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刚过了不久,初一的弟弟地理和历史考得一团糟,地理总分40分,考了28分,班级平均分考34,比班级平均分还要低。要是以前可能也就算了,但是现在历史也好、地理也罢总成绩都要计入中考成绩,再加上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这还真不能就这么算了。
想来想去,为了避免弟弟地理继续盲目,我们也针对这学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的考试试卷做了一个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弟弟感觉地理很枯燥,找不到兴趣点,听课也听得云里雾里的,很多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
原来缺乏兴趣,学习枯燥才是地理屡次考不好的关键所在。
我翻看了弟弟的地理书,初一上册的地理更多的了解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地球的运动、地图等等,这个时候的知识对于没有接触过地理的孩子们其实还是有点抽象的。
初一地理上册部分知识思维导图
初一下册地理主要针对七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国家以及相关地理、气候、产业、文化等内容做介绍。一下子看过去孩子们需要接收的内容和信息量都非常大,这对于起初接触地理比较少的孩子,可能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初一地理下册部分知识思维导图
初一地理下册日本学习思维导图
像我弟弟的情况,对地理的学习似乎已经产生了抵触。也可能是以往对于科目的分类太过于明确,所以对地理、历史这样的学科的重视度会有些低,所以最开始就比较松懈,反而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再加上地理真的一门需要费脑子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讲授地理,对政治、人文、语文、历史、数学、生物等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所以还真不能小觑。
学地理,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了解各个地区的不同,不管是国家也好,区域也罢,首先要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知道这些地区或者国家究竟在地球仪或者地图的什么位置,通过直观的看和联想先定位这个地方,再去考虑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地域气候等信息,以及考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其次要明白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到这个内容后可以收获什么,通过梳理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加深印象。
再次就是理解性的去学习,通过联系所学的知识点模块化分类,比如当地的气候和农业有什么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等等,有目的的从输入到输出。
虽说学习方法很重要,但是地理更要结合实际,学有所用,同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去培养兴趣。
针对这次的学习复盘,我们做了4个简单的规划,希望利用暑假的时间查漏补缺,下一学年有新突破:
1、寻找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习课本已经让弟弟有了抵触情绪,我们就决定改变策略,让他从了解生活开始,一方面从生活的地方开始学习,另一方面也打算趁暑假带弟弟去不同海拔的地方看看不同的农作物、体会一下人口的数量、感知一下当地的气候,直观的去感受、去学习。
此外,我也给弟弟入手了一套《地理学习王》,这个套装在头条原价是298,现在只需要100元。入手这个套装,也有很多额外的考虑,套装中有两套精装绘本《跟爸爸一起去旅行》其中包括中国版和世界版,这正好和初中所学的很多地理知识不谋而合,尤其是国家、人文、地理等方面,从旅游做切入点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显然好于每天干巴巴看课本,再加上绘本中生动有趣的图片,也辅助加深了学习印象。
《地理学习王》套装
另外,套装里还有中国、世界二合一的磁力拼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AR儿童房挂图各一张;一个直径20cm的地球仪;地理优等生试卷和指南针以及放大镜。
学习地理,有这样一套装备真的是事半功倍,用绘本中所学的知识再反过来去消化课本的知识,不仅更形象的学习了知识,也避免了枯燥的开始。
2、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一门课程,了解了它的知识体系,就如同了解整体知识脉络。宏观的把握大局,更有利于进一步的细化和拓展。
综合起来,对一项知识越熟悉,理解起来可能会越容易,所以第二步,我们决定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也就是整体学习后进行模块化复盘,画出每个关键章节的思维导图,加深理解记忆。
3、了解地球仪和地图上的地理知识
在看绘本和学习过程中,只要遇到和地球仪以及地图有关的地理知识,晚上就抽十几分钟进行启发式学习,边提问,边学习,边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去做对照,将形象思维与实际内容相结合。
绘本中北京的内容,对照式学习
4、做好总结,有新的展望
暑假快结束时,有针对性的做总结,对下一学年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规划,希望下一次考试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暑假来临,也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平时孩子的学习有哪些缺陷和不足,趁着这个时间就可以好好的和孩子一起做个复盘,为新学期的开始和后续的学习做好安排。
如果你也喜欢图中的绘本,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查看详情和购买,原价298,现价头条活动价只需100元。
关注,一起育儿,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