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高考进入录取阶段,各路高分考生成为社交媒体追逐的焦点。而那些低分考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其中,也有一些心态好的家长,用调侃的方式,在社交平台晒出孩子的低分成绩,引发不少网友跟帖、讨论。
青岛家长孙艳日前发布了一段视频,回顾了女儿高中三年来的艰辛历程,以及自己对孩子努力的认可和骄傲。她的女儿只考了461分,但已经是超常发挥。她说,“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这样的家长,不是个例。浙江的雷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儿子不到500分的高考分数。她的话同样发人深思,“高考肯定不只是网上、电视上的状元、六七百分的考生。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只是普通人,考出来的分数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够了”。接受孩子的普通,赞美孩子的努力,这些家长的做法折射出教育理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高考被视为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考试。高考,对于学生,对于家长,意义非比寻常。高考重压之下,难免焦虑不安,此时更需要父母以一颗宽容之心面对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潜力,有自己的节奏和追求,而这些不应当被父母的期望所掩盖。毕竟,学霸只有少数。与学霸比,怎么比都可能是输;与孩子自己比,才能看见孩子的点滴进步。换言之,父母应当接纳孩子的平凡,而不是强迫他们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的每一分努力,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被看见、被肯定,都值得拥有父母的支持与喝彩。
这份宽容心,这份耐心,不仅关乎高考,更关乎人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与心态的培塑。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地一味向上拔苗,而要用心浇灌、向下筑基。高考虽是重要一战,但未来的路还长,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父母若能以一颗宽容心去面对孩子的成绩,用更多的耐心去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绩,能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每一次挑战。尤其是当孩子们在遭遇挫折时,倘若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宽慰与鼓励,这份力量将成为他们前行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
当然,接受平凡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不管。相反,它要求父母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更耐心地关心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宽和一些,孩子的心灵需要滋养才能健康成长。同时,教育是相互的,父母的辛劳也需要孩子们的理解,在正向互动中,携手走好未来的每一程。
(杨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