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7日,一个叫杨博的考生和其他考生一样迈入了考场。
他表面上风轻云淡,心里却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因为就在考试前,他已经将所有科目的高考题目背得滚瓜烂熟。对于这次高考,他可是志在必得。
然而,在试卷发到手中的那一刻,杨博看着考题当场傻眼:怎么回事?为什么试卷上的题目和自己偷来的考卷完全不同?
他开始慌了,但是脸上却又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慌,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继续答题。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杨博费尽心思偷来的高考试卷和高考当天的试卷完全不同呢?
鬼迷心窍,误入歧途
杨博就读于四川省南部县南部中学,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他平时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高考正常发挥的话考上一所不错的学校完全是没问题的,父母和老师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期望。
却没想到,正是这样的期望给杨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003年4月,南充市组织了一次模拟考,既是为了测试考生的实力,也是为了让考生提前熟悉高考的节奏和流程。然而就在这次考试中,杨博失利了,成绩并没有达到他当初的预期,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恐怖的危机感。
要是高考没考好怎么办?父母和老师会不会对我感到失望?
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杨博的脑海中不断回响,此前的自信逐渐被击垮。杨博觉得自己完蛋了,高考肯定考不好。
想到这里,杨博如坐针毡。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歪招——偷高考试卷!
二十年前,科学技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试卷保密工作即使再严格,也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在此之前,我国就发生过好几起试卷泄密的案件。
所以,杨博就把偷试卷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
说干就干。五月份,杨博到南部县招生办进行第一次踩点。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这一路上他都没遇到什么阻碍,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保密室的位置,而招生办就是高考试卷的存放地点。只不过现在高考试卷还没运到,杨博必须耐心等待。
6月4日,杨博再次来到县招生办,这次他发现保密室已经贴上了封条。这说明高考试卷已经运达,想要偷试卷,今天是最合适的时间。
于是就在当夜凌晨,杨博一个人趁着月黑风高从家里跑了出来,他带着作案工具来到县招生办,左右观望后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就开始了他的偷试卷计划。
不得不说,杨博的计划还是比较周密的。在开始行动前,他先切断了报警装置的电源,然后通过梯子爬到保密室窗口,用工具撬开铁窗,成功进入了保密室。
进入保密室后,他看到了存放试卷的大铁柜,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等撬开柜子的锁后,他成功拿到了高考试卷,总共六份,就连杨博不考的理科他也特意拿了一份,目的就是混淆视听,防止警察查到自己身上。
拿到试卷后,他原路返回,第二天就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去了学校。
惊动国务院,紧急启用B试卷
杨博到了学校,发现今天的气氛不太对,老师们交头接耳、忧心忡忡的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结果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高考试卷被偷的事情已经被发现了!这让杨博心里一惊,他赶紧借口回家找出藏好的试卷,匆匆记下一些题目就将试卷烧毁了。
做完这些事他也纳闷,这件事怎么这么快就被发现了?难道自己已经暴露了吗?
其实,杨博偷试卷的计划可以说已经算是非常小心了,但碰巧的是,就在杨博偷走试卷的当天,南充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富森恰好来到保密室进行例行检查,他本来就是此次高考的巡考负责人,检查高考的各项安全工作是他的职责。
到达南部县招生办保密室的时候是6月5日下午一点半,杨富森看着门口的封条,总觉得哪里有些不放心。有人劝他不必进去了,封条还好好贴着呢,试卷肯定没问题。可是杨富森还是觉得不放心,决定进去看一下。
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发现了试卷被偷的事情。
保密室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铁窗被破坏,铁柜被翘,地上还残留着有人闯入的脚印。显然有人进来过。
一清点试卷,果然,一科少了一份。看到这个结果,杨富森的面色凝重起来。后天就要高考了,现在试卷被偷,有没有传播出去呢?考题泄露到什么程度了?一切都是未知。
来不及多想,杨富森赶紧上报,很快这件事就惊动了国务院,决定立刻派人调查此事。
经过警方多方调查后他们发现,目前还未出现试卷题目传播的现象。于是他们认定,盗窃者应该只是想自己偷看,并不是要出售并传播考题。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高层还是决定放弃这套试卷,紧急启用B试卷,高考如期举行。
改写600万考生命运
于是,在高考当天,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那时杨博已经料到高考试卷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他没想到,这竟然是完全不同的两套题,他把之前偷看到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济于事,因为没有一道题能够用得上。
在考场,他彻底傻眼,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试考完。
然而,因为这件事,其他考生也跟着遭了殃。
我们都知道,高考试卷是经过出题人严密地考量后才确定的试卷,尤其是A试卷,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A试卷就是最终的高考试卷,所以出题人把绝大多数心思都花在了这上面,而对于B试卷就粗糙多了。
这就会导致,B试卷不会像A试卷设计得那么周全,可能会出现难度不平衡的情况。而2003年的B试卷就是这样,数学试卷难度极大,有考生甚至认为这套试卷的难度仅次于奥数。
这可苦了辛苦备考三年的学子们。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荒唐的一幕。
一个复读过一次的考生竟然在满分为150分的情况下只考了79,连他自己都怀疑这一年来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了。更离谱的是,那些平时数学成绩出色的优等生竟然考得还不如差等生,平时排名40的学生结果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了不错的大学。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命运是被一个和他们一样参加高考的普通考生所改变的。除了北京和上海,全国600万考生的命运都因为杨博的偷试卷行为被改写。这种感觉是多么无力,那些因为考试失利而痛哭的学生又该找谁说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杨博最终的高考成绩是515分,这个分数放在那一年,可以进入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是杨博再也没有机会了。
6月12日,考生纷纷回到母校填报志愿。在考生眼里,这次返校和平常没什么不同,然而事实上,这是警方设计的一场“鸿门宴”。
通过对盗窃现场的勘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18到28岁之间,鞋码44码,身高在170至176cm区间内。此外,警方还提取到了现场作案的指纹。
而这次返校,警方要求学校要提取学生的指纹,目的就是为了揪出这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怀疑,犯罪嫌疑人就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
在得知学校要录指纹的那一刻,杨博心里前所未有地慌乱。直觉告诉他,录指纹一定是警方要求的,一旦录了指纹,自己做的事情就会败露。可是不录的话,事情败露得更快。
该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他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买了瓶502胶水黏在手指上,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这点小伎俩很快被警方识破,在录完指纹后,通过比对,警方锁定杨博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
6月20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警察到杨博老家将其逮捕。在那一刻,杨博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做了什么,可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被抓后,杨博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等待他的是七年的牢狱之灾。
如今怎样?
如今,距离这起案件已经过去了21年。21年,现在的杨博应该已经40岁了,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2003年,杨博入狱,他认罪态度良好,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狱中,他没有放弃学习文化知识,自学了英语和法律。
因为表现良好,第二年杨博就获得了假释。他找了一份工作,决定继续学习,参加自考考试。不过,事情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在这个看重学历的时代,杨博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再加上留有案底,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今的他,早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身在何处,做了什么工作,谁也不知道。或许他也和千千万万个打工人一样,在某个角落过着平凡的生活吧!
声明:素材来源于澎湃新闻《那场世纪高考大案,让600万年轻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