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低年级学校用的是什么试卷(浙江初中刷哪个版本的试卷好)

浙江低年级学校用的是什么试卷(浙江初中刷哪个版本的试卷好)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7 21:54:48

“非纸笔测试是一种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不进行纸笔测试而采取的一种补充性的评价方式。

从国家教育部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评价做出了新的指示,特别是浙江省,正在积极引导低段的“非纸笔”测试。但是许多学校并未真正弄清评价的含义,还未领悟“非纸笔”测试的真正目的,现实中就出现了许多“形改而神不改”的评价改革。

一、“非纸笔”测试在现实中的异化

自2015年起,省内许多学校开始尝试低段的“非纸笔测试”。但是在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考试改革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了与“评价改革”相背离的东西。

1. 只追求形式,不关注内容

在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不清楚“非纸笔”测试的意图。有的认为“非纸笔”测试是一种作秀,更多的人则认为“非纸笔”测试,单单是为了落实“减负”。在这样的情况下,“非纸笔”测试的内容很难有高度关注。搞个活动现场,把简单的口算测试,做成大卡片,贴在地面上,就是“跳石过河”;把拼音过关题,做成一张张小书签,学生抽到一张,拼出词语,就又过了一关。这样的“非纸笔”测试情景比比皆是。热热闹闹中,忙坏了老师,忙坏了志愿者家长,但是“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大大降低。

2. 只注重过程,不关注结果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验。在测评中,教师根据分析测评结果,去发现自己教学中欠缺的地方;而家长和孩子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补短”。但是现在很多游园式的“非纸笔”测试,大家关注的往往是活动过程,而忽略内容,“测试”结果,更是没人统计结果。

3. 单检测知识,不关注素养

由于未能正确理解“非纸笔”测评的用意,然而,大多数学校测评的关注点还是普通的学科知识点。而那些指向学生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测评项目并未出现在测评中。

二、“非纸笔”测试的校本化促进及思考

1. 普通版,迈出 “非纸笔”测试的第一步

第一次尝试普通“游园式”考试。与绝大多数学校一样,“跳石过河”“智力过关”等关卡。孩子们一路过关斩将。游园考,将冷静、紧张的考场变成了游乐园,让孩子消除了期末考的紧张。

2. 中级版,关注点从知识向能力拓展

前几年,学校将“非纸笔”测试的地点设在了商场。“读店名” “数直角”“测量商铺宽度”“购买商品”“辨别物品材料”等项目,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和能力。学生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游学,填完卡片,交给老师,由老师进行评价。

反思中级版,我们感受到:我们的“非纸笔”测试的关注点,已经从知识向能力转变,已经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发展。但与课改精神做对照,我们还是感到“换汤不换药”。学生的核心素如何提升?评价标准如何制定?这些实质性的东西,我们并未触及。隔靴抓痒,评价的实质没有改变!

3. 高级版,全面关注核心素养

新课程告诉我们,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在改,课程标准在改,课程理念在改,教学评价的方法必然要顺应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于是,2019年,我们第三次尝试评价改革,将重点放在“活动项目”设计和“评价量表”制定上。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测什么?重点评价内容

经过多次学习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非纸笔测试,应去测试传统纸笔测试所测试不到的东西,也就是应直指核心素养,去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等等去。

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梳理出小学低年级各学科中无法用纸笔测评的内容,如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表达与沟通,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的测评项目既要体现学科整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要把学生最核心的素养凸显出来,突破纸笔评价的局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这次的游考中,我们设计了“送祝福”的项目,要求学生主动向营业员送上新年祝福,大方,声音响亮,四人小组内不重复。这样的考题,要考查学生合适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要求学生能大胆向陌生人表达情感。在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不少学生胆子小,,不敢上进,更是不敢大声表达出来。但是在辅导员和同伴的鼓励下,他们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极限。很多学生交出了自己人生第一次向陌生人大声表白的答卷!

《纲要》上指出,要发挥评价的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只要通过我们的评价,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和发展,个人认为这种评价能达到最初的目的。

问题二:怎么测?——讨论评价标准

由于“非纸笔”测试往往以活动方式进行,再加上测试的目标直指核心素养,因此在测评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和力量,有时候还要借助家长志愿者们的力量。因此制定评价标准也就成了提高评价信度的重要一环。

如在“读广告”这个项目中,我们设定A、B、C的标准分别是:“能大声、准确地读出广告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主动询问同伴或者营业员。”“能基本正确读出,声音不够响亮”;很显然,我们测评的关注点不全在于学生识字能力,着重的在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描述性评价,也方便了测评者实施评分。

同时,我们在这次“非纸笔”测试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夸赞其中一个同伴,说说他今天表现好在哪里?然后请家长志愿者把每个学生的谈话录音发至班级群。这种以真实的情景式的描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了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详尽的评价,相信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对人的引导作用。

第三个问题:测评有何用?——关注评价结果

1. 评价改革,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非纸笔”测试的进行,让参与的家长和老师深有感触。如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爸爸说:“虽然我没有带女儿那个小组,但是我确信,我女儿在向营业员阿姨大声送上祝福”这栏中一定无法得优了。从今天带小朋友们游考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而我们的老师,也在“非纸笔”测试中,进一步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一位老师这样说:一张试卷不能评价一个孩子。有的孩子考试厉害,但是动手与交际能力不行;有的孩子考试不行,但他的交际能力很强。这次测评,让我对学生有了重新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只盯着知识点,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2. 评价改革,使教育更显智慧

“非紙笔”测评,由于形式的变化,往往会加大工作量,使老师产生疲劳度,对测评结果形成主观臆断而影响信度。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借助校园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评价数据的综合采集,统计分析,为每个学生和每个班级制作测评情况的数据雷达图和分析诊断报告。这就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让老师能同时实现学生个体和班级和年级的对比分析,为教学改进的诊断和归因提供了实证支持。

3. 评价改革,助推课改更加深入

都说“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此话不假。通过“非纸笔”测评的实践,项目式、活动化、课程整合等理念开始深入师生心田。老师们开始会用整合的理念去重组教材,开展教学;学生们会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得本领。评价改革,转变的不仅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更转变了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教学行动。

当然,“非纸笔”测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次探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设计路径模糊,过程繁琐,价值功能单一等问题,已然成为非纸笔测评,亟待攻克的难题。但只要教育者用心探索、实践,定能走出一条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路程。

我们要在每一次的实践中,检验真理,在每一次改变中,跟进“非纸笔”的变化.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