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方日报珠海观察、南方 珠海频道推出的“高考微课堂|珠海名师带你备战高考”,第六讲为化学学科,主讲老师为珠海市名教师、斗门一中高三化学老师黄立生。黄老师从教17年,带过7届高三毕业班,还曾两次担任学校化学备课组组长,两次参与高考阅卷,斩获多项殊荣。
黄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备考干货?不妨往下面看。
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备考
“都到这个时候了,大家应该清楚自己处在什么层次。”黄老师说,精准定位是做好备考的第一步。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考试,包括前两天的珠海二模测试,成绩状况自己应该心中有数。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是不自信的表现,都会影响复习效果。
通过这个定位,就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有重点的突破。
1、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注重突破瓶颈,重视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注意规范表达专业术语等细节。
2、中等层次的同学,要强优补弱提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记忆,争取基础题满分、中档题能拿分,注意提升做题速度。
3、基础较弱的同学,从基础题着手巩固基础知识点,重视选择题和典型题,尽量拿足送分题的分数。
结合考纲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
黄老师表示,对历年高考试卷分析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取材来源于教材,但又稍高于教材。因此,到临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要结合考纲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借助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查漏补缺,尤其要关注考纲要求我们理解掌握、熟练应用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必须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回归课本的内容要做到专注和静心,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的化学用语(如概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史料、实验操作与现象、例题分析与解答、生活小实验、科学探究、小知识卡片及有价值的课后习题等内容。回归课本不能只是阅读,要带着问题思考,例如在回归中和滴定时,可以设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然后再进行阅读比照,也可以进一步带着问题思考,如强酸滴定强碱与弱酸(碱)滴定强碱(酸)的曲线变化区别、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等。
抓住考试题型,明确解题方法
冲刺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适当穿插综合试卷的练习。要从多角度去透析知识,通过典型、基础的习题提炼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挖掘典型专题的考查方向,做到举一反三,但切忌盲目地追求数量和难度。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常见转化形式、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规律、微粒间的“四个”数量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判断与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化学方法提纯与分离物质的原则、物质提纯与分离流程题等为高考常见题型,黄老师建议这些题型同学们要反复研究,掌握解题基本思路、方法与技巧。
另外,陌生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和信息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平衡常数与平衡分压的应用、等效平衡思想的应用、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应用、常见的膜化学、溶液中“四大平衡常数”的理解与应用、常规实验操作顺序的确定、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利用给予新信息设计有机合成路线、晶胞的相关计算等都是近年来的热考题型,这要求同学们必需掌握其采分点与付分点,明确其解题模版。
用好错题本,同一个坑避免栽两次
黄老师强烈要求同学们在冲刺阶段抓好错题本,在每次考试后认真分析试卷的得分与失分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注重改错与反思,对错解题要仔细推敲、研究、对比,重新整理解题思路,找到失分点,以免以后再次出错。
同学们在冲刺阶段应当归纳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如实验的细节、计算的有效数字及单位的表达、热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的表达、化学名称或化学式等,并且在平常训练中坚持以考试的规则要求自己,合理分配理综各学科的应试时间,规范答题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关注题目中隐含条件、常设陷阱,如NA试题常见的陷阱、离子共存中无色溶液与透明溶液的关系与区别、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注意事项、弱电解质平衡移动的“三个”不一定等。
化学好卷面有4点要求
参与了两次高考阅卷的黄老师说,最后阶段更要注重卷面,避免非智力性失分,争取到更多的情感分和规范分。
他介绍,化学学科好卷面有4点要求:书写工整清晰、表达要点准确、逻辑思维缜密、术语运用规范。
他建议大家在备考时就要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在睡前做到整理归纳、尝试回忆、复习巩固。
总之,在高考化学最后冲刺阶段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