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班里语文均分120 的小札老师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下面分三块来陈述我的观点:
①抄文章写感受为什么有用;②抄哪些文章;③怎么写感受。
序假期用公号给学生上网课,为了做班级励志,电话采访了一个以前的学生。她语文高考125分,然而高一高二是个妥妥的学渣,睡觉、逃课、考试交白卷……后来人家逆袭,最终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高考逆袭带来的是人生的逆袭,学摄影,爱旅游,做美食,喝星巴克。未来虽不可预测,但一定可期!
在分享语文提分经验的时候她谈到了“抄”,如下
想看完整版的《逆袭者说:那个曾经交白卷的女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方法竟然是……》,可以关注“教学手札”。
一、抄文章写感受有什么用?对学生来说抄文章最大的意义在于“学”,学前辈的思想内容,学高人的技巧方法。悟性高的同学抄到文章精髓,语文能力就有了,高考语文150那是限制你的天花板;悟性低的同学,勤奋一点,考试把抄的东西用上,语文再不济也能帮你上个一本211什么的。
创作届也有抄,一流作家先“抄”后“写”,对末流作家来说,“抄”一辈子也没问题,比如同人小说,比如大量情节雷同的网络小说,糊口轻轻松松。(不是鼓励这种抄,我只是想表达“抄”的用处)
再放眼往外看,高级一点还有抄灵感抄设计的,比如《大鱼某棠》抄了庄子《逍遥游》的灵感,各种安卓抄了苹果的手机全面屏、手表多智能的设计……这种东西不能说的多,请自行脑补。
“抄”很不入流,但真的很有用,就像,新冠疫情全世界爆发,米国要不要“抄”中国的抗疫成功经验?
关于抄完文章写感受的作用就更厉害了。
语文界鼎鼎有名的“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公羊高、谷梁子靠“写感受”并肩孔子;金圣叹写《水浒传》读后感成为文坛巨擘;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赚的盆满钵满……
“写感受的大家”多不胜数,语文老师让同学们抄文章写感受可谓用心良苦,少年,从了吧!
二、抄哪些文章?这个涉及高中生看哪些书的问题。
一是建议看名著。一本名著抵得过一百本网游修仙小说,尤其是必修课本后边的推荐名著。
二是精看细看反复看。不建议粗看略看看后扔,高中生课余时间几乎没有,只吐槽没有时间阅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何在很少的有限的时间内吸取阅读的养分是个大问题。
我的经验是:高中阶段看一本书要看透,看了就要用。比如看透一本居里夫人传记,你在任何一篇作文里都用的上,名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一生,不管是谈美德谈做事,谈思想谈现实,都能成为有价值的作文素材。背出来的作文优美文段跟这个比压根不在一个重量级。
解决了看什么就解决了抄什么的问题。
抄金句,抄名言,抄能给你思维带来提升,思想带来净化的内容,反正一句话——抄有用的。
另外还有一个告诫,抄的时候要用脑子抄,不能用手抄,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请回看逆袭学姐谈“抄”的那张图片,人家是用心在抄,用脑在悟。
三、怎么写感受。写感受不能流于表面,无中生有无病呻吟那不行。
我让学生写感受不限字数,甚至要压缩字数,比如《新闻周刊》观后感,《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名著读后感,上课谈论某篇散文小说等。
20个字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要学生扩展到200字,这是学生作文不能提升的大拦路虎。小练笔小感受,第一要务是“真”,有真灵感,说真心话。
写出来的感受应该像牛奶像压缩饼干,不应该像可乐像棉花糖,看着一大堆,抓起来手一用力什么都没了。
末这样抄文章写感受的结果不仅是提高了语文分数,而且是提升了核心素养。假期让学生写关于抗疫,关于韩红,关于肖战AO3,关于孙杨暴力抗检事件的感受,甚至写关于鲁迅老名言的微写作,有不少学生写出了真见解。
印象尤深的是,孙杨禁赛8年事件刚刚出来,各种自媒体大V激民愤带节奏刷朋友圈,网民一边倒谈爱国挺孙杨骂外国人,我的课代表同学站在中间立场,客观冷静分析了事件前因后果,最后吐出3个字——等真相!
结果是不出意料的孙杨大翻盘,网民又开始一边倒骂孙杨,连带骂了孙杨的母亲。
作为老师,我很骄傲也很自豪,同时也深深佩服写出来这样文字的学生。会阅读,勤抄写,有感受,你们会成为未来中国的脊梁!
以上!
谢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