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十余载,转眼又到高考季。每年的6月7号、8号、9号,三天的高考都会成为全民关注热点。考试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咱们今天看一看在古代考试都有哪些异同。
古代准考证
现代考试中普遍使用准考证,应试时考生将准考证放置于桌子左上角,开考前监考老师会核查其身份,照片,以防替考。
古代考试,为防止冒名顶替考试,便出现了古代准考证——浮票。用一张小纸条写明考生的体貌特征,记录身高、脸型、有无胡须、胎痣等信息。有的地方还配合相貌册上的画像。
试卷密封线
现代的高考都是非常公平的,试卷密封线,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把考生的姓名装订起来,使阅卷老师无法得知考生姓名,这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阅卷的公平性。
隋朝以及唐朝初期,试卷是没有密封线的。到了武则天在位的时期,考场的舞弊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让武则天非常不满意,于是她想出了糊名法,也叫做弥封制。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密封遮盖住,让阅卷官看不到任何考生的信息,这样一来考官就无法分辨卷子是哪些人的了,自然也就没办法舞弊了。
宋真宗和“数据加密”
刚才提到的弥封制有一个问题,有的考试在上面做记号,而且还可以通过笔迹辨认,所以到了宋真宗为了防止通过字迹来达到作弊,还发明了用官员来统一抄写考生卷子的“誊录法”。
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保证了古代考试制度上的公平性。
最后 ,希望所有努力都有回报,预祝考生们放松心态,考出好成绩,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