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思考与启示
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公布高考成绩之后终于出来了,我带着好奇与冲动,试做了一次,有如下思考与启示,愿与大家分享,以期对以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及高考备考有所帮助,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一、试题难度大,超出学生的正常接受范围
学生较容易做出的题有三十分左右,经过深入思考能做出的题约三十分,还有近四十分的题,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很难得到分 。好学生能考到五六十分就不错了,好在是等级赋分,班内平时化学较优秀的学生,也能赋到80分以上。难度加大,命题人好象在为增大区分度,我们知道题目太易区分度不好,太难都不会做,区分度仍不会好,由于太难,百分之四十的题基本上都不会做,估计今年的区分度也不会太好。
二、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对学生的化学素养的考查
突出了对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考查,突出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如“碳达峰”、防冻液,诺贝尔奖导电聚塑料聚乙炔。这些问题只要平时多加关注,并用化学的知识去思考,也不太难。实验题选择题较易,考的较常规,但考的很细,没有一定的化学实验素养,也易出错。实验大题前几问还行,后三问实验计算超难,信息阅读量大,看懂题都难,得分不易。
三、题量大信息多,顶尖的学生也难做完
今年超难的两题,集中在有机化学题19题和化学原理题20题。其中有机题读懂信息都难,还要结合逆推的思想,逐一把这几种物质逐一推出来,确实不易,难怪学生考后大呼看不懂题。中间虽然有两问不难,但是前面推不出来,易也无法答,且对语言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如“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这句话学生往往理解不透,而误理解成“A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几种”,且思维容量增加了不少。化学原理的第20题,同样把简单的常规题,考出了复杂化,又是温度的倒数与吸放热的关系,又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又是负值越小,数值越大,又是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平衡常数相除,还需数学方程组,考查的能力实在高,设有几个学生能应对的了。该题后面两问虽不难,但也是建立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之上,前面求不出来,后两问即使常规也无法去做,不知出题人的意图何在,该题学生几乎不得分。
四、试题思维容量大,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发散,题目原型起源于高等教材
选择题的12题虽为选择题,但思考容量大,考查的知识面多。16题的XeF2的杂化,则是中学知识进一步向大学的拓展。18题的第(3)问,阅读和理解量大。19题的信息较难理解,且逆推思维量大。20题弯太多,陷阱多。
五、计算量偏大,突出对学生数学思维及建模思想的考查
涉及计算的题有6题,10题,13题,15题,16题,18题,20题,共计27分,这是化学题,好象又是数学题,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倒数,负数,对数,三角,分数,方程组,立体几何,建模思想与化学的联系考查的淋漓尽致 ,超过了历年化学计算命题一般不超10分的原则。
六、题海战术无效,更偏重化学分析方法的培养与养成
去年山东高考化学题出的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区分度好,对高中化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今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人对学生的水平把握不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命题的导向,由知识的考查,转向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由于学生不适应这种考查,感觉超难。本人更偏向于后者的看法,从今后的大的方向来看,考查学生化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是必然,只不过今年山东迈的步子大了一些,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转变观念,不要认为今年难了,明年题就简单了,要从根上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能力,而这种培养不是题海和刷题就能达到的,比如16题的sp3d杂化,平时从未刷到,其实则原于对杂化轨道实质的深度理解和对课本知识的挖掘,其实课本上的五氯化磷就是sp3d杂化,六氟化硫就是sP3d2杂化,我们平时没挖掘到。因此,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建立一定知识点的化学思维模型,并用这些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不变应万变,应是今后高中化学教学及高三备考复习的方向。
(写于2021.7.5)
作者:周生昌,山东省特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