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创作挑战#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地理复习,选择题练习(附解析),收藏备用!在平时学习和考试答题中提供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居住空间反映夜间城市人口分布,而就业空间反映城市居民白天的工作活动状况。下图为北京市都市区不同圈层按照街道尺度统计的居住与就业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北京都市区三种类型的街道中( )
A.平衡型街道数占总比最低
B.就业型街道数占总比最高
C.就业型街道数距市中心越远越多
D.居住型街道数距市中心越远越少
2.北京都市区不同圈层居住—就业平衡差异会造成( )
A.中心区工业污染严重
B.早晚高峰交通易拥堵
C.商品房销售价格过高
D.夜晚社会活动噪声扰民
3.针对图示居住—就业状况,适宜北京城市发展的措施是( )
A.中心区集中布局制造业
B.近郊区兴建高级居住区
C.加强远郊区的产业发展
D.均衡都市内的产业布局
1.A 2.B 3.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居住—就业平衡型街道数占总比最低,A正确;居住指向型街道数占总比最高,B错误;就业型街道数近郊区数量最多,远郊区数量最少,C错误;居住型街道数距市中心越远越多,D错误。所以选A。
第2题,中心区的街道数量较少,且北京中心城区几乎没有工业分布,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居住—就业平衡型数量占总比最低,所以会加大市民的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导致早晚高峰交通出现拥堵,B正确;商品房销售价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单纯的居住—就业平衡差异导致的,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夜晚社会活动对居民区的影响,D错误。所以选B。
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京市的居住—就业平衡差异会造成早晚高峰交通拥堵,加强远郊区的产业发展,可以减小居民的通勤距离,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C正确;北京市中心区不适宜布局制造业,A错误;高级居住区适宜布局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城市近郊不一定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且兴建高级住宅区对于缓解居住—就业平衡差异的作用较小,B错误;制造业的付租能力较低,不适宜在都市内均衡布局,D错误。所以选C。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的区域。近年来,该地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协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表示该地人口密度相对减少的图例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5.为使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该地首先应( )
A.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科技水平
C.优化水资源配置 D.加大地域开放程度
4.B 5.C
解析:第4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人口和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石羊河自西南向东北流,故而东北方向为河流下游,水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愈发紧张,生态环境恶化,该区域人口密度会有所减少,读图可知Ⅱ图例符合题意,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会加大资源消耗量,不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A选项错误;提高科技水平对促进该流域内资源环境与人口分布相协调影响不大,B选项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是限制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水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C选项正确;加大地域开放程度会加快流域内资源的消耗速度,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承载力降低,不利于促进流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分布相协调,D选项错误。
1858年,沃斯在巴黎和平大街开办了世界第一家高级定制时装屋,为皇室、富豪和社会名流设计时装。有趣的是,沃斯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公司及其后几代弟子创办的时装设计企业之间的距离大多在1 km范围以内。经过不断演化,巴黎高级定制时装设计企业最终密集地分布在一个面积仅有0.25 km2的黄金三角区域内(下图)。据此完成6~7题。
6.巴黎时装设计衍生企业布局在1 km范围以内,有利于( )
A.借助母公司的原料 B.加强公司之间的联系
C.使用母公司劳动力 D.使用母公司机械设备
7.巴黎高级定制时装设计企业最终密集地分布在黄金三角区域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资讯
C.地价 D.科技
6.B 7.B
解析:第6题,巴黎时装设计衍生企业是由总公司派生出的子公司,在技术、资金方面有依赖于总公司,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并非资源密集型企业,A、C错误;巴黎时装设计衍生企业属于设计企业而不属于制造业,设备来自于外地,D错误;都属于时装设计企业,产业趋同,有生产上的联系,B正确。
第7题,高级定制时装设计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对技术、创意要求较高,密集地分布在法国首都巴黎的黄金三角区域内,便于行业信息交流与合作。
研究表明,农田灌溉水中仅有1%~2%被作物吸收,其余大多被蒸腾和蒸发。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助于作物产量提高。隔沟交替灌溉技术是农业灌溉的重大突破,它不是对所有土壤进行灌溉,而是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据此完成8~10题。
8.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隔沟交替灌溉更加关注( )
A.水资源利用率 B.土地生产力
C.劳动生产效率 D.农作物产量
9.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 )
A.蒸腾量 B.环境适应性
C.种植面积 D.熟制
10.采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的地区一般( )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均耕地少
C.蒸发大于降水 D.石漠化严重
8.A 9.B 10.C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田灌溉水中仅有1%~2%被作物吸收,其余大多被蒸腾和蒸发。相对于传统灌溉方式而言,隔沟交替灌溉不是对所有土壤进行灌溉,而是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所以该灌溉方式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利用率,A正确。虽然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这种灌溉方式更加注重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减小水分的蒸发和蒸腾,而不是更加关注土地生产力或农作物产量,排除B、D。这种灌溉只是灌溉方式的改进,对劳动生产效率影响不大,C错。故选A。
第9题,隔沟交替灌溉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土地中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B正确。随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作物的蒸腾量并不会提高,A错。对种植面积影响不大,C错。熟制主要与区域热量条件有关,该灌溉方式对熟制的影响也不大,D错。故选B。第10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采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表明该地气候相对干旱,水资源不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正确。这种技术并不能反映当地农业技术先进、人均耕地少、石漠化严重,A、B、D错。
培雷火山地处小安的列斯群岛的马提尼克岛北部,因滑塌作用而未保留典型的火山口。培雷火山的放射状水系自形成以来,形态基本未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培雷火山的水系及滑塌陡崖。据此完成11~12题。
11.滑塌事件的成因最可能是( )
A.冻融作用 B.信风抬升
C.地壳运动 D.流水侵蚀
12.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
A.火山喷发—滑塌Ⅰ—滑塌Ⅱ—水系发育
B.水系发育—火山喷发—滑塌Ⅰ—滑塌Ⅱ
C.火山喷发—滑塌Ⅱ—滑塌Ⅰ—水系发育
D.水系发育—火山喷发—滑塌Ⅱ—滑塌Ⅰ
11.C 12.A
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小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加勒比海,培雷火山地处小安的列斯群岛,纬度低,不存在冻融作用,A错误;该地地处东北信风背风坡,流水侵蚀较弱,且放射状水系其他方位并未出现滑塌,B、D错误;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可能造成了地表形态的破坏,从而发生滑塌事件,C正确;故选C。
第12题,火山喷发形成锥形山体,在山坡上发生滑塌,故火山喷发在前,滑塌在后;滑塌Ⅱ形成的陡崖在滑塌Ⅰ形成的陡崖内,若先发生滑塌Ⅱ,则发生滑塌Ⅰ的时候滑塌Ⅱ所形成的陡崖很可能被夷平,故滑塌Ⅰ先发生,在滑塌Ⅰ的滑塌体上再发生滑塌Ⅱ;由于水系顺着滑塌陡崖一侧发育,推测其形成于滑塌陡崖之后,或形成在滑塌之前并随着滑塌而改道,由于材料告知了水系形态基本未发生变化,说明水系是在滑塌之后的地形基础上发育而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天山山脉北坡中段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
13.天山山脉北坡中段( )
A.冬季强逆温层的厚度约2 500米
B.夏季气温垂直差异大
C.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D.山顶终年有冰雪覆盖
14.导致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15.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 )
A.500米以下 B.1 000~1 500米
C.2 000~2 500米 D.3 000米以上
13.B 14.A 15.C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天山山脉北坡中段冬季强逆温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分布于海拔500米附近,厚度大约200米左右,在600米以上也存在逆温层,但变化较慢,不是强逆温层,A错误;7月平均气温山麓大约为28 ℃左右,山顶气温接近0 ℃,气温垂直差异大,B正确;读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的两条直线距离可知,气温年较差在山麓处最大,向上减小,在3 500米处达到最小,C错误;山顶7月平均气温大于0 ℃,因此山顶不存在终年冰雪,D错误。故选B。
第14题,冬季山麓较山腰处气温低很多,山麓处的气温接近-20 ℃,山腰处的气温在-10 ℃左右。主要原因是山坡冷空气下沉并在谷底聚集,A正确;山麓和山腰处都有积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别不大,B错误;山腰森林茂密,林冠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林冠下的温度应该低,C错误;与城市热岛效应无关,D错误。故选A。
第15题,读图可知,当地1月平均气温在2 000~2 500米处,气温最高,因此是冬季牧场最适宜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来源:文章内容图片来自网络,贵在分享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