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我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考实行“3 1 2”模式,不再分文理科。
同样将于2025年实施“新高考”的陕西、云南、河南、内蒙古等地,此前也公布了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政策。
目前,除了西藏和新疆,已有29个省份正式启动“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改革。
文理划分的时代谢幕
在为大学培养预备人才的高中,文科与理科成为两条平行线,互不牵扯,各自进行人才培养。“文科生”和“理科生”成为诸多人从高中起就相伴一生的“标签”,不断塑造乃至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文理分科的争议在于可能带来两种文化的分割。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开始强调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宣布取消文理分科。
此后几年,高考改革政策逐步从东部地区延展到中西部地区,按照五个批次分批有序的推行。江苏省作为第三批次,2018年启动,2021年开始实施,2025年高考已经是新高考改革的第五年了。
新高考改革对选科的影响
对高中生来说,选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取向和择校。
新高考改革给予了学生最大限度的选科自由,有利于其发挥优势,规避短板。
“3 1 2”新模式是由原来的2个科目考试(文综和理综)变为12个科目的排列组合;数学不再分文理;三门统考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命题,选考科目均由各省命题。
‘’新高考“3 1 2”模式,即: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 ;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 4 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新高考选科三大原则
1. 赋分最大化
原则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
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少而变化。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各科当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
等级赋分制解读
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 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 A、B、C、D、E 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和 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第二步,将 A 至 E 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 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2. 报考需求
新高考录取方式为各省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温馨提醒
2021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进一步加强了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从选科专业覆盖率来看,物化捆绑的专业大幅度增加,是专业覆盖最多的选科组合,相较历史类考生,物理类考生机会确实也要更多。
物化组合的崛起与化学单科比重的提升有很大关系,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前的选科版本几乎只要求物理,从24年开始必选化学!部分院校还要求带上生物一起选!
2024年拟在江苏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汇总表
2024年江苏新高考是实施“24版选科要求”第一年。
不少高校招生时明确规定高考未考某一科目,无法报考这一专业,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招收高考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的毕业生。
但因为选择物理的考生在逐年递增,顶尖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而且物理类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具备较高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历史类的考生相对于来说没有那么“卷”。
选科相当于提前让学生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3. 个人兴趣
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感兴趣的学科也更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填报专业,反而缩小了专业选择的范围。
下图为12种选科组合的利弊一览表,仅供参考。
新高考改革初期,出现了一些违背政策本意的情况。在学生选择权加强的同时,也引发了功利选科现象,致使部分科目“遇冷”,最典型的是“弃考”物理和化学。
小编建议江苏省的考生,应该从从高一开始就要进行选科统筹规划。
大家应该提前了解江苏省选科政策、各选科组合的优劣、高校选科要求等信息,并进行自我剖析,综合制定个人选科规划和生涯规划。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点赞、转发、关注江苏招生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