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9分)
老师安排学生分门别类辑录古诗。第一组以“山水轻音”为题辑录古诗,发现洞庭湖在孟浩然笔下烟波浩渺,汹涌澎湃:“① ,② ”,而在刘禹锡的《望洞庭》中,却是“③ ”的风平浪静。第二组辑录“离愁别绪”类古诗,既有王勃克服空间阻隔,一扫离别愁云的“④ ,⑤ ”,也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⑥ ,⑦ ”的不舍凝望。第三组选取的主题是“思念之情”,收录了表达思亲之情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收录了《子衿》中从时间角度表达对恋人思念的“⑧ ,⑨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甲】螳螂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把翅像船帆一样地竖了起来。之后,它又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一样,还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除了动作奇特以外,它还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声音。听上去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那种声响。螳螂摆出的这副姿态表明,它时刻迎接挑战。竖起身体的前半部分,张开那对东挡西杀的前 bì,这样一种 ,除了准备迎战以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乙】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窠窠里都有一只在歌唱。我很喜欢把蟋蟀列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地上的蟋蚌 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淳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和谐呀!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 我将把它授予蟋蟀。它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
【丙】蝉的视觉非常清 xī, 它有五只眼睛,任何左右以及上方发生的事情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当看到有谁向它跑来,它便立刻停止歌唱,安静离开。但是它不会被高声喧哗惊扰, 是你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 是拍手、撞石子,要是一只鸟的话,早已惊慌而逃了,而蝉会继续发声,依然镇静,就像跟它没关系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起落( ) 前 bì( ) 单调( ) 清 xī(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资质 即使 也 B. 姿势 无论 还
C. 资质 即使 还 D. 姿势 无论 也
(3)以上三段文字均出自《昆虫记》,是 (国家)昆虫学家、文学家 (作家名) 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2分)
(4)请结合上述三段文字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昆虫记》最吸引你的艺术特色。(4分)
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准备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13分)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8题。(22分)
再造一条河
我爷爷是个战斗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经历过的大仗小仗数也数不清,身上的一处处伤疤见证了他的勇猛。
那一年,爷爷跟随大部队转战到一个叫南泥湾的地方。这里除了漫山遍野的荆棘荒草,人都见不着几个。我爷爷问首长:“没有人,和谁打仗啊? ”首长一指:“和这山打,和这荆棘荒草打。”
我爷爷问:“咋打? ”首长说:“用镐头,用铲,用手,用脚,开荒。”
首长的话就是命令,我爷爷把枪从肩上卸下来,放在地头,抡起镐头,和荒山开了战。
首长说:“我们要打的是一场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穿暖的仗。这场仗无论多苦多难,都只能打赢。”
当!我爷爷一镐挖到块石头上,镐头溅起点点火星。我爷爷抓起石头,胳膊一扬,石头就被丢进了对面的山沟里。我爷爷追着说一句:“一边去!”仿佛扔出去的是战场上敌人的一只po鞋子。
那一年,我奶奶是洋学堂里的女学生。她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关于延安的文章。说延安是革命圣地,革命的烈火在延安熊熊燃烧,她就逃出了旧式家庭,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延安向东南四十五千米就是南泥湾,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我奶奶要去看一看,看一看一手握枪一手抡镐的战士会是什么模样。
那一年,南泥湾的畦埂上, 一棵枯了半边的老枣树突然又发了芽。 陕北出枣,可出枣的地方都挨着河,南泥湾没有河。那一年的春风一吹,部队一进驻南泥湾,老枣树就像被唤醒了一样。战士们开垦出来的第一批荒地撒上种子的时候,老枣树也披上了绿油油的新衣裳。
敌人时不时就会来搞一下破坏。首长说:“打跑他们!”战士们就丢下手里的镐头,抄起地头放着的枪。敌人吓坏了。敌人以为拿起镐头的战士已经成了农民,想不到,端起枪,他们依然是战场上的铁血战士。
我爷爷打退了敌人,再抄起镐头,两膀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我爷爷的镐头比别人抡得都起劲儿,我爷爷开出的荒地比别人都多。不知不觉,我爷爷就成了开荒种地的能手。
首长派我奶奶来记录改造南泥湾的英雄们的伟大事迹。
当我奶奶站在枣树下的时候,我爷爷只顾掘地,根本没看见她。
漫山遍野的荆棘荒草挽了手臂拦在我爷爷面前。我爷爷手里的镐头咔的一下刨下去,被刨断筋脉的荆棘就软了身子;再刨下去,荒草的身子也软了;咔,咔,咔,石头土块都被刨出来了。
“写啥写呀? ”我爷爷把脑袋摇得像拔浪鼓,“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在战场上杀敌,在南泥湾开荒,都是革命的任务。”
我奶奶手里的笔就落不下去了。我奶奶说:“这也是我的任务呀!”
我爷爷说:“你的任务可以先放一放。你现在最紧要的任务,是纺纱织布,做一件新衣裳,把你身上的大小姐的衣裳换下来。”
我奶奶这才发现自己的洋学生装,被爷爷身上的土布褂子千层底布鞋衬得与周遭那么格格不入。于是,在那个下午,枣树下架起了一架纺车,嗡嗡嘤嘤,唱起一首欢快的歌。
当洁白的棉花从纺车上绕出细细的线,当我奶奶手心里的纺锤又肥又胖,当纷纷扬扬的枣花落满我奶奶的肩头,我爷爷拄着镐头笑出了声:“对嘛,这才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样子嘛!”
就在那一天,老枣树看见一朵鹅黄色的枣花飞进了我爷爷的眼里。
爷爷和奶奶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了许多年。直到他们的塑像和他们用过的镐头、纺车被摆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他们当年一手握枪—手抡镐的故事成为历史。
这些年,我走遍了南泥湾的角落,寻访了许多像爷爷奶奶一样的开荒人,记录下他们在南泥湾的故事,收集了很多资料并把它们集中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供更多的人参观。
纪念馆就设在当年的老枣树的旁边。
讲解员当然是我。
我爹和我爷爷一样,当了一辈子兵,南征北战。老了,我爹就回到南泥湾,还带着他的老部下们一人一把锹, 一棵接着一棵,愣是在当年老枣树的旁边,种出了一大片枣园。
我爹说:“陕北出枣,可出枣的地方都挨着河,南泥湾没有河。可是,我们可以在南泥湾再造出一条河。”
(整理者:四望梅川河)
4、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枣树和主人公一家人的故事。(4分)
①
②
③
④
5、请结合语境,赏析句子。(6分)
(1)我爷爷手里的镐头咔的一下刨下去,被刨断筋脉的荆棘就软了身子;咔,再刨下去,荒草的身子也软了;咔,咔,咔,石头土块都被刨出来了。(修辞角度)
(2)“我爷爷抓起石头,胳膊一扬,石头就被丢进了对面的山沟里。”(描写角度)
6、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7、“陕北出枣,可出枣的地方都挨着河,南泥湾没有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句子含义。(3分)
8、本文写主人公一家在南泥湾的生活经历,为什么不以《我们一家人》为标题,而以《再造一条河》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5分)
(二)阅读两则文本,回答9-12小题。(17分)
材料一:
塑料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已上升为全球焦点话题。2022年4月21日,我国首个 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研究报告——《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理念与实践》(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报告》显示,2010年—2020年,我国完成废塑料回收利用1.7亿吨,相当于累计减少了5.1亿吨原油消耗和612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废塑料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2021年我国废塑料材料化回收约1900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33%,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
同时,有数据显示,1950年—2017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 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年塑料废弃物产生量约为3亿吨。“如此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在全球普遍存在,亟须采取广泛而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张德元(《报告》作者之一)说,这正是《报告》发布的初衷。《报告》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和理解塑料污染,客观看待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成效,有效激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当中。
(摘编自中国发展网《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减塑行动全方位开展》)
材料二:
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有物理回收及化学回收两种。废弃塑料的回收主要依赖于物理回收,但是物理回收存在处理的塑料种类有限、处理不彻底、利用率低和附加值低等不足之处,同时受技术条件限制,再生塑料品质劣化,只能降级使用,最终仍将被丢弃,这种方式被称为降级回收。
相比之下,化学回收法则在化学或生物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断链反应,将废弃塑料聚合物解聚为单体,这些单体小分子既可用作制备其他化学品的原料,又可以被循环利用重新聚合为塑料,为废弃塑料循环利用提供开创性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化学回收以热催化为主,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造成严重的碳排放,同时会释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可持续的废弃塑料化学回收策略。
近来,电化学催化技术逐渐成为纳米材料和能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于传统热催化 方法,电催化具有以下特点:(1)活性物种可以在电极上通过得失电子原位生成,不需要额外加入氧化还原试剂;(2)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催化剂易回收;(3)调节电极电位即可控制产物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同时减少或避免副反应的发生;(4)电能可由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转化而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以可再生电能驱动的电催化重整技术是实现废弃塑料高值化利用的理想方案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科技施“魔法”废弃塑料变成宝》)
材料三
塑料垃圾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发展要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塑料因不生锈、耐腐蚀、不易碎、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透明和防水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医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价格弹性小,即使收费消费者也 会选用。据有关研究,从全球塑料废物流向看,回收的塑料废物仅占35%;大量进行填埋和焚烧,部分泄露到自然环境中。因此,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增加可安全重复使用、循环或堆肥的新型产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整理者:四望梅川河)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塑料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B. 废弃塑料的物理回收具有处理不彻底、利用率低和附加值低等缺点。
C.采用化学回收废弃塑料的方法,为废弃塑料循环利用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应大力推广。
D.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使用可安全重复使用、循环或堆肥的新型塑料产品。
10、
11、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分)
1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就如何减少塑料污染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13-16题。(16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①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④。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
【注】①依:寄居。②睢(suī)阳:古地名。③俾:使。④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词句 | 方法提示 | 解释 |
而术者气已绝 | [诗句联想法]由“恩断义绝”语境推测 | ① |
会术者病笃 | 【查阅字典法】 A忠实。B(病势)沉重。C很;甚。 | ② |
内文正怀中 | 【课内迁移】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③ |
14、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只画三处)(3分)
吾 善 炼 水 银 为 白 金 吾 儿 幼 不 足 以 付 今 以 付 子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2)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16、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文正”是最高级别的谥号之一。结合甲乙两文主旨谈谈范仲淹获得这一谥号的原因。(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词藏山河,诗词有乾坤。诗词可以指引我们遍览祖国山河风貌,可以让我们窥见古人风骨情怀,还可以引起我们的遐思无限。从“阴阳割昏晓”的泰山,到“浓妆艳抹总相宜”的西湖,无不让人魂牵梦萦!从“人生自古谁无死”到“去留肝胆两昆仑”,无不令人感佩万千。虽沧海桑田,世殊事异,神州大地,兴怀之感,犹可寻也。
参考答案
1、①气蒸云梦泽 ②波撼岳阳城 ③潭面无风镜未磨 ④ 海内存知己 ⑤天涯若比邻 ⑥孤帆远影碧空尽 ⑦唯见长江天际流 ⑧一日不见 ⑨如三月兮
2、(1) luò 臂 diào 晰
(2)B
(3)法国 法布尔
(4)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例如,甲段中“它又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螳螂吓唬对手, 准备战斗的姿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 乙段中“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 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赋予蟋蟀人的情态, 将蟋蟀的鸣叫声比作“交响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蟋蟀逐渐活跃, 开始鸣叫起来的景象。
3、
4、①南泥湾的老枣树焕发新生 ②换下洋学生装的奶奶和爷爷在枣树下结缘 ③“我”爹退伍之后,带着他的老部下们回到南泥湾种枣树 ④当年的老枣树旁,被种出了一大片枣园
5、(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荆棘荒草在爷爷的镐头下不堪一击,烘托出爷爷动作的勇猛。
(2)动作描写。通过描写爷爷开垦荒山时处理石头的动作迅速有力、坚决熟练,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爷爷的默默奉献、吃苦耐劳,表达对爷爷的赞美。
6、①用“我”的所见所闻串起跨越几十年的祖孙三代的故事,线索清晰,构思巧妙;②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更能体现主人公一家人的使命感和对南泥湾精神的传承,深化主旨;③使用第一人称,能够用后辈的传承来赞扬老一辈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精神。
7、①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战士们改造南泥湾之前,描述了未改造的南泥湾的客观条件,为后来战士们改造南泥湾的情节做铺垫;②第二次出现在父亲的话中,父亲继承了爷爷的南泥湾精神,也想为南泥湾创造出一片新天地;③这句话反复出现,呼应了标题“再造一条河”。(3分)
8、从选材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来看,本文重在记录南泥湾历经三代人的改造,变得更加美好的事实,突出传承南泥湾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而“我们一家人”重点在于说明家里人的关系,是以家庭和亲情为重点的,和本文的主旨不符。因此,以《再造一条河》为标题。
9C “因此应大力推广"说法错误。
10
11、塑料垃圾治理, 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12、①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②分类投放垃圾, 将可回收的塑料制品与其他垃圾分开; ③建立回收站, 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建立塑料回收站, 供人们投放废弃塑料制品; ④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让更多的人了解塑料污染的危害, 知道如何减少塑料污染。
13、①消失 ②B ③同“纳”,收入。
14、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15、(1)范仲淹正想推辞,那个术士却已经气绝而死。
(2)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16、从甲文看出他有先忧后乐的情怀和旷达胸襟;从乙文看出他为人正直诚信,不贪恋钱财。因此谥号文正。
参考译文:
【乙】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17、参考例文
诗词伴我行
诗词,是唐时的一株柳,摇曳在古风河畔;诗词,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水柔波中;诗词,是元时的一首曲,传唱在天山草原;诗词,是明时的一阵风,飘扬在深巷胡同;诗词,是清时的浣纱女,吟唱着绝世的歌。在诗词的王国里,我彩英携萃,细细欣赏。
这里的风光,充满着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