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家毛泽东主席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壮歌。
1950年初朝鲜半岛不断发生军事摩擦,起初北方以金日成为首的人民军占优势,一时,支持人民军的原苏联顾问及有些高级将领,沾沾自喜。但毛泽东主席一再强调“防止美国插手干涉朝鲜内政、派兵支持南朝鲜、侵占台湾海浃”等预测,指示周总理、代参谋总长聂荣臻元帅做好军事准备,调兵遣将,未雨绸缪。
❶预测精准,美国干涉朝鲜战争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向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发动了局部战役。
毛泽东对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说:
“朝鲜半岛的形势可能要恶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国人民想休养生息而不能呀。这个形势我们是估计到的。”
毛泽东注视着聂荣臻,若有所思又说:
“不能小看朝鲜半岛的形势。发展下去会很快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而且可能引起世界大战。告诉恩来同志,立即召开军委会,研究加强我东北边防问题,以作未雨绸缪之计,包括研究安排部队调动问题,建立指挥机构以及后勤保障问题。”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又问:
“必须尽快派得力部队加强东北边防。你们总参谋部考虑用哪个部队?”
聂荣臻说:
“作战部研究了几次,考虑用现在河南的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3个军以及正在东北的42军。”
毛泽东问:
“为什么考虑用13兵团的部队呢?”
聂荣臻说:
“这几个部队都是1945年9、10月同最早从山东、苏北根据地进入东北的部队,都是由老部队发展起来的,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气候、地形都熟悉,有在东北作战的丰富经验……”
毛泽东点点头,肯定说:
“这个考虑对,考虑用四野的部队是对的。”
接着又问:
“炮兵呢?”
聂荣臻说:
“炮兵用佳木斯炮1师,河南的炮2师,安东的炮8师。”
毛泽东听后又点点头,说:
“战争一旦爆发,很难预料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规模。要立即调整战略重心,抽调部队保卫边防,准备防止东北边境出现的危机情况。一个是调兵,一个是选将。你们好好研究一个方案。现在,还要考虑第二线的兵力问题,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果不其然。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空军、海军部队给予南部朝鲜部队以掩护支持,直接干涉朝鲜战争。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并命令美国海军率第7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视我国主权于不顾,公然侵犯我国领土。
6月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毛泽东针锋相对,严正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紧急决议,以联合国名义纠集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荷兰、希腊、菲律宾、挪威、瑞典、哥伦比亚、印度、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出兵朝鲜,美国沃克的陆军第8集团军直接参加地面作战,迪安少将的24师已经在乌山以南的平泽和安城一带进入战斗。
❷周总理召开军委会
朝鲜战争朝着毛泽东预测的那样发展。
同一天的7月7日,朱德、聂荣臻、林彪、罗荣桓、肖劲光、肖华、刘亚楼、滕代远、李涛、许光达等我军的高级将领汇聚中南海居仁堂。
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看着各位将帅,说:
“今天,美国已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由美国指派司令官统率'联合国军'去南朝鲜协助李承晚作战。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向我党和我国政府通报了朝鲜人民军与美24师以及南朝鲜军队的战况。现在根据毛主席指示,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的国防问题以及支持朝鲜独立统一战争问题。先请作战部李涛部长介绍一下情况。”
李涛迅即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
“目前人民军部队在西线和东线的进攻形势十分顺利,正在节节向南推进。金日成同志充满了信心,决心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
周恩来副主席严肃地说:
“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朝鲜军队的实力与美国、南朝鲜的实力比较,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毛主席指示我们研究国防问题。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北朝鲜军队进展顺利,但要考虑到美军介人以后,会出现极为不利的情况。”
李涛气愤地说:
“上旬,担负攻台战役的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刚进京汇报了攻台的准备情况,现在美国公然干预朝鲜事务,第7舰队公然侵犯我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太猖狂了!朝鲜半岛局势会很快恶化。”
聂荣臻接过话说:
“美国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我解放台湾的困难增大了。”他抬起头,望着地图上的朝鲜半岛,说:“朝鲜半岛的形势,果然如毛主席所说的,引起了美国军队的直接干涉,形势急转直下,美军有海空军优势,他们一定会在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有行动。”
❸毛泽东同意军委调兵遣将方案
中央军委召开军事会议,周恩来说:
“将来战局可能要危及我们的国防,东北边境可能出现危机,从保卫国防的需要,从支持朝鲜统一祖国的需要出发,我们要考虑用什么部队加强东北边防。总参考虑用哪个部队合适呢?”
聂荣臻回答:
“我考虑,还是用四野的部队。”
周恩来扭头问:
“林彪、罗荣桓同志,你们的意见呢?”
罗荣桓说:
“用四野部队比较合适。四野部队在东北时间比较长,熟悉东北的地形、气候、风俗民情。”
林彪说:
“同意考虑四野的部队。”
朱老总说:
“用四野的部队可以很快进入战斗,不知作战部考虑用哪几个军,这些军到达东北边防要用多长时间?我看朝鲜半岛的形势发展会很快,那个半岛像一个地瓜,地方不大哟。”
聂荣臻说:
“作战部有一个初步意见,用现在驻河南的军委战略机动部队13兵团,现在38军驻信阳,39军驻漯河,40军刚刚解放海南岛,正在步行向广州集中,都在战略机动位置。3个军9个师。考虑到3个军的兵力少一些,增加42军。42军在齐齐哈尔以及北安地区。已经同军交部门研究过,这4个军12个师,预计本月下旬至迟月底,可全部到东北边防。同时还有3个炮师,炮1师在佳木斯,炮2师主力两个团在河南,一个团在秦皇岛,炮8师在安东。3个高炮团,是高炮4团.17团、18团均在上海,调安东、沈阳集结。另外,四野再调一个工兵团运安东,一个战车团运本溪,从辽西抽调一个骑兵团。月底全部可以到达指定地点。”
周恩来问:
“人数有多少?”
李涛说:
“24万人。”
周恩来说:
“好,这支部队我们起个名字,可以叫支援军,我与朱老总、林总、罗荣桓同志研究,建议由粟裕、肖华、李聚奎3人组成边防军领导。粟裕为司令兼政委、肖华为副政委、调四野副参谋长李聚奎担任后勤司令。”
刘亚楼问:“粟裕不是正在组织攻台吗?”
周恩来说:
“攻台问题得先缓一缓了,东北边防放到第一位了。”
朱老总说:
“这里又上升为主要问题了。”
周恩来说:“现在大家考虑,是不是13兵团黄永胜到东北,还是另考虑别的将领?”
罗荣桓说:
“朝鲜战争的作战对象主要是美军,美军用的是现代化兵器。我考虑15兵团的邓华去比较合适。邓华善于动脑子,是个儒将。”
林彪插话:
“邓华比黄永胜强。”
刘亚楼说:
“邓华有谋略,文化水平也比老黄强。”
周恩来说:
“那就考虑邓华。我看黄水胜也难以胜任。邓华指挥打海南岛打得好。林总,你看政委和副司令的人选?”
林彪说:
“政委可以考虑 13兵团副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可以考虑43军军长李作鹏。”
周恩来问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大家都认为这两个人比较合适,于是说:
“好,15兵团司令员邓华到13兵团当司令员,与吴法宪、李作鹏组成领导班子。邓华刚刚指挥解放了海南岛,打得好。炮兵仍由万毅同志负责。后勤方面,弹药携带、交通运输、粮食准备、卫生野战医院、担架队、补充兵员等,我们还要开会继续研究落实。你们的意见呢?”
朱老总说:
“同意。就这样准备吧。”
当晚,周恩来呈军委方案,毛泽东立即批准执行。
事隔6年之后,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代表团时讲起这件事,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3个军,后来又增加了2个军,总共有5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过来了。”
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还惋惜地说:
“可惜那时候只有5个军,那5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7个军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