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联合测评一模地理试题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下雨时自动打开承水口,雨水由最上端的承水口进入承水器,经漏斗口流入翻斗,当积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比如0.01毫米)时,翻斗失去平衡翻倒。而每一次翻斗倾倒,都使开关接通电路,记录器控制自动将雨量记录下来,并可及时传递给数据中心。而普通雨量器需要人工定时去测量。图示意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内部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普通雨量器相比,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的主要优势为( )
①采购成本低②实时性强③全天候④准确度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在雨量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更精准地认识降水的区域分布状况,应该( )
A. 平原和山区均衡布局 B. 平原比山区布局密度大
C. 山区比平原布局密度大 D. 减少城区布局密度
3. 在华北地区,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使用时间段主要是( )
A. 1月—6月 B. 4月—10月 C. 11月一次年3月 D. 7月—12月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更复杂、更先进,采购成本高,实时性强,准确度高;但对于冰雹、雪等特殊天气,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不能实现全天候测量降水量。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山区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差别大,应该多布局雨量器,平原地形平坦,降水差别小,布局的量雨器密度较小,C正确,AB错误;城区高楼大厦多,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强,不应减少城区雨量器的布局密度,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翻斗式自动雨量传感器主要是测量降雨量,降雪量难以测量,而华北地区4月—10月基本没有降雪,可以用,B正确;1月—6月、11月一次年3月、7月—12月的时间段内均可能产生降水,ACD错误。故选B。
【点睛】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一种水文、气象仪器,用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时将降雨量转换为以开关量形式表示的数字信息量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等的需要。
图甲、乙、丙、丁分别示意秦皇岛鸽子窝海滨2023年夏季某月四个日期的潮汐。完成下面小题。
4. 最接近阴历十五的日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最适宜赶海的是( )
A. 甲日14:00—15:00 B. 乙日6:00—7:00
C. 丙日8:00—9:00 D. 丁日18:00—19:00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阴历十五前后潮差最大,读图可知,四个图中乙的潮差较其余三幅图大,故排除ACD,选B。
【5题详解】
海水退却幅度大时,海滩上遗留的海产多,赶海应该在大潮低潮时去;读图可知,乙日6:00—7:00潮高最低,最合适赶海,故排除ACD,选B。
【点睛】潮汐因日地月间引力形成,三者在一条线上, 形成大潮。
我国台湾省新北市知名景点象鼻岩在2023年12月16日13时55分断裂崩塌,“鼻子”部位整个坠落海中,从前后对比图可看到,象鼻部分已经整个消失不见。象鼻岩由砂岩和页岩或粉砂岩构成。图为断裂前后的象鼻部分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象鼻岩的形成过程是( )
①风化、侵蚀作用使拱洞扩大②地层下降,沉积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③地层上升,出露海面④海浪差异化侵蚀形成拱洞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④①
7. 造成象鼻岩断裂崩塌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
①太阳能②重力能③地热能④生物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象鼻岩由砂岩和页岩或粉砂岩构成”,说明象鼻岩是沉积岩,所以先要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层上升,出露海面,再之后海浪差异化侵蚀形成拱洞,最后风化、侵蚀作用使拱洞扩大,形成象鼻岩。综上可知,②③④①的顺序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象鼻岩断裂崩塌的主要原因是风化、海浪侵蚀、风力侵蚀、重力坍塌。其中风化、海浪侵蚀、风力侵蚀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重力坍塌能量来源是重力能。地热能、生物能影响小。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 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近年来,世界各国乡村人口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亚和南亚、北非和南非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尤为普遍。日本农政学家将人口收缩背景下的乡村空心化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人的空心化、土地的空心化、乡村的空心化(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村庄机能临界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最先导致人的空心化的是( )
A. 工业化加速 B. 生育观念改变
C. 特大城市出现 D. 城市发展政策优惠
10. 缓解乡村空心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加快乡村城镇化速度②促进乡村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重化工业转移到乡村④增加普通服务业等就业岗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甲到乙再到丙,人口空心、土地空心,而村庄机能在丙处下降加速,进入乡村的空心化阶段,故村庄机能临界点是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人的空心化随着工业化进程最先显现,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之后产生了耕地撂荒、宅基地废弃等土地空心化现象,最终资源环境衰败,生产难以维系,社会组织涣散,村庄面临存续危机,A正确;城市发展政策优惠、特大城市出现加速了人的空心化,但并非最先,BC错误;生育观念改变并不是乡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10题详解】
加快乡村城镇化速度会造成乡村城镇化,不是缓解乡村空心化的措施,①错误;促进乡村教育、文化的发展可以使孩子留在乡村,增加普通服务业等就业岗位能够促进青年人就业,减弱向城市迁移的动力,缓解乡村空心化,②④正确;重化工业向乡村转移,乡村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转移条件并不充分,排除③。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的认识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结果。
釉色纯净、温润、致密的德化白瓷,被誉为“中国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福建省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拥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铝、硅含量较高,天然适合烧制白瓷,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白瓷“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一个产业抓到底”,大多数白瓷企业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基本全覆盖,在设计上用最新的AI技术,在塑造上和烧制技术上融入现代的元素。左图为传统工厂景观图,右图为现代工厂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德化白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得益于( )
①高岭土质地优良②现代科技融入③传统工艺精巧④生产总量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近年来,德化白瓷产业传统工厂和现代工厂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有了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及原因主要是( )
A. 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主要因为社会声誉高,工作环境好
B. 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低,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小,工作环境差
C. 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低,主要因为社会声誉低,工作环境差
D. 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大,工作环境好
13. 德化县大多数白瓷企业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有利于( )
A. 德化产业结构优化 B. 德化白瓷产业转移
C. 德化白瓷产业升级 D. 德化白瓷产业转型
【答案】11. A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德化本地高岭土质地优良,传统工艺精巧,造就了高品质的德化白瓷产品。与现代科技融入、生产总量大关系小,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低。青年人进入现代工厂,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大,工作环境好,B错误,D正确;传统工厂工作环境差,但社会声誉并不低,A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德化县大多数白瓷企业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即产业升级,A错误,C正确;德化县白瓷企业基于当地丰富的优质高岭土,不能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B错误;在行业内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没有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不属于白瓷产业升级,D错误。故选C。
【点睛】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
历史上武汉的长江鹦鹉洲有许多特殊聚落,往往是由水域逐步演变而来。水上簰居就是把竹子或木材平摆着编扎在一起,在上面用竹木搭建房屋并居住、生活;筑堤围坑就是在河中围建堤而成,并在中建造房屋,形成聚落;关厢街市是指城门外的大街与附近居民聚落区域。演变过程往往是水上簰居—筑堤围端—关厢街市。图为民国时期长江上簰屋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4. 水上簰居发展壮大主要是( )
A. 由淡水养殖扩张导致 B. 由淡水捕捞扩张导致
C. 由竹木生意扩张导致 D. 由旅游生意扩张导致
15. 水上簰居会导致江水( )
A.流速变缓,泥沙淤积 B. 流速变快,侵蚀增强
C. 快速上涨,泥沙淤积 D. 快速上涨,侵蚀增强
16. 长江洪水高涨时( )
A. 关厢街市为最佳避难地 B. 水上簰居安全性最高
C. 筑堤围为最佳避难地 D. 三类聚落都会被淹没
【答案】14. C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水上簰居最早是渔民打鱼建造的,后来因为竹木生意的扩张,竹木商人沿着湘、资、沅、澧四大河流运送薄簰到武汉,长期的水上生活促使其水上簰居的模式得到大发展。C正确;与淡水养殖、淡水捕捞、旅游生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水上簰居会导致江水流速变缓,泥沙淤积,进而形成沙洲,在沙洲上筑堤围垸,A正确,B错误;水上簰居可能会造成江水上涨,但不会快速上涨,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水上簰居漂浮在江面上,长江洪水高涨时,水上簰居随之上涨,不会被淹没,安全性最高,B正确,D错误;筑堤围垸、关厢街市有可能被淹没,不是最佳避难地,AC错误,故选B。
【点睛】所谓流水 沉积作用,是指被流水搬运的物质,在流水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根据其含义分析流水沉积作用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并进行建构知识框架: ① 物源(即输沙量):输沙量=径流量·含沙量,其中径流量越大,输沙量也越大,沉积作用就越强,呈正相关。② 动能减弱:① 径流量:径流量减小,沉积作用增强。径流量与沉积作用呈负相关。 ② 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减小,动能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③ 海洋:如是入海口处,还与海水作用(侵蚀或顶托)、波浪、潮汐、洋流等有关。 ④ 湖泊:如是入湖口处,还与湖水作用(流动性、风浪)等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气象学家认为这是极涡(绕南极或北极的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分裂南下导致的。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即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使极涡盘踞在极地高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由此造成大气环流的改变,形成寒潮(下图)。
(1)指出极涡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方向。
(2)推测本次寒潮的形成过程。
【答案】(1)水平方向: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向下。
(2)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增温幅度大,西风急流减弱;北上的暖气流进入极地,导致极涡减弱并分裂;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形成寒潮。
【解析】
【分析】本题以极涡与寒潮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中极涡的概念“绕南极或北极的高空气旋性大型环流”,可确定北极极涡水平方向和北半球气旋相同,即逆时针辐合;逆时针辐合后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
【小问2详解】
本次寒潮的形成过程是大气环流的改变造成的。结合右图,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增温幅度大,西风急流减弱;之后北上的暖气流进入极地,导致极涡减弱并分裂;最终造成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塔河生态水下放及县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新疆尉犁县罗布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重现水草丰腴、鱼翔浅底的美景。当地蟹农在春季投放黄油蟹蟹苗,水温(6°开始觅食,15°开始脱壳,生长的最佳水温为24°至28°(水温超过32°时螃蟹易早熟)。经过第三次脱壳后的“童子蟹”,壳薄、肉嫩、黄多,每年主要上市时间在农历六月至七月,故称为“六月黄”,供应的旺季在一个月左右。除了满足本地居民的“菜篮子”,还销往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品质优良的水产品受到新疆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下图示意罗布湖位置。
(1)指出罗布湖适宜黄油蟹生长发育的水生环境。
(2)推测罗布湖蟹农防范气温35°的高温天气的措施。
(3)说明物流运输罗布湖活蟹到北京、上海的方法方式。
【答案】(1)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含有微量盐分。
(2)关注天气预报;当气温达到30℃时,及时引水增加水深;管控水草,做好防酷暑准备。
(3)捆绑活蟹,不能爬动;放入冷藏箱保鲜保湿,降低活蟹的呼吸消耗;高速公路运输到附近机场;空运到上海、北京。
【解析】
【分析】本题以罗布湖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罗布湖适宜黄油蟹生长发育的水生环境从水质、食物、氧气、盐度等方面入手,材料中“重现水草丰腴、鱼翔浅底的美景”可知,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结合图中只有河流流入而没有流出,说明含有微量盐分。
【小问2详解】
防范气温35℃的高温天气的措施首先要确定何时会有高温天气,要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图中罗布湖和塔里木河的关系,可推测高温天气及时引水增加水深来降温;水草可以遮阳,通过管控水草可以降温,做好防酷暑准备。
【小问3详解】
活蟹运输到北京、上海的方法方式要从结合生活常识,一般死蟹是不能吃的,首先要捆绑活蟹,之后做好冷藏保鲜保湿,使其保持基本的生理代谢;最短时间运输,需要高速公路运输到附近机场再空运到上海、北京。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光电园区(36.1°,100.9°)海拔将近3000米,原本的荒漠化率高达98.5%。2012年,塔拉滩修建了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太阳能发电基地。为了降低大风卷起来的沙石对光伏板的损坏,在光伏板下撒草籽,用来防风固沙。为了及时清洗光伏板上的沙尘,铺设了供水管道。当地村民在这个电站里可以养羊(下图),而且不交水电费和地租,只需平常照看、清洗光伏板。经过10年的发展,塔拉滩的光伏园占地面积达到609km²,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8430兆瓦,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存栏的“光伏羊”达到两万多只。村民实现了荒漠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梦想。
(1)从天文角度分析冬季、夏季塔拉滩光电园区光伏发电量
差异。
(2)原本的高寒沙漠是不毛之地,而光伏板下的草在夏秋季节快速生长,很快形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说明光伏板下的草能够快速生长的原因。
(3)简析光伏板下的草可能对光伏发电造成的不良影响。
(4)解释村民眼中的荒漠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答案】(1)夏季发电量大;夏季平均太阳度角大,且昼长时间长。(或冬季发电量小;冬季平均太阳度角小,且昼长时间短。)
(2)光伏板能够阻挡阳光,降低风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凝聚在光伏板上,形成露珠滋养着下方的草地;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会流到地表,增加土地湿度。
(3)草长高之后,遮挡阳光,影响光伏发电;秋冬季草木枯黄,易发生火灾。
(4)荒漠变成草原,风沙少了,动植物多了,环境变优美了;单纯的游牧业变成在电站中放牧,收入提高了;照看、清洗光伏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光电园区为背景材料,涉及能源资源的开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天文角度分析冬季、夏季塔拉滩光电园区光伏发电量的差异主要是太阳度角和昼长时间的不同。夏季发电量大主要是由于夏季平均太阳度角大,且昼长时间长。或从冬季角度论述,冬季发电量小;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平均太阳度角小,且昼长时间短。
【小问2详解】
光伏板下的草能够快速生长的原因主要是光伏板及维护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光伏板通过阻挡阳光,降低风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较低,光伏板夜间的冷凝作用形成露珠;日常清洗光伏板的水会流到地表,增加土地湿度,土壤水分增加满足草生长的水分条件。
【小问3详解】
草地对光伏发电造成不良影响从高草遮挡和枯草易发生火灾角度说明;草长高之后,遮挡阳光,影响光伏发电,使得发电量减少;秋冬季草木枯黄,气候干燥降水少,易发生火灾。
【小问4详解】
荒漠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入手。从生态角度看,荒漠变成草原,风沙少了,动植物多了,环境变优美了;从经济角度看,单纯的游牧业变成在电站中放牧,收入提高了;从社会角度看:照看、清洗光伏板,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