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
插班生专业导览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专业概括:
华东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属于该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学科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于1985年,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和上海市应用化学专业教育创新团队,2014年获批青年教师化学教学能力培训基地,2015年获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化学特色课程生培养计划2.0”,是国内知名品牌专业。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学科、化工学科,以国家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基地,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通过师资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设计了基于两校区办学的由精品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竞赛平台、大型仪器培训平台、创业实战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研究和应用复合型卓越人才。专业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复合创新”的办学理念,围绕化学学科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研究和应用复合型卓越人才。学院在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学研究,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分析及日用化学品的开发等领域形成特色。
专业主干课程:
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离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以及谱学导论、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国家、上海市和学校精品课程。学院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良。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除可进入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学科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在教育、医药、精细化工、材料、能源、生物、环境、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学校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院校排名多维解读
大学综合排名
软科排名:44
校友会排名:41
Qs排名(世界):681-690
Us排名(全球):187
泰晤士排名(世界):601-800
武书连:61
专业软科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第五名
结合插班生专业深度解读
科目名称:生物科学
招生人数:4人
初审条件:GPA≥80%
初试科目:高数(一)、英语、无机化学
考试分数:高数(100分)、英语(100分)、无机化学(100分)
考试时间:高数(90分钟)、英语(90分钟)、无机化学(90分钟)
面试情况:
满分300分,不得低于180分,占综合成绩的40%
专业学院介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立足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等国家一流学科的特色优势,坚持以化学为基础,理工学科协调发展,围绕国际化学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开展化学化工类一流学科建设,构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办学理念:
学院坚持“以化学为基础,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为特色,理工学科协调发展,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学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工科化学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化学一级学科进入国际ESI前万分之三的地位”的发展目标。
院系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材料化学(绿色与能源催化方向),精细化工(光电信息材料方向),以上专业均参加教育部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应用化学(双学士学位,“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成就:
学院化学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获批A类,2017、2022年连续两轮获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院还拥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精细化工等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以及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师资: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培养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团队,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工科化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学院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的完整教育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26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百千万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145人。
专业培养:
本科按化学类(含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专业:光电信息材料方向、材料化学专业:绿色与能源催化方向)招生,学生原则上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完成专业分流,同时设有本硕博8年连读机制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4个本科专业中,应用化学专业、化学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材料化学专业获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精细化工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11个硕士点。
培养成就:
近年保研率达40%,升学率超50%。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院兼职教授,同时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多所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教育部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由院士决策顶层设计,院长统筹整合资源,依托化学院和化学学科开展人才培养,以化学为基础,理工融合,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培育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化学专业知识,卓越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研究型创新人才,未来能够胜任化学、生物、材料、环境、医药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跻身国际一流的科学家队伍,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引领者。
特色优势:
基地涵盖化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化学、材料化学、精细化工专业,每年新生入学后即刻进行选拔,选出20名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级,实行滚动进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数理基础,鼓励学科交叉,基地将构建“高校 科学院”式学习研究平台,营造“学习 学术”的育人氛围,聘请国内外杰出教授担任学业导师或授课教师,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注重个性化培养,突出能力建设,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发展跨界选课和开展研究,实现学业有专。
基地将充分利用国内外育人资源,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模式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联合中科院研究所,共同构建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学期间,基地将资助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的差旅费;除了原有各类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另设基地专项奖学金,包括综合优秀奖、单科优秀奖、科研创新奖等;学生将全部获得保研资格,提前进入攻读博士环节;学生本科学业结束后,将获得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和荣誉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