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老师批改语文试卷(九年级老师批改过的试卷满分)

九年级老师批改语文试卷(九年级老师批改过的试卷满分)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0-28 00:20:18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妄想(wàng) 恍若(huǎng) 谪守(dí) 惟余莽莽(mǎng)

B. 亵渎(xiè) 林壑(hè) 旁骛(wù) 浩浩汤汤(tāng)

C. 栖息(qī) 琉璃(liú) 投箸(zhù) 相得益彰(zhāng)

D. 惊骇(hǎi) 瞥见(piē) 劫掠(jié) 鸠占鹊巢(jiū)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羡慕 娉婷 随心所致 一意孤行

B. 飘逸 摇曳 风霜高洁 郴郴有礼

C. 禅师 秘决 附庸风雅 富丽堂皇

D. 制裁 涵养 风功伟绩 不二法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登山远望,只见高楼林立、沧海桑田,一派壮丽的景色。

B. 他的作业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D.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诵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B. 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 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 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 。 。 , ,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化、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

③包含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 ④②③⑤① B. ④③⑤②① C. ⑤①④③② D. ⑤②①④③

二、(共2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德)

C. 孔子辞不受(辞:辞别)

D. 入谓弟子曰(谓:认为)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8.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 【甲】文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 【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D. 【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是亦不可以已乎?

10.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令 弟 子 趣 驾 辞 而 行。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释】①王庭珪(guī),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芦溪,隐居五十年。

11. 本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2. 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13.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定风波 苏轼)

(2)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临江仙 陈与义)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

三、阅读及语言运用(共5分)

14. 名著导读填空

_______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

15.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石羚

①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②“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标题只是夸大其词,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子虚乌有。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③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④“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⑤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⑥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⑦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3日04版)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7. 阅读文章,你认为不良文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8. 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9.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做到“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

(二)(15分)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李良旭

①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②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④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

⑤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⑥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⑦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⑧“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⑨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⑩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⑪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⑫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⑬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⑭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⑮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⑯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⑰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⑱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⑲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20. 根据文义,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事件

起因

一道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

经过

结果

21.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了沉思。

22. 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3.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24. 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五、写作(共4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