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从海拔305米到5958米的凉山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6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0%。
州府西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春天栖息的城市”,月月都有花开,不同的街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走进西昌,①就仿佛进入了一座大自然的《花卉博物馆》。
一月的西昌,洋溢着春的气息,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火炮花。②花朵外形酷似鞭炮,有红、黄两色,花量大,花形喜庆又迷人。一朵花,宛如烟花般华丽,有时还能看到几百朵花同时绽放。二月,西昌湿地公园内,数十万株郁金香咄咄逼人、竞相开放。三月,黄花风铃木让西昌全城尽带“黄金色”,泸山古寺掩映于樱花之中。四月,蓝花楹悄然出现在街头,让一座城沉浸在蓝紫色的浪漫中。还有隐匿在山间的山茶花、桃花、梨花等次第盛开,鲜艳缤纷。
“五一”假期,西昌城区绽放的蓝花楹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 A 。
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③闻名中外的景区有邛海、泸山、泸沽湖、螺髻山、建昌古城……④五彩凉山,四季皆风景;美丽凉山,处处可旅游。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蕴藏(yùn) 覆盖(fù) B. 呈现(céng) 洋溢(yì)
C. 宛如(wān) 悄然(qiāo) D. 沉浸(qìn) 缤纷(bīng)
2、文段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名副其实 B. 咄咄逼人 C. 隐匿 D. 次第
3、文段中画横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在文段A处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沿街的不少商家专门推出蓝花楹限定的商品,受到市民游客追捧
②置身紫色花海中,拍一组美美的照片也是打卡之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
③以赏花作为切入点,航天北路的周边美食、文创产品等业态均被带动
④于是,旅拍行业也趁着蓝花楹的热度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②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变色龙》等。
D.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以衾拥覆 以:用
B. 缀公卿之后 之:助词,的
C. 今诸生学于太学 于:在
D. 求而不得者也 而:表承接,相当于“就”
7、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一项是( )(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因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B. 认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C.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D. 认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
8、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
B. 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
C. 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选文第②段将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
D.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道出了在学习中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
业①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②北苦寒,人多服毡罽③,业但挟纩④,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⑤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释:①业:杨业,又名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的将领。②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殆:几乎。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忠烈武勇,有智谋 谋:谋略
B. 人多服毡罽 服:名词作动词,穿
C. 业但挟纩 但:但是
D. 众皆感泣不肯去 去:离开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11、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离开杨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概括。(4分)
12、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原句。(6分)
山河是什么?是文人墨客笔下景,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情。“大漠孤烟直,① ”是王维笔下的雄浑壮阔;“海日生残夜,② ”是王湾眼中的自然理趣;③“ , ”是《潼关》中谭嗣同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④“ , ”是《望岳》中杜甫面对五岳之首抒发的豪情壮志。
三、作文(60分)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心中有光,植树的牧羊人将荒漠变成绿洲;因为心中有光,樊锦诗谱写世人瞩目的敦煌传奇;因为心中有光,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你我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束光,追光而行……
要求:请以“光”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请以“用心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至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B卷(共50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
走在故乡春风里 朱谷忠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至村头,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个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作者回到故乡后看到了故乡各种景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4分)
所至 | 所见 |
村头 | 绿意盎然的枝条,在花圃、果棚、菜地劳作的村民 |
① | 灰墙黛瓦、阁楼扇门,崭新的楼房和散布的农具 |
新街 | 高低错落的楼房,富有烟火气息的农贸市场 |
河岸 | ② |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16、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17、选文中“我”的故乡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读书的门道 张凡
18、 本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2分)
19、 第⑥段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不断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3分)
20、第⑦段举冯其庸先生读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
21、 如何才能做到“读书与实践的结合”?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6分)
五、诗歌鉴赏(6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 )(3分)
A.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3分)
六、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
2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学校举行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父亲”评选活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五猖会》一文中的父亲没有入选,作为评委会的一员,请你阐述没有入选的理由。(4分)
24、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完成任务。(4分)
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2023年11月28日,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社会群体爱党爱国培训及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研学于一体。基地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充分挖掘会理会议纪念地、红军巧渡金沙江旧址、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把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辐射带动作用,教育激励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群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八年级(1)班小田准备向校团委杨老师推荐“会理会议纪念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作为研学地点,如果你是小田,你该怎样说?
要求:表达得体,清楚连贯,50至100字。
25、 综合·探究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陷入“词穷”的困境——聚会祝酒“卡壳”,铺纸挥毫提笔忘字,赞美只能想到“yyds”,世间万物皆可“绝绝子”……
材料二:
通信技术的变革,为沟通交流按下了“加速键”。从鸿雁传书到一键传情,“秒回”需求,缩写、热梗、表情包等符号语言不断上新,不少人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
材料三:
数据库的出现,“三分钟名著速读”“7天速成流利英语”等短视频内容,让不少人养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碎片化吸收让不少人积累、思考少了,导致个人逻辑思维的破坏和理性思考的缺失。
材料四: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所以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回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词穷”困境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