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子厚薄(高考卷子是双面的还是单面的)

高考卷子厚薄(高考卷子是双面的还是单面的)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00:13:12
【名校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这句话包括了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另一个是“由厚到薄”。其实,这“薄”与“厚”的关系,不仅仅限于读书,也可广涉求学做事、事业理想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预测详见《何静老师读写秘笈》

【审题】

材料借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关于读书“读厚”与“读薄”的理论,引发我们思考这一读书方法对于人生为人处世的启发意义。首先要理解“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这两个过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读厚”要求对相关联的或类似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并力求在越界而读上下足工夫,以架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优化自我视野结构。“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对所学的东西才能做到懂,彻底懂,经过消化地懂。

写作时,不能仅仅针对读书方法就事论事,而要借鉴读书方法,阐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自己的启示。比如,关于“由薄到厚”这一点,可以说我们在人生起步阶段应当不断积累自己,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读。而对于“由厚到薄”这一点,则可说明有时候面对纷繁事物,我们不能双眼迷乱,而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忘初心,秉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稳步前行。当然,也可以由“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先后顺序得到启发,说明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秉持循序渐进的规律。

【立意】

1.“读薄”以求人生深度,“读厚”以求人生宽度。

2.厚薄之间,读好人生的大书。

3.拨开纷扰,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高分范文】

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

文/一考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由薄到厚,是学习过程中积少成多、融会贯通的过程;由厚到薄,是经过一番积淀后进行归纳概括、形成自我逻辑与知识体系的过程。当我们翻开人生这部书,这两个过程同样不可或缺。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需要由薄到厚,人生更需拥有丰厚的积淀与广阔的视野,方能绳锯木断、滴水石穿。

书海徜徉,难免遇到疑惑之处,这时候我们需要多方查阅,方能解开困惑。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书中的学识,更有一路读来所做的眉批与注释。把书读厚,是一种真诚的态度。人生这本书,我们唯有以真诚与之交换,方能步步为营,化天堑为通途。南宋抗金名将宗泽苦读兵书多年,直到67岁才得重用。有多少人愿意用一生的积淀去换一瞬的破茧成蝶?人们总是羡慕那些光芒万丈的成功者,却看不到成功者的背后是漫长的积累。

读书可以一目十行,但成功不会一蹴而就。积跬步方能至千里,汇小流方能成江海,这世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一系列的小步骤和小事情组成的。曹禺创作《雷雨》之前,曾对东西方的戏剧做过深入的赏鉴,若非深厚的积累,何以“当年海上惊雷雨”?读人生之书需要由薄到厚,唯此方能获得真知,不负跬步之积。

“学而不思则罔。”深入思考,不仅是读书“由厚到薄”的需要,更是在铢积寸累后九转功成的必由之路。

把书读厚是一种态度,把书读薄则是一种智慧。读书需冥思,读人生之书更需要多思多想,方能以锐利的目光看清复杂的局势。人生中难免遇到困境,深陷困惑中时人们往往一叶障目,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有人在经过充足的积累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飞跃,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思考的欠缺。

读书之时我们需要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消化和吸收,只有理解了知识的核心,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思想的血肉。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我们更需要用系统思维考量事物的逻辑。梁思成以毕生之所学写下《中国建筑史》,林徽因以三十年的光阴为《营造法式》做注,他们以简约流畅的语言将复杂的建筑学知识简明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精深的学问。无论是有字之书,亦或无字之书,都需要我们以深刻的思考把握其核心,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周恩来总理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无字句的人生之书更能教会我们深刻的道理,从读厚到读薄,需要我们跋涉于广袤的天地。走过亘古荒原,方知岁月漫长,人生的智慧永无止境。

“读厚”乃为“读薄”之前提,“读薄”则是“读厚”之终极。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读书有厚薄,人生无止境。带着“读厚”的态度翻阅人生,才能书开万卷,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