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妈
01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无人不爱的,那就是人民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迷在人民币当中不可自拔。
因为人民币可以让我们吃好的,玩好的,住好的!
孩子上学之后,很多家长都会非常的紧张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觉得“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而给马儿吃的草就应该是金钱。
金燕的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通过鼓励还能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是上了四年级之后,孩子知道钱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就经常变着花样想跟妈妈要钱。
后来妈妈就告诉他:如果你每次考试成绩有100分,我就给你100块,如果有90分,那么就给50块,90分以下就没有钱了。
所以金燕的儿子就卯足劲的,每次都非常的努力学习,拿到了妈妈的100块钱。四年级五年级也大部分能拿到100块钱,到了六年级孩子有一次考试只得90分。
于是儿子就跟金燕讲价了:妈妈,你看现在我长大了,物价也涨了,这100块钱有点少了,要不然100分你要给我200块,90分你就给我100块。
金燕也觉得自己的工资也涨了,孩子的消费能力确实也高了,那么就100分给200块吧。但是儿子在六年级的时候,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100分,只能得到90分或者是90多分,只能拿到妈妈的100块钱。
但金燕知道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对于儿子的成绩也觉得满意,毕竟在班上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
02
上初中没多久,儿子就开始跟妈妈谈条件:现在初中的内容非常的难,如果考满分几乎不太可能, 90分只有100块太少了吗?涨到200块吧,要知道能有90分的话,已经在班上排名不错了。
而金燕想着儿子说的也有道理,如果孩子初中每一科都能拿到90分,那上重点高中也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到了初中,因为学习难度增加,儿子一下子措手不及,考试的时候平均分只拿到了70多分,这时候不单没钱,还被妈妈教训了一顿。
儿子就更加的努力,但是没办法,再努力也只能考个80分,金燕没有继续批评孩子,但是奖金也自然没有了,儿子瞬间觉得这么努力拿不到钱太没有意思了,然后慢慢的对学习就不上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经常说要请假……
03
后来金燕觉察到孩子的情况不太对,就赶紧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心理咨询师了解到金燕之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才说:你一直用外部的奖励,特别是这种金钱的奖励来奖励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出问题的。
首先孩子需要的金钱数额会越来越大,孩子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小学的时候可能100块200块就会搞定了,到了上初中可能要500块甚至1000块,到他上高中他甚至让你给他买上万块钱的最高等的手机,或者说是其他的,比如说自行车之类的。到那时候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你拿出来的时候,孩子就真的会跟你翻脸。
04
爱德华·德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孩子完成智力题,A组每解答一道智力题给予奖励,B组解答了记忆力题没有奖励,后来自由休息的时间里面,A组的学生在奖励的时候解题十分努力,但是在自由活动时,对解题难度的兴趣减少,而B组虽然没有奖励,但是对解题难度的兴趣要比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也有更多的人热衷的去解题。
这个实验就告诉我们:本来孩子对学习是有蛮感兴趣的,但是家长却人为的加以奖励,反而会让孩子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说你们家的孩子很喜欢数学,每次数学都考得不错,后来你跟他说你只要考100分,我就给你奖100块。那么孩子可能就在考试的时候拼尽全力,平时做练习的时候就漫不经心,因为练习的时候没有奖励,这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这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的给孩子用物质奖励。
特别是当孩子自己都很努力的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加外部奖励。
告诉孩子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得好就说明很努力,要鼓励孩子:妈妈看到你考试考到100分,那是因为你前段时间非常努力的复习,你的努力得了,有了好的结果,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多看到孩子的过程,多用语言鼓励孩子,在平时都给予孩子关心,比如说关心孩子的情绪,今天心情好不好?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孩子喜欢什么妈妈去买,平时多带孩子出去玩,出去旅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孩子才能更有信心,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才不会被困难打倒。
(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