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锅卷子玉田哪里好吃(卢龙燊禾食府菜谱)

鱼锅卷子玉田哪里好吃(卢龙燊禾食府菜谱)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02:11:09

故乡是一本厚重的诗集,葫芦头老街便是封面上的赞美诗。乘着旧时光的火车去看故乡的山水,入眼的便是老街斑驳的墙壁,是大喇叭吹响四季的鸟语花香。截一段时光长在童年的小树上,小小的枝丫留下童年甜蜜的回忆。

烟台市福山区东北关村 高德地图截图

东北关村碑 作者提供

东北关村碑 作者提供

回望上世纪中期,葫芦头老街是东北关村当年最热闹的老街,在村中心呈东西走向。

东北关位于福山城区,处河滨路西,民丰路东,县府街北,永安街南,属于福山镇。村聚落成方形,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有南北走向主街5条,东西向主街3条。

东北关村相传于唐末建村,因位于城东北门外之东北,故名东北关,旧时亦称东北关厢,简称北关。宋元之际,曾是两个村,黄姓居北,以姓氏得名黄家庄;邓、麻等姓居南,以濒鱼池形大湾得名鱼池村。明初,复称东北关。

2008年的街道图 作者提供

2023年的街道图 作者提供

谈起“葫芦头”老街,东北关的村民无人不晓。这条老街当年呈东西走向,因坐落于老城北门向东,东门向北护城壕处交汇处,是东与北两个护路的标头,这条街被官方冠名为护路头,后村民俗称“葫芦头”。它东起河滨路,西边至民丰路,东西长约有八百米左右, 整条街中西宽广,东头狭长。街道东南挨着一条繁华的商业中心——北店子街,街中南挨着一条文化中心聚集地——文昌街,葫芦头老街中心有个小广场,街东北有一座城关中学,民国时期,东华小学就在此地,该校1916年,由该村富绅捐资与当时的教育局局长孙凌云牵头创办,首任校长赖玉田,址在城关中学(目前中学已搬迁),再往东是当年东北关村的蔬菜科研基地。由于城建发展的需要,东北关村在几年前加入棚改的大军,目前这条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当年东华小学在此创办,现已更名为东华街。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葫芦头老街已相当繁华。

资料图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左右,葫芦头老街小广场每月会放几场电影,热闹的景象恍如昨日。只要听说放电影,小广场周围就会聚集好多卖零食的小商贩,花生瓜子一角钱一茶杯,糖瓜糖球的三分钱一串,还有爆米花。这里简直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每逢听到村里广播晚上放电影,下午我们老早就拿着小板凳去占位置,用滑石、树枝等画好区域,男孩子凑在一起下五子棋,女孩子用化石画出九字格跳房子。村大队部也会早点收工,大人回家做饭吃饭后,便扛着长板凳,拿着赶蚊子的蒲扇,还带着孩子的晚饭赶过来,一进到广场就喊孩子的乳名。那一刻,叫卖声、喊叫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沸腾的场面至今难忘。

资料图

葫芦头老街给我童年无数个雀跃的夜晚,在广场北面有一排平房,是水磨坊。水磨坊有两间房,其中一间有个大石磨碾,那里的卤水豆腐,豆腐脑很出名。只要卤水豆腐脑一出锅,再淋上调料,入口滑糯爽口,简直鲜美无比。特别是那个韭花酱,是纯韭菜花经过发酵的,想起来就直流口水。后来我喝过很多地方的豆腐脑,都比不上水磨坊的味道。那时,平常人家一个月能吃上三两次豆腐脑就油条就不错了。

说起油条店,它在福山区政府档案局路东,他家的油条特别好吃,外焦里嫩,麦香味很足。特别是赶集的日子,店门口能排好长的队。据村里的老说,她们当年不过节没啥喜事从来不买油条,买根油条不仅仅是奢侈,更害怕人家笑话,笑话娶个败家娘们,不会过日子。到了我小时候,姊妹们就可以买碗豆腐脑买根油条分着吃了,权当打个牙祭。即便是豆腐脑就着片片,也是美美的,觉得吃的是人间美食。

谈起葫芦头老街,它的故事总是讲不完的。水磨坊紧挨着一间茶水炉,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东北关村作为城中村的“老大哥”,干啥都抢在前面。这个茶水炉为起早贪黑干活的村民提供了不少方便,特别是有几个小队部也在那一排平房的,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收工回家前,拿着水壶去茶水炉打上满满一壶热水,足够一家人晚上喝水用的。

资料图

每年春秋季,东北关村大队会给村民分福利,当季鲐鱼、血桃、苹果、西瓜等都在老街的小队部排队分领。每户挎着篮子来取货。那年代分东西是磅好重量要抓阄的。有好事村民瞅着自己的与别人攀比,如果比别人分的个头大点儿,甚至有条鱼大点儿,就会美滋滋得瑟两句,吹着口哨来段小调儿,慢悠悠提着,唯恐人家不知道他运气好。

春季的鲐鱼加上香椿铁锅炖,再在锅边贴上一圈小片片,锅里面再架上一根木叉,木叉上放一个拌好好生菜油盐的大沙碗,一出锅,美美吃一顿大餐是一家人最美的期待。家家户户那一天就是过大年的感觉,孩子们会早早围在小饭桌翘首等待,眼巴巴地望着咕咕冒气的大锅,咽着口水。每人拿着鱼锅片片一块鱼肉一勺菜,小口品着,有条件的人家吃着饭打开半导体,播放着《东方红》《南泥湾》等红歌,抹抹嘴巴也会跟着着哼哼两句,可滋润了。

资料图

提到队部分血桃、苹果,就不得不提东北关村的坝外大果园。那时村里人称果园叫坝外,因为南北走向有一条高高的坝梗小路,坝梗东边低洼处挨着就是果园。一树树苹果桃子特别诱人,秋季,青香蕉、红香蕉苹果香四溢,大老远就能闻到。我们小时候经常趁着拔猪菜去果园,捡几个掉在树下或者能够着的青涩苹果,酸酸涩涩特开胃。看着不错的,会拿回家给姊妹分享。春天大血桃成熟时,酸甜可口,让人口水直流。趁着中午大人们回家吃饭时,孩子们一起去果园摘桃子,一边吃着一边摘几个放在衣兜里,再一溜烟跑到河里戏水水、吃桃子。吃完了,再一起游到河对岸的芦苇荡翻跟头、捉迷藏。刚发芽的鲜嫩芦苇也可食用,甘甜无比。那时我们作业很少,我们一放学就背着稻草编的草包去割芦苇,帮助家里拾柴火。那时芦苇很金贵,不让随便割,我们每次去都得找个望风的,有几次让看场的老人发现了,拿起木棍赶我们,嘴里喊着,这些丫头片子,你们再来我告诉你们校长罚你们。那时虽然贫穷,却欢乐无比,即便被人追赶打骂也不当回事。

离开家乡久了,心里总牵挂着东北关村,常想起葫芦头老街。想起清晨的鸡鸣狗吠,唤醒老街一个又一个朴素的日子,想起转角处一声声蝉鸣,用滚烫的歌声记录着老街的故事。

​​​​

作者近照 由作者本人提供

作者简介

赖玉华,1969年出生,大专学历,笔名华子,曾用昵称心若幽兰,梦呓流年等。芝罘区诗歌学会会员,芝罘区散文学会会员,芝罘区作协会员,芝罘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在《走向世界》《烟台晚报》《山东诗歌》《作家报》《记者报》《北方诗歌》《苏州文学》《桃源诗刊》《汉诗世界》《林麓文学》《C位》等报刊杂志。

童年地理写作计划

欢迎你的加入

[比心][比心][比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