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统考备考建议,优秀课例再推荐五
——课堂模式建构一周诊断
一、统考备考建议
1.以学定教,精讲少讲。期末复习阶段,知识多、题目多,一节课应该讲多少往往是老师根据个人经验确定的,难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而老师们总是习惯性地担心“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想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于是,越是临近考试,满堂讲的情形越是严重。平常的备考已经做得到位了,最后的这段时间,老师应该讲得更少一点,多把时间留给学生。毕竟什么地方不懂、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到,学生自己比老师清楚。老师多做辅导,适当归纳小结。
2.制定复习计划。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自己复习,各备课组根据剩余时间分配好复习任务,制定每个学时的复习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复习。复习提纲中配有对应的练习,用来检查巩固学生的复习成果。
3.精心命制综合试题来组织复习。有些学科可以通过综合试题来覆盖知识点、考点及典型解题方法与思路。试题配有答案详解,学生做完试题之后根据答案详解来查漏补缺。老师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批改。评讲试卷时可以组织一定的讨论,着重在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对方法、规律进行梳理。
4.引导学生回顾温习旧题。在以前的综合训练、滚动训练、周考月考等,学生做过很多题目,其中一定有错误率高的、典型的题目,备课组的老师全体参与,分工筛选典型错题、制作PPT,引导学生从考点、陷阱、规律和方法的提炼、模型的建构等方面重温旧题。
5.注意几个问题:答题规范,表述规范,审题能力,解题方法与步骤,纠正不良做题习惯,构建知识结构,等等。这些问题容易被学生忽视,考前要做强调。
6.复习阶段,综合训练题、模拟考试卷、信息题比较多,年级和备课组要对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糊里糊涂地拿来就考、考完就了。从命题、考试、阅卷、质量分析、试题讲评等,都应该有规范要求。
二、优秀课例推荐
1.高二语文组王老师讲授作文评讲示范课,向高一语文组展示自评互评展评的作文评讲模式。这种模式最初由王老师倡导发起,经过高三语文组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现已基本完善。王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该模式的具体步骤与教学效果:学生课前完成自评,课中完成互评、展评,最后进行当堂写作训练。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评”,逐步领悟写作之道。王老师的下水作文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母子亲情,情感真挚动人,对学生学习写作有具体指导意义。这节课让高一语文组的老师们深受启发,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本学期内,这已是王老师第三次到高一年级讲授示范课。
2.高三数学组陈老师解答题讲评课。①目标性强,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②老师的指导细致、有效:四道解答题,每一道题都有考点、得分点分析,有规范解答过程;③学生讨论热烈,展示争先恐后,观察细致、质疑准确,注意细节;④课堂上老师主要讲解方法、要求、易错点,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可以作为文科B班数学教学的典范。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陈老师在班级管理上也很用心,多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组织班级先锋榜、班级小讲师团、质疑评价团;对待学生有耐心,责任心强,课余时间教室常见他的身影,每周六晚上也都在校陪伴辅导学生。
3.高三英语组李老师的习题讲评课。①规范:按照习题讲评课模式完成教学,公布答案→分析得分情况→展示正答率低的题号→小组讨论展示、老师点拨→变练巩固;②高效:一节课内不仅完成了所有的基础题讲评,还着重讲评了作文;③注重方法指导:每讲完一种题型,都要归纳做题方法,以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在PPT上,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④敬业:晚自习完成的整套试题,连夜全批全改、制作PPT,次日讲评,反馈及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高三物理组江老师的习题讲评课。①教师对试卷全批全改,充分了解学情;②把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块统计,制作成PPT;③讲评试题之前,先让学生通过PPT复习基础知识,然后讨论相关试题;学生有了理论基础之后再来看题目,思路更清楚。江老师是高三物理组上次研课的主讲人,因对研课效果不满意,于是主动要求本周再讲一次。本次研课,江老师的课前准备尤其充分、认真,教学、研课都见到了明显成效。
5.高二化学组王老师的实验复习课:用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展示回顾、复习巩固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点、难点易错点;既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督促加深知识印象;又能通过学生展示发现不足,及时弥补。高三化学组梅老师的习题讲评课:针对平行班的学生在考试时常常放弃后面大题的情况,王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提高做题速度,留出大题的解题时间;另一方面,分析错因,提醒学生注意审题,鼓励大家不要轻易放弃难题和新题型,帮助平行班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6.高三政治组白老师的习题讲评课。①两个班的学生互相批改试卷主观题,老师用PPT展示答案及评分细则,学生按要求评卷打分;②学生自己总结评卷收获,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答题格式、书写、要点梳理、准确表达等规范要求;③试题中出现的、教材上没有的新概念、新问题,老师从网上搜集信息,再做归纳总结,把看起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展示给学生,最后设计变式训练加以巩固,学生收获大,教学效果好。
7.高三历史组张老师的习题讲评课。①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学情反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评分析,环节紧凑有序、逐步推进;②方法指导性强、操作性强,其他老师可以复制沿用,对高三备考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③研究高考,瞄准高考,在备考的宏观层面和知识的深度广度方面挖掘到位。这节课具有较强的备考指导性,可以作为历史习题讲评示范课使用。
再者,每周研课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了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教师有阶段性的人员不足问题,有的学科已经严重到影响到了正常教学的程度;另一方面,学校优秀老师群体过小。研课不仅仅培养了青年教师,而且通过集体研讨产生大家都能够学习借鉴的有价值的成果,可以提高备课组整体水平,扩大优秀教师队伍。从这一点来讲,更有意义。因此,关于研课质量,年级、备课组一定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每一次研课都要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供大家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