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成绩陆续出炉了,有人欢喜有人忧,都很正常。
“看你,又粗心大意,这道题算错了!”
“你就不能细心一点,这么简单的题都能答错?”
“我不小心把这个单词写错了…”
“这道选择题,我没注意单位看错了…”
类似的对话,是不是特别熟悉?
家长用“粗心”、“大意”、“不细心”给孩子“查找”考试丢分的原因。
孩子也会呀,一个“不小心”,两个“没注意”就逃过了“一劫”。
真的,每每看到孩子身上特别突出的特点(优点、缺点),都能从家长那里找到对应的原因。
我称它为教育的折射,或者教育的必然结果。
很简单,种什么籽,长什么苗,就结什么果,果子的性质不会变,长的大小、好坏,其实就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程度而已。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成长机会。
包括考试丢分,说明孩子真的是在这个点上没有掌握,我们正好帮助孩子查漏补缺,这才是考试的目的。
比如说语文,你让他背“床前明月光…”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而且正确率100%,为什么呢?因为他掌握地足够熟悉,再粗心大意也不会出错。
数学,你让每一个孩子去算“1 1=?”,都不会算错,因为他熟练到闭着眼睛也不会出错。
英语,虽然不是母语,就像我们学的第一个A字母打头的单词“Apple”,孩子们都不会错一样,还是因为太会了。
再说错题,不管大小,只要错,就是没掌握,至少是关于这个知识点没有完全系统地掌握,没吃透,要么不确定,要么模棱两可,要么干脆不知道。
我们要相信孩子,每一道题都想答对,考试都想拿高分,哪怕不是为了什么奖励,最起码也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也会努力考个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分。
有时候真的很难为孩子,别说初高中的孩子了,小学生也经常面临各种考试、检测,对于刚刚学会答题还不熟练的孩子,要在监督下,按时写完卷子,还要求不出错,是真的有点难度?
孩子考试后,拿回来成绩单,家长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是很关键的,有时候一个举动,毫不夸张地说,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
前两天培训机构有个家长座谈会,当时有个分享,问题是:你记忆中的高光时刻,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聊的是教育嘛,我就想起了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得了双百(那会儿只有语文数学),很高兴地跑回家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悦,全班第一的双百啊!
可是我妈的反应是:好,别骄傲就行!
过后,我也听我妈跟邻居夸过我学习好,考试成绩不错的话,虽然间接地得到了肯定和表扬的反馈,但是毕竟没有第一时间期待时那么欣喜了。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就那样!或者说我自己的努力、结果跟家人无关。
不得不说那是一个缺少关注和肯定的年代,更别说表扬和鼓励了。
可是现在的孩子,又处于一个关注度过高,表扬过剩的年代。
所以,我对孩子也是比较慎用表扬。
就在期中考试前的一个晚上,因为作业有点多,孩子闹情绪,发生争执,她就特别委屈地坐在我的腿上,哭着说:“你不爱我,不关注我,不在乎我,看不见我的努力……”
哎呦!我一看这个问题有点严重啊!就问为什么?
她说:“我上次语文考了99.5,你不表扬我!这次数学考了满分你也那么淡定!英语就不说了,每次100,你都认为那是我应该保持的水平,可是数学和语文呢?没那么容易的呀,你也那样……”
好吧!我只能道歉:“妈妈看见了你的好成绩,看到了你的努力,也为你真心感到高兴呀!只是没有表现得特别兴奋而已,一是觉得你已经四年级了,没必要像小孩子一样表扬夸奖;二是怕你骄傲......”
反正是沟通了好久,才给她委屈的情绪平复下来。
后面我也特别反省了自己:我真的吝啬表扬孩子吗?
我是不喜欢拿物质去奖励孩子,尤其是在面对作业,成绩的时候。
我更习惯于把每一次的奖励变成一个个惊喜,不经意间给她!
也会记住她的每一个小愿望,在合适的时间,悄悄帮她达成。
看来,还是要及时表达,就跟爱要说出来一样!
期中考试回来,我就变聪明了,“哇,语文英语保持的很好嘛!数学呀,也达标了(她每次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恭喜!”
然后就是把丢分的题跟她一起研究拓展一下。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家,不管好坏,家长都得有效回应,这个也是很关键的环节,简单总结如下:
1)拿到好成绩,一定要及时肯定孩子,毕竟每一分都代表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表扬和奖励,要适当,我不建议奖励和分数直接挂钩,可以一个时间段有一些奖励,而不是考多少分奖励什么。
成绩是努力的回报,也是前进的动力。
2)成绩垫底,家长除了全家(有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不良因素影响)找原因外,还是要安慰和鼓励孩子,毕竟差生更需要勇气去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和冷眼。
找到原因,沟通好了,激发孩子内驱力,逆风翻盘,也是很有可能的。
成绩只是昨天的句号,奋进才是永恒的主题。
3)成绩中等,同样要肯定孩子的付出,虽然比上不足,至少还不是最差的。
其实大多数中等成绩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就看家长怎样对待了。
成绩也许代表一次成功,但不代表一生成败;重要的是,我看见了你全力以赴。
不好不坏,说明进步的空间足够,而且前面有目标,后面有支撑,正好是查漏补缺,迎头赶上的最佳状态。
中等生其实是个很敏感的群体,家长懂一点教育,就会挤进第一梯队,如果没有好好沟通,掉队到垫底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说现在的家长难做,你不止要懂教育,还要懂心理,会处理孩子的各种情绪,一个不慎,不说满盘皆输吧,最起码一段时间努力白费。
这是一个拿成绩看学习状态,推测心理,预知明天的时代,家长还是得学习和提升,不然,真看不懂!
孩子:希望你的成绩可以配得上你的努力,毕竟这个社会要看到辉煌的成绩,才能承认你的才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喜欢请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