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郭华春
又是一年毕业季,距离2021年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德州高考生们备考路上,有苦、有笑、还有泪水……
5点30分的德州城,是孤独的。冷清的街道,安静的高楼,一丝丝清凉的风驱散了初夏的炎热……这个时间,很多人还在温柔的梦乡里徜徉,有的人,已经开始忙碌,这其中就包括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三(9)班学生谢胜贤,每天骑着电动车从家到学校,这一段路他可以暂时放下高考的压力,放空自己。
同一时间,在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三(8)班的唐鑫坤也已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他坐起身来,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挠挠睡乱的头发,伸个懒腰,一骨碌从床上下了地,半睡半醒之间,他的动作虽机械却快速。收拾好内务,唐鑫坤拿起那本已经翻得卷脚的英语单词书冲出了宿舍,那是昨晚带回来的,只为了在睡前能在多记几个单词。宿舍楼到教学楼的路并不长,为了节省时间,唐鑫坤一路小跑,教学楼门口的牌子上,“决战高考倒计时”几个大字很是醒目,他稍稍放慢了脚步,看了一眼。
6点,唐鑫坤准时到了教室,此时班主任张浩已经在这里等待着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唐鑫坤很快就进入了背诵状态。八班被称为“战狼八班”,团结、自律、敢想敢拼、志在巅峰。
伴随着读书声,时间很快过去,6点40分,铃声响起,学生们冲出教学楼,奔向食堂,此时太阳已经高悬,他们沐浴着阳光,手中紧紧攥着单词本、笔记本,希望利用排队、吃饭的时间多多记一点。
高考一天天逼近,分秒必争是常识,奔跑是常态。
9点30分,在德州市第二中学的操场上,高三(1)班一边跑步一边大声喊着口号,班主任李炜陪着他们跑完了全程。“不用紧张,高考未至,奋斗不止,乾坤未定,皆是黑马。”回教室的路上,李炜和学生谈起了心。在教室里,生物老师任晓慧等待着跑操回来的学生,桌子上放着试卷、被翻烂的笔记,后黑板上“一起追梦”四个大字格外显眼,又那么鼓舞人心。在教室外边,有一面承载着学生们梦想的墙。“我的目标是广东海洋大学,选择可能是伟大又普通的,过程虽然是孤寂又痛苦的,但是我坚信,梦想终究会实现,秋天的硕果累累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腔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波,尽管我不是最好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这是任科文给自己的寄语。
肖佳彤的目标是中国海洋大学,她说,既然已经有了目标,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少玩儿一点,多学一会儿,相信每个人都能考上期望的大学。大课间她在讲台的演讲,让大家热血沸腾,连连鼓掌。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李炜坦言,面对着高考,面对着分别,比起不舍,更多的是紧张。“我们老师们比学生们还紧张。”他笑着告诉记者,进入高三后,老师们把每一个阶段,学生们会遇到的情况,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都提前想好了,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
李炜从高一就陪伴着这群孩子,到了高三班里氛围变了,他回家更晚,来得更早,考虑的也更多了。在前往高考这条赛道上,学生是运动员的话,他就是教练,陪着他们跑完了全程。
记得在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话题热度很高,“当年为了高考拼到什么程度”,在德州市实验中学,记者看到了答案。
晚上9点30分,高三级部所在的教学楼依然灯火通明。在高三(9)班外的走廊里,班主任王圣军正透过玻璃看着认真学习的学生们,教室内,记者看不到他们的脸,只能看到他们的头顶。距离下课还有15分钟,王圣军走进教室,开始安排明天的考试事宜。“明天是三练了,记得把书桌收拾好……”学生们这才抬起头来。
王圣军告诉记者,模拟考试后,面对着成绩的起伏,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变化。“不久前,一名学生家长说孩子回到家就哭,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帮她平稳了情绪。说不紧张是假的,学生和家长们都会焦虑、紧张,最后阶段,很多学生们会发现怎么自己有很多地方不懂,这是正常的,也是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在谢胜贤的眼中,能遇见班主任王圣军是很幸运的事情,也是因为他,自己爱上了物理。“本来我的目标是山东大学,备考的时候发现自己也许还能去更好的学校,加油努力吧,正常发挥就行。”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九班的学生们有的留下来收拾考场,有的整理好书包准备回家再多学一会儿,这时候的他们没有了上自习时候的严肃,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缓解着学习了一天的疲惫,释放着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喝不完的咖啡、做不完的试卷、改不完的错题、背不完的知识点、疼到不行的颈椎、每次大小考后慌到不行的心情……德州的高考生们奔走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出门时天还未亮,回寝时路灯为伴,虽然单调枯燥却也充实有目标。
高考,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成就自己。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考试是幸福的,因为还有标准答案。终于,这场负重前行的考验,已经走到最后一程,那些艰难又闪亮的瞬间,拼凑出了他们的“成人礼”,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仍会熠熠发光。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