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别人抄我的卷子怎么办(同学老是抄我的试卷怎么办)

考试别人抄我的卷子怎么办(同学老是抄我的试卷怎么办)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18:11:38

6月7日,武汉市黄陂区一名高考考生吴某某,在考数学时,用手机拍照试题上传至某教育软件求答案,被该软件的工作人员发现后举报。经查证,吴某某同学承认作弊。截止目前,该名考生的考试资格被取消,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作废。

根据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作弊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还可能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目考试1至3年的处理。也就是说,这名作弊的学生,不仅今年的成绩作废,明年甚至再之后几年,都有可能不被允许再参加高考。

懊悔?悔恨?我们可以想象到这名考生现在的心情。十年寒窗苦读的辛苦付诸东流,自己的一生可能都要为此背负上枷锁。而吴某某的家长,肯定也正在寒心和震惊中,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败。

这件令人扼腕的事件值得让我们深思,为什么会有孩子铤而走险去作弊?为了一道题,至于赔上自己的未来吗?为了考试,又何以践踏自己的道德?

作弊并不是“差”学生的专利

在我们的认知中,不少学习很差的孩子会从小抄作业,考试抄别人的卷子。

但是作弊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吗?当然不是!有的孩子甚至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成绩也是中上游的水平。那这些孩子又为什么要作弊呢?

新闻上并没有披露吴某某考生平常的成绩水平,但通常来说,一般学习很差的学生可能会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并不会在高考的时候因为一道题去铤而走险,毕竟分数差的多,也并不是一两道题能够补救的。

而真正会为了一两道题去冒险作弊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成绩并不是非常差的孩子,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会因为这一道题的错误,错失上二本甚至一本的机会。

能在高考上作弊的学生,一定不是初犯,肯定在从小到大的考试中,多多少少都有作弊的习惯。那追踪溯源,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开始走上了作弊这条路?

孩子作弊的心理原因

作弊的原因除了确实不会做,不想让成绩太差外,还有两种原因需要我们格外重视,导致了那些看起来学习并没有很差的孩子同样犯错。

1.亲子关系的压力

是谁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孩子意识到考试成绩很重要,一定要考好?是"鸡娃"的父母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考不好,是出于两种心理,内疚和恐惧。充满内疚感的孩子是怕自己的真实成绩让父母失望,难以面对为了他的学业付出金钱和时间的父母;而对成绩有恐惧感的孩子,则是因为成绩经常受父母严厉批评甚至打骂的。

这两种畸形的亲子压力都会导致孩子为了成绩,在明知道错的前提下,即使有愧疚感也要铤而走险去作弊。

我自己也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压力。想当年在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可是就这样,每次考97,98的试卷都不敢拿回家让父母签字,只能偷偷地模仿他们的字迹签字。因为他们会责备:"为什么没有得100分!""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名!"

无论是父母的焦虑还是责骂,都是逼迫孩子走上作弊这条路的原因。

2.害怕失败的性格

除了家长给的压力外,还有一种"好"孩子,会给自己施加压力。

有的家长可能的确很无辜,平常并没有过分苛责孩子的成绩,可是孩子依然有作弊的毛病,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成绩只是一种最明显的竞争手段,但在孩子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小竞争,小比赛。从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踏入了小社会,会有竞争,会有比拼,而有的孩子从小就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怕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在各种小比赛中怕输,哪怕是没有任何奖励的娱乐性活动,不得第一名就嚎啕大哭。

这样的孩子往往对自我要求很高,也不能接受挫败感,所以如果自己的考试成绩有点滑坡,或者是考试的时候有一段课文突然想不起来了,就会忍不住去翻书,去作弊,因为害怕失败,想要完美。

我们当然不能认定作弊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远离歧途呢?

正确的引导方法

作弊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一旦作弊一次尝到甜头,那极有可能会在每一次考试中都作弊。

我们每个家长都曾经是个学生,也上过学,也考过试。有的家长甚至自己小时候上学也作过弊,觉得作弊并不是一件大事,是一种小聪明。但正是这种"小聪明",往往会误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当然不能教育孩子,只要别犯傻在高考这种大型正式考试中作弊就好了,其它时间睁一只眼闭眼,而还是应该在发现孩子作弊的初期就及时干预,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1、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

作弊这个行为和孩子的品德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实验"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三种水平和两个阶段:

(图片来源:中公教育网 )

简言之,一般10岁之前的低幼龄孩子属于前习俗阶段他们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基于这件事情的结果。比如抄同学作业,结果得高分受表扬,他们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有明显的"结果利己"心理。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听"权威"的话,如果家长和老师告诉他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即使这件事情本身是错的,孩子也同样认为是错的。

一般到10岁之后,孩子的道德观会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就是指这个阶段,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事情的对错,遵循普遍的道德观念,比如明确的知道作弊是错误的行为。而在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仍然选择作弊,就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去疏导孩子了。

2、如何引导低幼龄的孩子

幼儿园和小学初期阶段的孩子基本上不涉及考试作弊和学术舞弊,但和作弊同样的不良行为包括说谎等。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作为权威的家长,只要给孩子强调什么是不良行为,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就行。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出现说谎等不良行为,家长要切忌过分敏感焦虑,把自己的孩子当作"问题儿童"对待。

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像之前提到的,家长最好从小在各种小比赛,非正规竞争中,就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懂得失败和挫折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结果的好坏并不是评价他的唯一标准。

3、如何教育青少年阶段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很少主动和孩子谈及作弊,大部分父母也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存在学术欺诈的问题。

但根据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进入初中后,作弊的行为会陡然增多,有超过60%的学生曾在考试中作弊,同时有90%的学生承认自己曾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

当知道孩子有作弊的行为后,家长要首先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过分关注孩子成绩的现象,从自身改变。在与孩子讨论学业的时候,我们也要尽量引导孩子思考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目标,避免一味地谈论考试成绩。

作弊的孩子大多数有点"小聪明"的侥幸心理,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不了解很多事情产生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可以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告诉孩子人生是没有捷径的。现在考试作弊,那么上了大学写论文找代写吗?找工作时提供假简历吗?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我们可以接受他们短暂的成绩失败,但绝不能容忍他们在人生中因为欺骗行为导致的彻头彻尾的失败。


关注我,探讨教育的真谛,和孩子共同成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