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崇拜莫言
若 水
我崇拜莫言,将莫言作为心中的偶像,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将莫言作为心中的偶像,是动了一番脑筋,才最后决定下来的。
两年前,年过62岁的我,要想写一部自传体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有三件事一直在揪痛我的心。
近十年来,我一直在省城做初中数学辅导,经常在快餐店吃饭。每当看到服务员把一桌子吃了不到一半的剩饭剩菜倒进泔水桶里,我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
我在一对一初中数学辅导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他们一上课就想下课。在一堂课中,这些同学的小动作不断,心思不放在听课上。大好的学习时光,白白浪费掉了,这让我很揪心。
还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是在回老家的公共汽车上,遇到一名在复旦大学上学的同学。他是从临朐县五井镇一个小山村考出来的,现在复旦大学读政治哲学专业。一路上,他侃侃而谈。他谈话的核心是赞誉那场大革命运动,这让我心里阵阵作痛。
我写的自传体小说,就是要将我挨饿、失学、历经磨难的亲身经历,岳父在那场大革命运动中惨死的悲剧记录下来。有人建议我直接写自传,但我不能。因为我经历的一些事,如果真实地写出来,有人会跟我急。所以,我只能将真人真事隐去姓名,写成自传体小说的形式。我写自传体小说的目的是:教育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教育那些不刻苦学习的人;教育那些怀念赞誉那场大革命运动的人。
我的想法很好,但能力不够。我上小学、初中时学的课本,如政治教科书,没有一点文学内容。即便是到了高中,也仅学了《鸿门宴》《陈涉世家》《捕蛇者说》等几篇古文。我1974年高中毕业时,文学知识少得可怜。那时,我不知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也不知道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更不知道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句出自《琵琶行》。
1978年10月,我以昌潍地区少有的高分考入平度师范,学了数学和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临朐县九山联中任数学教师。我天天和数字打交道,天天写些线段AB、CD、EF等。渐渐地,我对汉字的书写就变得很生疏。
后来,我从了政,下海经了商,现在做初中数学辅导。随着几十年时光的流逝,原来学的汉字大部分随着时光流走了。我现在已是提笔忘字,有些简单的字,不查字典都想不起来。
那怎样才能完成写自传体小说的宏愿?我只能再刻苦学习,既要学好汉字,还要学好文学常识,还要多读名家的作品。
我经过多次考虑,想:我必须找一位名作家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在文学创作中,要向偶像学习,确立文学创作目标。
那么,国内名作家云集,选谁作为我心中的偶像呢?在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我觉得,我的经历就像孙少平,作家路遥可以成为我的偶像。在读了贾平凹的《秦腔》后,觉得这部作品是获茅盾文学奖小说的精品,贾平凹也可以作为我的偶像。我又读了贾平凹的《废都》,哇!贾平凹将男女之性事写得太猛了,写得太淋漓尽致了。
但我又想:路遥和贾平凹虽都住在出唐诗的古城西安,但西安和山东路途遥远,风土人情差别很大。所以,路遥和贾平凹不适合作为我心中的偶像。
看来,找山东名作家作为偶像最合适。山东我知道获茅盾文学奖的有张炜和莫言。张炜的名字,我在1980年代就知道,因为在《小说选刊》上经常有他写的小说。张炜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十卷450万字,当年的评委是怎么有耐心细细品读的啊!这可是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文学巨著。在40多年里,张炜已手写了近2000万字的文学作品,他是中国当代最勤奋的作家之一。张炜1956年11月出生,我是1957年6月出生,和张炜算是同龄人了。但张炜还是不适合作为我的偶像,因为张炜小时候和外祖母一块生活,并且读着外祖父留下的大量书籍长大的,张炜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差别很大。
再看莫言当兵前的经历,和我的经历十分相近。莫言1955年生,和我也算是同龄人。我和莫言的家庭出身都不是老贫农,小时候都挨过饿。莫言小学没上完就失学了,我也因交不起学费失过学。莫言小时候放过牛、放过羊,我也放过牛、放过羊。莫言少年时期去治河工地出伕,因偷拔了一个红萝卜受到批斗,回家又被二哥狠揍了一顿。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跟着大同学钻进黄瓜架偷摘了一根黄瓜吃。这事本来没人知道,可大同学给邻居捎的一封信掉到黄瓜架下,黄瓜架主人将信交给了老师。结果,我回家被爹搧耳光搧得两眼冒金星。我到现在,还后悔当初不该偷吃那根黄瓜。
莫言由于性格耿直,说话容易得罪人,所以他起了莫言的笔名,意思是不要多说话。但莫言并没有做到莫言,他还是敢于直言,敢于伸张正义。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像莫言,我也敢于直言,并且不怕得罪领导。我在担任副乡长期间,敢于指出党委书记不坚持党的集体领导的错误。后来我被降职调到县直小企业工作,但我还是感到问心无愧。
莫言从小就有刻苦学习、勤奋向上的精神。莫言开始只有小学文化,但他靠自己刻苦学习,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哲学教员。他在部队图书馆博览群书,积累知识,写出了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后来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知名作家。
我也像莫言一样,有刻苦学习、勤奋敬业的精神。我在快到花甲之年的时候,又焕发了青春活力,重新从事起三十年前那神圣的职业——初中数学辅导。
2010年10月,我从山东临朐来到省城,专门辅导中考学生。为弥补三十年的遗忘,提高教学水平,我在熟读教材的同时,做了大量的全国中考试题。近十年来,我做了上千套全国中考试题。对一些难度很大的压轴大题,我都是做几遍,找出几种解题方法,把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教给学生。
我从这上千套中考试题中,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将这些题目手写成单元练习题和综合测试题。这些题目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方方面面,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这些题型,在中考中就能取得高分。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我的教学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说我的教学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可能有点不谦虚。如果我说出教学中的几个事例,那么读者就会有一些信服。
有一次,我教了一个高分学生。这个学生很高傲,他不叫我老师。一上课,他先拿出七道压轴大题,让我讲最后一小题。我接过那七道压轴大题看了看,确实很难。但有六道我平时见过,只有一道没见过。我便发挥超强的能力,多思路轮番上阵,认真讲解,把七道题的最后一题一气呵成。
这时,我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串汗珠。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不断用启发式提问,学生也积极回答。我也用眼睛的余光几次注视学生,发现他不时地出现惊讶的表情。“老师,你怎么这么厉害!没提前准备,就一气讲完七道难题。我们在学校有了难题问老师,他都是拿回去准备好了再给我们讲解。”学生这才叫我一声老师。我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近几年,我已做了上万道中考试题。可以这么说吧,在初中数学天地里,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学生听了我的话,不住地点头。他彻底服了,脸上再也没有那种傲慢的表情 。
我还能在睡觉中做题,在公交车上做题。有些带图形的压轴大题,我只要仔细看一遍,就把它装在脑子里。坐上公交车,不出几站就能想出解题方法。有时一觉醒来,再思考一个大题,转换几种思路,也能解出很难的压轴大题。
我和莫言相比,两人有很多的共同点,所以我决定将莫言作为我心中的偶像。确定了偶像,就要先读偶像的作品。 我在教学之余,已读完了莫言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我从莫言的长篇小说中体会到了魔幻、幽默、夸张、曲折、离奇。每当读到幽默的比喻,我都忍俊不禁。读到魔幻的描写,总觉得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是婉转曲折,跌宕起伏,让人很难预想到结局。莫言总是让小说比一般人的想象,多拐几个弯,多生几个枝杈。
我将莫言作为心中的偶像,就对莫言崇拜有加。当我看到攻击污蔑莫言的言论,都予以驳斥。有人在群里说莫言写的小说有性描写,所以莫言是一位流氓作家。我立即在群里反驳:哪位作家的小说没有性描写?哪些已婚男女没有性生活?现在文艺界有很多名人都有桃色新闻,而莫言深爱着自己的结发妻子,从来没听说莫言有桃色新闻。
还有人说莫言写的小说丑化中国人,没有正能量。我反驳道: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第一句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只写幸福的家庭,那就不用写长篇小说了,只写一句很幸福的话就行了。如果写小说只要正能量,光唱赞歌,那就是政治教科书,不是好小说。像文革时期,只有浩然那两部《金光大道》和《艳阳天》,其他作家就不用在那里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搞创作了。
有些读者和评论家,对莫言的小说提出了质疑。如:有篇文章指出,莫言的小说《檀香刑》,抹黑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没有一点积极意义。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写日本军医为上官鲁氏接生是美化日本侵略者。而将抗日的鸟枪队污蔑成强奸村妇的毛贼。我发文反驳道:写这篇文章的人不懂文学艺术,只会断章取义。莫言写的是小说不是纪实,小说可以虚构。莫言的全部长篇我都读过,但有些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对于写日本军医为上官鲁氏接生,这完全有可能,日本人也有好人。关于鸟枪队强奸上官鲁氏之事,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鸟枪队不是纪律严明的抗日队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也抗日,但他们也干坏事。《檀香刑》写的是晚清袁世凯时期的事,社会丑恶现象肯定不少。该小说写得非常好,可以说这篇小说是莫言最好的小说。我认为,《檀香刑》的艺术水平超过《蛙》,虽然《檀香刑》差一票没得茅盾文学奖。该小说还是有积极的意义,中间有抗德、破坏修铁路一条主线,最后高密县长及夫人为正义而自杀。至于莫言小说中人吃猪食的事,经历过六零年代大饥饿的人会有公论。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好多人以批判莫言作品而蹭知名度,这也可以理解。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莫言写了关于实行十年制教育改革的提案,立即遭到众多人的非议。我认为,莫言的提案很符合实际,有必要为他鼓与呼。我写出了《十年制教育完全有可能》的短文,支持莫言的观点。
我在文章中指出:莫言的提案,代表了广大学生的利益,代表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呼声。
文章通过我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教学对比,论证得出结论:改十二年学制教育为十年学制教育,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有必要。
四十年前,我教过小学至高中九年制教育的初中数学。当时,初中仅两年,学习的内容和现在差不多,学生完全能够接受。当时课本编得很简练 、很科学,老师教起来很顺手,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接受。
近十年来,我一直在省城做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在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中,我都是将下学期的内容讲完,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我给学生讲一学期学习的课程用的时间,仅比学生在学校一学期时间的一半多点。这个事实说明,完成现在的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完全可以缩短。
另外,教材也完全可以优化重组,缩短授课时间。如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学生要学正负数、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到了初一还要学习正负数和一元一次方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学了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到了九年级上册再学投影与视图。七年级下册学了概率,到了九年级上册再学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七年级下册学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到了八年级上册再学一次函数,这两个内容基本一样。原来的课本将矩形、菱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章里讲解,现在将矩形、菱形、正方形专门编一章,叫做特殊平行四边形。还有好多内容,一章就能够讲完,而编书者人为地分成两章或更多章节。这种无奈地做法,就是为了凑够初中那六本数学课本。
这篇文章,从教学上论证了十年制教育完全有可能,为莫言的提案找到了理论根据。至于影响就业压力、社会稳定等,那另当别论。
我读莫言的作品还不够多,有些认识还很肤浅。对文学大师的椽笔之作,我们才学疏浅的人,怎么能总结出她的精髓?我还要继续读莫言的中篇、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慢慢品味其中之奥妙。
总之,我要更深地认识莫言,崇拜莫言。
作者简介:初业生,笔名若水,男,1957年生,山东临朐县人,退休干部,现在做初中数学辅导。退休后爱上文学,喜欢回忆回忆过去的事,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