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将来能成才,家长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但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有的家长付出很多,但还是无济于事,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
2023年高考成绩公布,大家在网上看到许多高分考生,全家人跟着一起高兴的手舞足蹈,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大家的高考成绩都很理想。
随着教育内卷,高分考生变多,可是也有学生成绩不理想,默默的流泪。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人考上名校,就会有人落榜。实际上,大多数的高考生成绩低于500分,只能报考普通高校。
高中三年补课花费28万,学生高考成绩只有336分学生的性格和天赋不同,有的学生平常也很努力,家长也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可是却不理想。辽宁一位家长在网上吐槽,学生高中三年补课花费了28万,结果高考成绩只有336分,甚至都没过本科线,只能报考专科院校,家长表示尽力了,感觉课都白补了。
除了语文,没有一科是及格的,看到网上满屏600多分的学生,家长自我怀疑,成绩为什么越补课越差。
从学生各科成绩来看,语文106分还是不错的,生物和思想政治50多分,也还说的过去,物理15分,数学39分,说明该学生理科天赋较差。
学生选科的时候就存在问题,并没有参考日常成绩,或许是看物理可以选择的专业更多,结果理科考的一塌糊涂,补课也没能挽救过来。
家长说从学生进入高一开始,就给学生报数学和英语辅导班,每科一学期补课费是5000元,寒暑假还有额外的辅导班,分科之后,还加上了物理和生物课程的辅导。暑假阶段,报全科目类型的辅导班,一次性就花费掉4.8万元。
这位家长给学生补课真舍得花钱,可是效果显而易见,物理15分,成绩没有得到提升,还可能有下降的可能。
家长也很无奈,感觉三年的精力和金钱都白花费了,也不知道该给学生报什么院校和专业,对学生未来感到迷茫。
很多家长有相似的经历,明明很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花了很多钱,将所有休息时间几乎都给了学生,可是学生成绩没有提高,甚至不增反降,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该不该给学生补课?
让学生补课到底有没有用?“双减”政策落地,校外补习受到限制。尽管家长主动或者被动不能送学生补课,但依旧有许多家长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补课。
像辽宁这位家长的吐槽,花费几十万给学生补课,可是效果却差强人意,这样还有不要给学生补课吗?
我们必须承认,补课对提高学生成绩确实有用,但不是“有用”就必须让学生补课。家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看到个例就盲目跟从。
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先要快速提高某一科目的成绩,补课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可是若是家长不分主次,学生补习的科目过多,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感到疲惫,对学习失去兴趣,补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所以,家长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状态,选择是否让学生补课。学生成绩较差,家长要先分析原因,是因为偏科,还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存在问题,若是前者,家长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对薄弱科目进行补习。
如果是后者,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有问题,家长给学生补再多课也没用。说白了学生不是学习那块料,家长付出再多也得不到想要的回报。
家长可以先跟学生沟通,有没有其他感兴趣的方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学生不喜欢学习,喜欢某个艺术专业,家长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艺术,可能比盲目让学生补课强得多。
家长要多观察学生,主动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是所有学生都擅长学习,家长也不要紧盯着学生成绩,可以帮学生找其他适合的发展方向。至于辽宁这位家长担心的报考选择,家长不妨问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做决定,有时候家长适当放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空间,也是明智的教育方式。
你如何看待花费重金给学生补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