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语文试卷原卷(2024北京语文试卷完整及答案)

2023北京语文试卷原卷(2024北京语文试卷完整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0 17:03:16

1.选C

【解析】原文表述: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C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其中有两处错误:一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是改变看法的原因。二是改变的是对吃藜麦的人的看法。

2.选D

【解析】原文表述:“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D项“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明显错误。

3.选A

【解析】第二段观点:部分经济学家对“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持保留意见,并通过数据调查发现秘鲁家庭生活水平提升了,且藜麦消费量的下降在于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所以,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可支撑第二段观点。

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指出藜麦已成为奢侈品,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利用研究报告得出藜麦种植区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用煽动性标题或言论提出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5.①援引质疑:知名经济学家们的质疑与调查数据证明;

②实践举例:借用亲身前往秘鲁科尔卡山谷开展的实地调查证明;

③理论论证: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有关藜麦的报道为大众呈现的是“竞争性真相”。

6.选B

【解析】原文表述: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B项“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显然不对。

7.选C

【解析】原文表述: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意在表达孩子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实践去丰富自己,沉淀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C项“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选项中“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明显与文意不符。

8.①怀念过往:在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展现着对自己过往插队生活的怀念。

②浓浓期待:对儿子经受劳动洗礼、身心得以磨砺的期待。

③淡淡隐忧:乡村风物不能因现代化发展而埋没。

④满满感激:对大地无止无息地输出以滋养人类的感激。

9.甲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整体构思即为对儿子未来大学毕业后一次旅行的想象,指向的是未来。②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浓郁乡情,体现的是父亲对过往插队生活的回忆。③文章用了较多篇幅想象孩子要经历的磨砺,要吃的苦,体现的是关注孩子成长的话题。(每点 2 分)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中先后写到芜湖、长江、漕河等抒情意向,用于展现自己浓郁的情怀②文中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河流同时也是作为线索意象存在的。③对于作者来讲,河流也是他回忆自己插队生活的重要载体,有时间的流逝,有对过往的思考,有对儿子的深沉期待。(每点 2 分)

【概念诠释】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文学短评篇幅相对短小,内容包括创作的得失、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等。写作文学短评之前,一定要置身于作品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的评价作品。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10.CEG

【解析】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B

【解析】《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亦指鼓励、劝勉。

12.选C

【解析】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C项所述“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他们”应指“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

13.(1)我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样子的,只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礼,因此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说出其中一部分,您来审查(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被围取胜奖赏群臣之时,孔子已去世十一年,不可能发表文中的言论。

15.选A

【解析】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其中的“不畏艰难、努力学习……风气”说法不对。

16.①卖花担上看桃李,虽也能领略桃李的芬芳,但毕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缺乏活力,犹如“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②求学还应“自参求印可,亲炼待丹还”,回归本原,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3 分)

17.(1)草创未就 (已)就极刑而无愠色 (2)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3)示例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示例二: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例三: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空 2 分。

19.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

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 2 分。

20.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

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

③ “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三点给 3 分。

21.示例一: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 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评分标准】共 4 分。答出“逗号”作用 2 分,分析 2 分。

22.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

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

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两者的区别即可。

23.作文(60 分)

立意指导:

①听取奋斗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形显中国精神;

③好的故事催人奋进,时代故事耀国之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