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综合试卷和答案一样吗(初中地理考试题和答案大全)

初中地理综合试卷和答案一样吗(初中地理考试题和答案大全)

首页地理更新时间:2024-09-15 15:12:47
WORD版下载方法:点击我的头像进入我的主页,私信关键词“综合题”即可获得链接。

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原则与模板

自2019年起,广东省地理中考进行改革,增加综合题。这项改革体现了地理中考不仅重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进行备考复习之前,需对综合题考点进行分解和细化,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将综合题的答题模板和方法技巧进行整理,供大家备考使用。

一、答题的总体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

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4.问什么就答什么,有什么就答什么。当然,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二、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2.根据"模板"答题(见下面的常见模板)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根据"模板"结合材料,思考、组织答题。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注意书写的美观,不写错别字,题目考查涉及多方面内容时要分点书写。

三、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5.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

1.气候: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人文地理类专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影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区位选择类专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为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为市场最优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原因分析类专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项改革体现了地理中考不仅重视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因此进行备考复习之前,需对综合题考点进行分解和细化,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将综合题的答题模板和方法技巧进行整理,供大家备考使用。

一、答题的总体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

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4.问什么就答什么,有什么就答什么。当然,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二、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2.根据"模板"答题(见下面的常见模板)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根据"模板"结合材料,思考、组织答题。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注意书写的美观,不写错别字,题目考查涉及多方面内容时要分点书写。

三、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5.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

1.气候: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人文地理类专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影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区位选择类专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为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为市场最优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原因分析类专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答题模板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