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来好巧,我是先看到素老师的一篇文章,她的那篇文章是说,自己活到现在56岁的年纪,因为穷,一直是勤俭持家的过日子。
素老师的文章开头是:“56岁的我,因为穷,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改不了”。
然后,她就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列了12条清单,比如说去超市买菜,专门去打折区购买;和朋友一起去外面吃饭,走的时候会打包;
家里的剩饭剩菜,都要留着下顿继续吃;基本上不点外卖,都是自己买菜自己做;出门也是很少打车,一般都是坐公交车;
还有就是一年到头,也买不了几件衣服,比如现在身上穿着的这件灰色的半袖就是儿子扔了不穿的,儿子不要的鞋子她也是多垫个鞋垫继续穿;
因为穷,她很少出去旅游,别人是旅游散心,她大多数散心的话就去打工;并且养成了存钱的习惯,家里很少放现金,有钱就都存在银行里;
这就是素老师写的一篇,勤俭持家,特别会过日子的经验之谈,其实,她现在是哭穷,谁不知道她现在写作很能挣钱呢?
但是她的勤俭持家,也确实值得我们这些不会过日子的妇道人家学习,素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看完了素老师的这篇文章后,很受启发,我就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花钱大手大脚。
我们家老吴是很能挣钱的人,但是,我这个管钱的匣子,没有管理好钱,好像他挣钱很容易似的,三百、二百的我就没当回事胡乱花出去了,也不心疼。
我就这样一边反思一边浏览头条,突然在推荐页面又看到汪阿姨写了一篇和素老师同样的文章。
她们两的开头两句都是一样,只是岁数写的不一样,汪阿姨的开头也是:“53岁的我,因为穷养成了以下一些习惯,该是改不了了”。
我一看,这不是跟素老师一样的文字吗?
然后我又接着往下看:汪阿姨也是罗列了12条勤俭持家的做法,隔夜菜舍不得扔,第二天微波炉里加热吃;也是从不点外卖,实在没时间做,就去外面买碗面条吃;
买水果也是买最便宜的;自己舍不得买衣服,都是女儿和老公给她买的,鞋子穿女儿剩下不要的;
旧衣服都舍不得扔,羽绒服和毛衣都穿了十年、二十年了;在上海打工租的很小的房子,家里的房子也没有装修,也没有买车;
出门从来不打车,都是坐公交车和骑电动车,为了省钱,回老家坐大巴车也不坐高铁;从没有出去旅游过,想看风景就去公园等等。
看完之后,我就在想,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差不多,因为我是先看到素老师的文章的,我就以为是汪阿姨模仿素老师的文章写的。
然后,我又对照了一下,她们发布出来的时间,汪阿姨是在14个小时之前发布的;素老师是在5个小时之前发布的,这也就一目了然啦吧。
我要说的重点是:无论他们俩谁模仿谁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中发现了模仿文章的方法,她们绝对不是抄袭,这就是真正的模仿。
友友们,你们学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