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模拟题2020.12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分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禁铜(gù) 怂恿(sǒng)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热忱(chén) 虐待(nüè)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地(shū) D.伫立(zhù) 嗔怪(chēn) 干瘪(biē)
答案:B
解析:A迷惘(wǎng) C 屋脊(jǐ) D 干瘪(biě)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斑澜 诅骂 坍塌 刨根问底 B.怅然 帐篷 惊慌失错 孤苦伶仃
C.安详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叮嘱 溜达 匍匐 神采奕奕
答案:D
解析:A斑斓 B惊慌失措 C怪诞不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
B.风沙给人类带来的是灾害,它使很多绿洲化为不毛之地。
C.这个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微不足道,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D.国产手机深耕智能手机领域,精益求精地持续创新产品。
答案:A
解析:麻木不仁指的是漠不关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首个集夏奥、冬奥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
B.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答案:A
解析:B去掉有没有。 C去掉余 D应该是指出并纠正。
5.下面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聊斋志异》一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B.《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C.《植树的牧羊人》一让.乔诺一-英国作家、电影编剧。
D.《猫》 --郑正铎-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答案:C
解析:应该是法国
6. 默写。(8分)
(1)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雍也》)
(3)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子罕))
(4) ,我言秋口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二)》)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7)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 诫子书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匹夫不可夺志也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阑卧听风吹雨 秋风吹散马蹄声
解析:考查古诗句的默写。
7. 名著阅读(8分)
(1)《膝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是: ( ) (2分)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答案:C
(2)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2分)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 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答案:B
解析:玉帝派哪吒和托塔天王下界捉拿。
(3)阅读下面一段节选,完成相关问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 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 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救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 "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 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 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 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①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教了我",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2 分)
②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哪些性格特点? (2分)
答案:(1)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制服悟空并压他在五行山(两界山)下.(2)"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
解析:(1)根据"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的提示,结合原著内容,可知是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2)一哭一跪,既表现了悟空的自尊高傲,又表现了他的忍辱负重,体现了孙悟空形象的血肉丰满,使之极具立体感.在人们印象中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事实上孙悟空也是经过了激烈的思乡斗争才跪下的.
8.材料探究。(6分)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 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 分)
(2)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 (4分)
答案:(1)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
(2)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二是由于音像制品、漫画等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根据材料一中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和材料二中的"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可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的现象。(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材料中的"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可提炼出答案。
二、阅读理解(38分)
(-)阅读雷震的《村晚》,回答第9-11题, (6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ei): 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9.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 (2分)
10.诗中的"横" 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2分)
11.这首诗触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答案:9.山衔落日浸寒漪10."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 牛背上,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及他可爱、天真活泼、悠闲自在的情态。11.表达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写景诗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确定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10.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牧童"横牛背"中一个"横"字,则写出了在农村傍晚时的美景中,牧童悠然自在,天真无邪。意对即可。"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纯真无邪。11.本题是对诗人情感的考查。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译文: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二)阅读古文,完成12-14题。(12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范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蒲松龄 《狼》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国"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含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龄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进,非怯也,待其情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蒲松齡 《大鼠》
[注]:①固(he):关闭。②迫巡: 从容,不慌不忙。③啻(oh1): 仅;止。④龀(he): 咬。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一犬坐于前犬 (2)屠自后断其股:
(3)辄被啖食辄 (4)众咸谓猫怯: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14.结合原文说说两文各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答案:12.①像狗似的 ②大腿 ③就 ④都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啊。14.甲文通过屠户战胜狼的故事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或者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乙文中通过猫运用智慧消灭老鼠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想战胜敌人或困难,不能凭借蛮力,必须运用智慧,瞅准时机,果断出击,才能出其不意获得胜利。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出,出击。归,退回。耳,语气词,罢了。句意为: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啊。1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甲文可从狼狼的角度和屠夫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乙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猫鼠相斗,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三)阅读(猫》(节选),完成15- -17题。 (8分)
冬天的早展,门口嬉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 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蟪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要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乌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乌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要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无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乌筑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抗这可及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大阳,态度很安详,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侍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情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酷! 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的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封断明白,生下断话,宽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制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5."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 分)
16.划线句子两次提到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 (2 分)
1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水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 分)
答案:15.似乎表示的是一种猜测,并不肯定。去掉之后,就是一种事实。与原文不符。
16.为下文冤枉猫吃了芙蓉鸟做铺垫。
17.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解析:考查课内文章的阅读。
(三)阅读《父爱陷阱》,完成18- -21题。(12分)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8."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3 分)
19."他"从陷件中成功自教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2分)20. 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设伏笔,请从文中找出。(4分)
21.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18.在盼援无望的情况下才自救;性格上习惯等待别人的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19.愤恨(埋怨、怨恨),理解。20.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③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巧设悬念: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21.对儿子严格要求,对儿子体贴关怀,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
解析:18.该题考查的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形象,文中他掉进陷阱后,一直在等待父亲的救援,可是等到深夜父亲也没有来救助自己,这时候又听到了一些让自己害怕的声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才想到自救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习惯等待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19.该题考查的是"他"的情感变化,他自救成功后,看到父亲就在一颗大树后面,当时就很生气,甚至埋怨父亲见死不救,后来父亲告诉他这样做的目的时,他又扑进父亲的怀里,开心地笑了,可见此时的他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被父亲而感动。20.该题考查的是找出文章的设伏和悬念,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去分析。伏笔:设伏就是埋下伏笔,从"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这三个方面的描写,都是为下文写: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设下伏笔,原来那些声音都是父亲发出的,是为了提醒他。悬念:比如到文章的结尾处才点明这是父亲设置的陷阱,是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会自救而想出的方法。21.该题考查的是对标题的分析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标题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分析,"父爱陷阱"意思是指父亲挖的陷阱,是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自强的能力,要他学会自救,懂得自救。形象: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从写父亲自己挖陷阱教育儿子,体现了父亲的教育方法独特;从写父亲不敢离开陷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写父亲不救儿子,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来即可。
三、写作(50分)
22.请以"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记叙文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答案:略
解析:题目比较宽泛,可以写人、写景、写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