数学书、各种练习册而外,还有文具盒、水彩笔等;每天还得带饭盒、水杯。孩子们从空着两只手进校园玩到背着一堆东西进校门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他们自己收拾整理的习惯。
一、听从老师要求,所有文具以简单好用为目的。一年级的孩子,本身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花花绿绿的颜色和各种卡通形状分散注意力,因为我要求学生包书以透明简单为主,透明是为了方便孩子们很快地从封面上分清语文书、数学书;花哨的文具通通拒绝。文具盒里每天需要准备:五枝削好的铅笔(一年级拒绝自动铅笔,木棒铅笔最好是不带橡皮头的,带造型橡皮头的铅笔更是拒绝)、一块稍大的美术专用橡皮檫(拒绝有香味、有造型的各类橡皮檫)、一块简单的直尺即可(不赞成为了方便一下子连三角板、量角器等都一下子给孩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孩子准备两套学具盒、水彩笔(家里、学校各放一套,另备两只勾线笔。)拒绝拉杆箱书包,让孩子用最简单的,最轻便的背包即可。现在很多学校都是楼房,拉杆箱在平地还可以省力,如何将拉杆箱运到楼上对小学生而言并不轻松,拉杆箱下楼的噪音令每个学校的老师都会头痛,大多数学校都会禁止使用拉杆箱。另外学校常常会发各种表格或周末题单回家,为了表格和题单的平整,建议给孩子准备文件袋,平时家里也可以备有文件袋,试卷之类的分科目保存,既保存了平整,也不容易丢掉。
二、教会孩子收拾整理。一年级的老师很是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家长反复找老师,孩子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掉了,孩子们拣起来上交的都插满了笔筒,让他们来认领,却人人都不认识。小学老师的任务跟幼儿园老师是有本质区别的,小学老师的主要任务转变成了传授知识为主,因而需要我们家长自己训练孩子学会收拾整理。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们为他们准备所有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尽可能地在铅笔、直尺等文具上贴上孩子的姓名标签,每天放学回家检查孩子的文具,完成作业后,和孩子一起补充文具,让孩子记清楚自己的东西,并指导孩子收拾,最好是大人动口,孩子动手,切忌包办代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自己收拾的好习惯,不要一边骂孩子乱扔玩具,一边就动手帮他们收拾,家长可以示范性地放一个,让孩子自己放到规定的位置。
三、家庭习惯与学校习惯最好一致。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书包都放不进学校课桌的抽屉,为了方便孩子们学习,我一向要求孩子们早上来首先把饭盒、水杯放进柜子里,然后就把语文数学分类放在抽屉的左右两边,而书包则挂在椅子上,整个在校期间都不用从书包里找东西,课前直接从抽屉拿出来做好准备。家长们也可以按这个要求来,让孩子回家就把所用书本放在抽屉里,做语文时,只需要准备语文资料;做数学时,就拿数学资料;全部完成了再分门别类地收拾到书包里。当家里的习惯跟学校习惯一致的时候,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就要容易得多。
四、学习环境。现在很多家庭的住房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在学习环境这方面,我建议每个家庭都有书房。书房里给孩子们准备一张书桌,书桌上固定的位置放置孩子的学具盒、水彩笔等不需要每天使用的文具,放置位置固定也是一个训练他们学习习惯的方法之一。特别反对孩子在客厅的一角或在客厅的茶几上完成作业,尤其是边放电视或者大人边大声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回家,稍事休息,就应该回书房,先擦书桌再学习,学习的时候分科目,一科完成再完成另一科的学习,原则上先易后难,先交流复习再完成作业。
总之,孩子的习惯非常重要,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养成的,尤其是习惯较差的孩子,父母更是要花点心思,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小学前三年,习惯养成好,孩子受益一生,家长轻松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