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下面介绍几把我的藏品:
沈遽华(女)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1939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宜兴鸿成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美术师。
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1958年担任技术辅导。在继承紫砂传统工艺基础上。力求创立新意,注重造型的神态、气韵,风格独特。七十年代创作的《盾花壶》被选为国家礼品,《狮象玉鼎》入选陈设于中南海紫光合国宾馆迎宾厅;《五件一枝春茶具》获1933年全国轻工科技成果新品评比金龙奖;《紫砂系列新品》获1983年江苏科技成果新品一等奖;与丈夫李昌鸿合作的《竹简茶具》获1984年茉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其后有合作的《九龙组壶》、《孔雀茶具》获1989年香港"锦锋杯"创作设计一等奖及1992年中国山东淄博国际陶瓷艺术作品展大奖。
上图为沈遽华全手工制《上新桥壶》,由丈夫李昌鸿先生亲写证书。(1999年收藏。)
高建芳,女,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紫砂艺术大家。
上图这把茡荠壶的来历:1999年在高建芳老师家定制西瓜壶时,高老师用这把自制自用的茡荠壶为客人沏茶,偶尔被我发现该壶底款是空白的(一般壶上都有三个印章,盖、把、底),高老师说她也不知道这把壶底款没盖印,并说谁发现了错就送壶奖励。于是这把壶就送我了,高老师还为这把壶写了证书。这也算是一把“错”壶吧?
高湘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陶都。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先后师承李碧芳、谢曼伦。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品研究会会员。作品在国内行业大展中屡屡获奖。
上图是高湘君老师文革后期制作的如意壶。盖内款:湘君,壶底款:中国宜兴。砂质好,做工精致,难得的一把好壶!(2002年收藏。)
李碧芳:~
高级工艺美术师,1939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5年10月考进紫砂工艺厂,从师已故老艺人朱可心学习紫砂工艺,1958年8月受聘任紫砂工艺辅导,开始培训学徒,先后连续二十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共计数百人次。,1982月镇江地区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造型、设计、制图,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创作,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同名福州大学教授。(2002年收藏。)
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釉,但胜似上釉,色泽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社会上称其“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上图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施小马《六方壶》。
(2001年收藏。)
许四海
中国著名紫砂鉴藏家、陶艺家许四海款扁壶,
很早时因许四海爱壶成瘾,师傅唐云便赐他“壶痴”称号。到了80年代,他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做壶风格,宜兴的朋友于是封了他另一个美称“壶怪”
中国历来就有“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历史上,像董其昌、郑板桥那样有名的画家、书法家也都与众多紫砂名家联手,形成了一整套的紫砂艺术与书画艺术的历史。许四海十分注重壶身上的书法和绘画与紫砂工艺相结合,此壶身由韩敏画竹。
李霞~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0年生于宜兴,师从著名陶刻艺人谈尧坤学习陶刻技艺,1984年在母亲省大师沈遽华及父亲李昌鸿大师的指导下自授学习制壶技艺,并独立创作及制作。作品参加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 “李家茗壶艺展”博得中外茶友壶侣赏识,本人被载入《世 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第一卷,《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第二卷,深受国内外壶世界友人的好评和收藏。
上图该壶于2000年收藏。
紫砂名人之—李茂林 《菊花八瓣壶》
即李养心。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号茂林。江苏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壶乃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明.陈贞慧《秋园杂佩》称:养心之壶艺在时大彬之上,为供春劲敌。传世作品极少。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创始》:“自正德以递万历,所制多大壶,李茂林始制小圆式,实为阳羡小壶之鼻祖。”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有李养心“菊花八瓣壶”一具,底刻款“李茂林造”四字楷书款。
民国以后,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爱好紫砂壶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愿紫砂壶这朵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奇葩越开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