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精心编排了“连一连”这一内容,其与汉字结构紧密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教导他们学习将字按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此外,还要求学生掌握 6 个会认字以及 4 个会写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道题目共同构成:第一题致力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并积累 12 个词语,通过丰富的词汇积累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题则鼓励学生尝试书写一句有关新年祝福的话语,以此锻炼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系统地总结了“先外后内”和“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为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奠定坚实基础。
“日积月累”所编排的是古诗《风》,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口语交际”采用了看图补白编故事的独特形式,并且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图中,可爱的小兔静静地站在南瓜地里,眼神充满渴望地望着那硕大的南瓜,内心思忖着:怎么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第二幅图,内容空缺,唯有一个醒目的大大的问号,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第三幅图里,南瓜已然被成功地运回到了家,小兔正兴高采烈地和兔妈妈讲述着自己运南瓜的整个过程。学生借助第二幅图所构想出来的办法将会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以此作为交流的话题,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交际活动:“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贴士明确指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要求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与人交流时放开胆子,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这对于克服从众心理,增强表达的自信心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推动作用。
“和大人一起读”所编排的是《春节童谣》,通过和大人一同阅读,学生不但能够充分了解春节的丰富习俗,还能够深切体会到童谣中所蕴含的淳朴情趣。
上完课后,教学效果令人感到颇为良好,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感受与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识字加油站”这一环节,我的教学思路主要为:率先引领学生初步认知汉字的上下结构、独体字以及左右结构,继而尝试将汉字依据结构予以归类。随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识记生字,并开展书写方面的学习。
2.“字词句运用”环节中,读一读6组新词,每组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字可以组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它们的含义可能还不一样。创设多种读的方式,如开火车读、抢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积累和巩固词语。写新年祝福,结合实际。快过元旦了,把所学贺卡祝福格式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3.“书写提示”环节中,先观察笔顺规则,跟师书空,练习描红书写,结合本册所学生字还有哪些也是“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律,总结回顾了本学期提示的三条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小组分工协作,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反馈,效率高。
4.“日积月累”环节,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古诗,把诗读顺,观赏图片,想象感受风的多变,用上不同音量、语速朗读品味,加深对《风》的理解。“书读百变,其义自见。”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
5.在“口语交际”环节,我巧妙地借助“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呢?”这幅图所存在的空缺,为学生留存了一个开放、自由且充满灵动性的遐想空间。让孩子们起初在毫无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大胆地展开想象,积极鼓励他们将心中的想法尽情诉说出来,自由地发表自身的意见,从而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果不其然,孩子们的方法着实丰富多样:“找朋友一起把南瓜抬回家。”“把南瓜切开,一块一块搬回家。”“借辆车运南瓜回家。”“搭个顺风车更好!”“搭个跷跷板,叫上小伙伴,把南瓜弹回家。”“用布包住南瓜再滚回家。”……诸如此类的答案,恰与一年级孩子异想天开、童言无忌的天性以及童真完美契合。
6.“和大人一起读”,学生为主,大人根据孩子读的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孩子读熟之后,把童谣读给大人听,了解春节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了写贺卡的格式,课下运用所学,带上真心的祝福送给想送的人。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效果非常好。体会到,学生学习是学生的事,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事半功倍。
2.学生背诵《风》这首古诗,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观看图片,理解诗意,循序渐进。教师出示不完整的诗句学生补充,逐渐加大难度,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背诵了下来,真是:诗读百变,其义自现。
3.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我要求孩子们在这么多的方法中找找最合适的。孩子们各抒己见,在认真倾听以后,针对对方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这一环节中,活跃的孩子在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语言得到发展,但有部分孩子在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得不足,没有多少收获。如果教师这样操作:先对一两个孩子的发言进行指导,然后再分四人小组讨论,这样孩子们的参与面和说话的质量都能大大提高。今后在小组活动指导方面仍需思考、改进。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回顾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日积月累”《风》古诗的学习停留在理解、背诵的层次,如让学生在手抄报上以画的形式画出来,效果或许会更好。
2.“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是为让学生了解春节习俗,课堂上局限于学生熟读成诵,学生是否都读明白了,哪些地方不明白还应挖掘知识,不应把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四、改进措施
倘若让我再度讲授这一课,我会于学习《风》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布置,让他们运用画笔描绘出自身所理解的风,以此巩固所学内容。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这个环节里,课前预先安排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在课上展开交流。并邀请学生阐释春节的民俗特色。在学生完成拼读、组内齐读以及熟读的基础之上,展开交流,探讨哪些地方存在不明白之处,而后全班共同讨论以解答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