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境大任务三年级语文试卷(三年级语文下册情境化命题试卷)

大情境大任务三年级语文试卷(三年级语文下册情境化命题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03:04:16

这几年,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甚嚣尘上,很多研究专家横空出世。据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创设情境花费的精力,已经远远大于细读文本花费的精力。

课程标准说:“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这当然是好的,可是,美美地读上一篇文章,难道就不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了?一定要在某个情境下才能读书?

比如郑振铎的《猫》,这是多么值得细读的小说,师生一起读,读出隽永的语言,读出细密的行文,读出猫生和人生的悲凉,多好啊!可是,有位老师偏偏要加上这样的学习情境——

多么深刻的一篇小说,就这样被所谓的情境弄得不伦不类!假如郑振铎先生知道自己这篇小说被用来调查“芙蓉鸟被害案”,会不会再写一篇小说,题目就是“老师”,其中可以这样反思: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无权无势不能辩诉的语文老师。想到他的无抵抗的执行,搜肠刮肚想出一些大单元的大情境,益使我感到我的偏执、我的无知、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据说,这位老师接着“分解任务”,用下面的层进式任务引导学生读课文:

任务一:走进“案发现场”

任务二:剖析“我”的破案

任务三:回放“追凶”过程

任务四:了解“我”的惩戒

任务五:揭示“凶案”真相

哎呀呀,这真是“你不设计大情境我还能阅读,你一设计大情境我变得糊涂”了。有这些任务,让七年级的学生还如何做到沉浸式读书?

你看,本来去美美地吃上一顿佳肴就够了,可如今一定先要找个理由,说上几句祝酒词再吃,有没有点“脱了裤子放屁——自找麻烦”的感觉?

以上例子,仅仅是翻阅某教学杂志时随便找的,可以更换成大多数所谓的情境,并不是针对原作者,如有冒犯,下次更换另外的例子——反正这也就是个情境而已。

比如说,就在同一本杂志里,还有一位老师不去认真读《壶口瀑布》,偏偏也要设计个什么“专栏征稿”,我觉得,这样的情境和真实生活离得很远,和语言文字离得更远,多远呢?我不敢多说,只敢说至少有两万五千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