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考试卷子太多的图片(考试考不好的图片大全)

讽刺考试卷子太多的图片(考试考不好的图片大全)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7 23:00:04

文 | 海南的风

编辑 | 海南的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道尽了古代读书人的心酸与梦想,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就是金榜题名时的那一刻荣耀,而科举,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自然承载了无数读书人的期盼与失落,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其中,科举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妙的语言,成为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一扇窗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试想一下,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没有微博热搜,也没有朋友圈点赞,想要表达对科举的看法,除了茶余饭后的口耳相传,还有什么比一副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对联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呢?这些对联,有的歌颂金榜题名的喜悦,有的讽刺考场上的不公,有的则表达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可谓是古代版“互联网冲浪”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拿“秋风雁塔题名早;春日龙门得意新”这副对联来说,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喜气?上联的“秋风雁塔题名”,指的是唐代新科进士在雁塔题名的典故,巧妙地将秋闱考试和金榜题名联系在一起,读来朗朗上口,喜气洋洋,下联则更妙,借用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将高中后的意气风发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看到了胸怀抱负的青年才俊,骑着高头大马,在春风中尽情驰骋的画面,好不畅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表达对科举不公、充满愤懑之情的对联,清代浙江乡试,两位主考官一个叫李文田,字仲约;一个叫陈鼎,字伯商,结果,考试结束后,坊间就流传出这样一副对联:“旧有文名,李仲约无非约略;新开鼎记,陈伯商大可商量”,这副对联,表面上看平平无奇,甚至还有几分恭维之意,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联的“约略”,是粗略、不认真的意思,暗指李文田徒有虚名,选拔人才也不过是草草了事,而下联的“鼎记”则是杭州钱庄的代称,将“陈伯商”三个字嵌入其中,意指陈鼎收受贿赂,大发横财,仅仅十个字,就将两位主考官的“猫腻”揭露得一干二净,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些表达喜怒哀乐的对联,还有一些对联,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如这副“尔等论命莫论文,碰;咱们用手不用眼,摇”,据说,晚清时期,某地主考官不学无术,竟然用求签的方式决定考生名次,结果被人写了这副对联讽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联中,“碰”和“摇”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考官随意决定考生命运的场景,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却又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试想一下,寒窗苦读数十载,最终决定命运的,不是才华和努力,而是一根竹签,这难道不是对科举制度最大的讽刺吗?

无论是表达喜悦,还是抒发愤懑,亦或是进行反思,这些科举对联都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古代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透过这些或喜或悲、或庄或谐的文字,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年代,感受着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科举制度和科举对联的看法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