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试卷分析试题特点怎么写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试题特点怎么写

首页化学更新时间:2024-12-30 17:19:53

高中化学试题解析54

1、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焦亚硫酸钠(Na2S2O5),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

性质活泼,受潮易分解,露置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硫酸钠。

(1)仪器组装结束,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实验药品,开始实验需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

(2)装置Ⅱ中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装置Ⅳ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合理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打开装置Ⅰ的弹簧夹,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关闭弹簧夹 

(2)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通过观察气泡调控SO2的生成速率;作安全瓶 

(3)bd

分析:

实验目的是制备焦亚硫酸钠,实验原理是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焦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在制取之前先用不活泼的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让反应在保护气氛中进行。

在装置Ⅰ中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备二氧化硫:

装置Ⅱ可通过导管口的气泡来观察二氧化硫气体的生成速率,然后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量。长颈漏斗可用于平衡装置内外的压强,起到安全的作用。

装置Ⅲ中,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焦亚硫酸钠。

装置Ⅳ用于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环境。但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较快,需要防倒吸。装置a用橡胶塞塞住瓶口,会导致装置内气压过大,易出现安全事故;装置c中漏斗浸没在溶液下,不能防倒吸;装置b、d中溶液如果被倒吸,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

2、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制备O2。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发生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1)甲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

(2)乙装置中,用黏合剂将MnO2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K1,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 H2O2溶液至________。

欲使反应停止,关闭活塞K1即可,此时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

(3)丙装置可用于制备较多O2,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可以将铂丝抽离H2O2溶液,还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

(4)丙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填序号)。

a.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与乙装置相比,产物中的O2含量高、杂质种类少

答案:

(1)分液漏斗、锥形瓶

(2)刚好没过MnO2固体 

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液面上升 

打开弹簧夹K2 

(4)ab

分析:

实验目的是制备氧气,实验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得到氧气。

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金属铂。

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聚集状态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气体。

装置甲是固体和液体加热制气体的经典装置,装置乙是启普发生器的改进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黏合剂将粉末状二氧化锰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从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没过二氧化锰固体时,可快速产生氧气。如果需要让反应停止,可关闭活塞K1,此时气体还在生成,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将试管中的溶液压回到长颈漏斗中,溶液与二氧化锰分离后反应停止。

装置丙改用金属Pt作催化剂,将铂制成可上下移动、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铂丝,也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铂丝插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可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将铂丝往上抽离溶液,反应会停止。安全管可用于平衡装置内外气压,如果气压过大,溶液会压入安全管,液面上升,还可打开弹簧夹K2,使烧瓶内压强降低。

装置丙与乙都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还可利用螺旋状铂丝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控制反应速率,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两个装置相比,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容器的容积不同外,生成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和杂质种类没有区别。

欢迎点赞 关注 留言

云水散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