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最好一题都不错,毕竟分数代表着好坏。但在有些老师眼里成绩却不是一切,即便是成绩考了“倒数第一”,那也有可取之处,并没有许多家长想得那么糟糕。
孩子的成绩是没那么理想,可有些时候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家长庆祝。
“倒数第一”试卷走红,为啥孩子答题思路奇葩?老师:比僵化好1)面对一些表达不清,表述不明的题目,孩子的思维跳脱能力总会表现得尤为高效,他们会利用旁人无法比拟的思维能力,写出自己自认为的正确答案,比如这道题,倒着写出以上数字,不得不说孩子的“倒写”很规范。
2)都说题目不应该脱离实际,答案要从生活中找,这个孩子就非常亲民,不看题目中乱七八糟的描述,直接抓住问题关键点作答,用“支付宝付款”,看上去好像完全没错。当然,老师改卷时会不会脑溢血,那就不在孩子的考虑范围内了,让人忍俊不禁。
3)孩子的勇气可嘉,600字的作文都敢直接省去,一行字解决问题,这种零分作文堪称经典。老师也相当调皮,学生敢省去内容,她就敢省去分数,60分一分都没有,面子里子都拿走。不知该说学生滑头呢,还是该说他们思维过于跳脱,老师跟不上。
4)考试界有这么一条潜规则,英语不会可以抄阅读理解,语文不会可以瞎写,数学不会就只能写个解。数学考试遇到难题,孩子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画一幅画娱乐一下。
当然,也不乏支持老师的人,他们觉得生活是生活,考试是考试,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用敷衍的态度去应对考试,那是对知识的侮辱,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她们平时上课教授的可不是这些“玩笑词汇”。
为啥孩子爱在试卷上搞“创新”,除了不会做意外,和思维跳脱也有关对于类似的情况,很多妈妈又愤怒又无奈,明明很简单的问题,怎么到自己孩子那里就那么麻烦呢?“不是不会,就是不对”是娃的通病吗?
一位从业多年的老师表示,只有老教师才能体会到,那些从小就规规矩矩的孩子,看似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未来的出息并不大。
不说赚钱能力,单轮考试,也许他们在小学期间的成绩很不错,但一旦进入初高中,差距就出来了。
尤其是物理、数学之类的理科,唯有思维跳脱的孩子,才能取得高分,至于文科,纯粹是死机烂背的东西,孩子肯玩命背诵,一般都不会太差。
在幼儿阶段,用孩子思维僵化的代价去换取那点分数,其实并不上算。
家长教育期间要注意引导,别让孩子思维僵化1)、错误要指正,但不要追究态度问题
孩子做错了题目,妈妈气急败坏,不但追究题目本身的问题,还关注孩子的态度问题。“你写的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部分家长会变得非常暴躁,她们觉得这不是会不会的事情,而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按照这样的思路,家长往往会跟孩子说:“你别问为什么,照着做就行!”以强势的姿态逼着孩子顺从。不可否认,当时能立即让孩子改正,可事实证明,治标不治本,他们未来依旧会犯错,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2)、生活中合理引导,不要拘泥于规矩
有人说,“守规矩”是生存的基础,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守序,不要乱来。道理是没错,毕竟另类的代价太大,风险系数很高,可要想发达,就得不一样。
家长只要保证孩子的前进方向正确,换个思路、换个方式,有时候往往会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并不应该随意否决孩子。甚至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同样一个问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式解决,最后不论对错,都给予肯定。
西方教育好,真的是他们的老师比我们好吗?明显不可能,双方的区别只是“思维灵活度”不一样,避免思维僵化,这是目前教育界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