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 学习过程记录——对学生课堂纪律、答问、思考、笔记、探究、合作等作出了评价。
2. 课堂纪律管控——活而不乱,发言有序。
3. 教学资料运用——恰当使用教材与《伴你学》,带着问题自学,有学有练,充分利用教材与教辅资料。
4. 讲练结合,有讲有练——国家地理要素填图,从空间上落实区域地形与河流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5. 课堂练习的巡查——学生填图时,完成后举手检查,当堂落实。
6. 学科兴趣的激发——视频播放,图片展示,旅游携带物品的讨论。
7. 学科的交融、拓展——干栏式房屋(初一历史),东南亚国家联盟(地缘政治),最大半岛是阿拉伯半岛等知识的渗透、引入。
8. 问题导向——有设问,如:马六甲海峡的地理意义?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归纳总结学生观点,直至形成最佳答案,落实知识考点,不是直接呈现知识。
9. 及时表扬与纠错——对孙**、黄**惠等学生答问的点评、剖析知识精准,语言亲切、持肯定赞赏态度,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
10. 归纳整理,笔记的检查——既可以培养学习习惯,又可以通过笔记来反思课堂教学。
11. 重难点知识的处理——马六甲海峡详讲、多讲,既图示、又让学生阅读;识记的河流中重点知晓湄公河。
12. 学科思维培养——空间定位、统计图表、地理特征归纳。
13. 易混易错点的细化——内陆国、临海国,温度与降水坐标数据读取。
14. 主干知识、核心关键词的强化——十字路口、咽喉、海上生命线;世界最大群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5. 知识的贯通,举一反三——联系日本多火山的原因,迁移到东南亚多火山。
16. 课前的状态调整——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读。
二、值得反思和补救的地方
1. 王**晓、张**祎没有发言互动到——力争人人有机会,下节课优先答问。
2. 最后的归纳没有完成——让学生在地理自习时间完成,或下节课上课前以温习的方式完成。
三、教研活动提醒
1. 各主管主动带头推门听课,老师们相互随堂听课。
教研组听课后要及时组织评课,形成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