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2024年语文三年级试卷(山东济宁2024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山东淄博2024年语文三年级试卷(山东济宁2024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6 01:55:47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dīng( )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jué( )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节选自鲁迅《风筝》)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伶 dīng () jué () 别
2、下列选项,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瓦片风筝”和“憔悴可怜”都是并列短语。
B.“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这句话的主语是“故乡”。
C.“早的山桃也多吐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 文中加点的词语“已经”是副词,“而”是连词。

3、名著阅读(5分)
(1) 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A.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绘的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这部短篇小说集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B. 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但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 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C.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D. 由于好朋友海伦得伤寒去世,简·爱厌倦了孤儿院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2) 阅读节选自《简·爱》中的这段话答题。(3分)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文中的“你”是 ,这段文字表现出来的简·爱的性格是:

2023年,中国旅游业跑出了复苏加速度,阅读以下材料,完成4-5 题。(7分)
【材料1】近日,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新互动节目“盛唐密盒”表演火爆出圈。两位身着古装的演员,分别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出题与游客进行互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专业的表演、幽默的谈吐糅合在一起,俏皮提问和爆梗回答引得台下观众爆笑连连,引发广泛热议。前有“不倒翁小姐姐”的“一眼万年”,后有“诗仙李白对诗就送肉夹馍”,再到如今“房谋杜断”的笑声不断,大唐不夜城从2018年开街到如今的数年间,已贡献出不少颇具话题性的互动和表演。
【材料2】去年,山东淄博烧烤爆火,相关话题和帖子在网络上热度飞涨,各地的年轻人不断涌入淄博,让淄博成为网红城市。淄博市政府就召开发布会,设立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成立烧烤协会、宣布五一举办淄博烧烤节,还直接发放25万张烧烤消费券。为方便广大游客奔赴“烤场”,铁路部门专门在济南与淄博之间开通“烧烤专列”,淄博市文旅局“一把手”带领全市文旅系统“代言人”做推介;淄博市内还新增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为游客带来“打卡热门烧烤店”线路攻略。
【材料3】曾几何时,严肃刻板的政府官员形象,已经被这个时代渐渐剥离。最近,各地文旅局长,为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纷纷“奔赴前线”,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频频亮相。这里面最出名的当属甘孜文旅局长刘洪。帅气爽朗的造型,配着独特的民族地域服饰。视频中甘孜各地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而他所宣传的当地旅游,也被众人接受,转而变成旅游的动力,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材料4】这个冬天,“冰城”黑龙江哈尔滨的文旅市场异常火爆。史上规模最大的冰雪大世界提前建设、提前开业;游客想拍带月亮的雪景,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便用无人机升起了一轮圆圆的人造月亮;搭乘热气球升空,可以俯瞰冬季白雪皑皑的松花江、欣赏两岸景色;“非遗”打铁花、驯鹿表演等接连不断……凡是游客想要的都“掏家底”满足,倒逼冰雪旅游创意出新,推动冰雪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和游客的每个项目体验中。
4、2023年末至2024年初,东北冰雪游人气“爆棚”,一些南方游客因身穿浅色羽绒服和头戴可爱帽子等特点,被冠以“南方小土豆”昵称,而这一梗随着玩笑和互动的增多,逐渐引发了一些争议。你认为“南方小土豆”这个称呼是一种冒犯还是爱称,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5、(1)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原因。(3分)
(2) 仿照示例结构为家乡旅游业发展提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示例:寻找优质代言,增加“流量密码”。

6、默写。(4分)
(1)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国家领导人指出青少年应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方能肩负复兴大任。
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志气、骨气、底气”之一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 阅读两则文言, 完成7-10题。(共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正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 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摔①树头,掣②下床,以手搏其耳, 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 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 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而逞其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④,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古弼直谏》)
注释:①摔:揪住。②掣:拽。③蹇蹶:手忙脚乱地。④颠沛造次:挫折,鲁莽。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闻寡人之耳者
(3) 以敏正称 (4)置之
(5) 弼具状以闻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弼性直敢谏,颇得太武帝宽容。文成帝即位,因议论不合旨意而获罪,令人扼腕叹息。请结合两文内容,从劝谏方式角度对古弼进行善意提醒。(4分)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用倒装句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炼含蓄,意味深长。
B. 甲乙两文都用排比的句式层层递进内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 甲文“皆以美于徐公”的“美”,与乙文“帝奇公直”的“奇”用法一致。
D. 甲乙两文中齐威王与世祖都是善于纳谏的明君。

(二) 阅读散文, 完成11-13题。(共10分)
读书亦是读人 冯骥才

①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②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③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④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是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⑤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⑥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作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⑦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 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⑧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⑨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⑩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⑪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⑫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摘自《思维与智慧》)
11、本文是如何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人生思考的,请梳理后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12、 作者说“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人”的“读”在文中有观察研究之意。
B. 本文首尾呼应,结构为总一分一总形式。
C. 作者借身边小事讲述生活哲思,这种以小事见大义的思维方式既利于读者接受,又便于读者反思。
D.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认为读人比读书更重要。

(三) 阅读组合文本, 完成14-19题。(共20分)
【文本一】

14、这是个非常明显的骗局,为什么会有很多家长相信这样的阅读方式?请根据图文探究其中原因。(4分)

【文本二】
趣说汉字——世界读书日,说一说“书”
甲骨文的“书”,上部为手握毛笔之形的“笔”,下部为表示人嘴巴的“口”,意思是用笔来记录人说话。简化后的“书”,写法比较简单,看不出提笔写字的意思了。“书”是会意字,本义指用笔写字、记录。因为人写的东西常被装订成册, “书”又引申指成册的著作,如书籍等。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本好书,就像与知心朋友倾谈,使人开眼界、长见识。读一本书,你可以在别人的经历里经历,在别人的沉淀里沉淀。正如明代于谦《观书》一诗写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唐代王贞白的诗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更让我们领略了 。 (《字海探源》节选)
15、依据文本二回答下面问题。(4分)
(1)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 补充完成文中横线内容。(2分)
16、根据文本二,下列选项中为甲骨文的“书”的选项是()(2分)

【文本三】
读书是一场遨游。书香人敢于穿越千年风云变幻,驰骋万里疆场,观历史沧桑,知天地沉浮,为生命谱一曲激昂乐章。读书是一种修行。书香人心若琉璃内外澄明,既可静水流深,亦会沧浪踏歌。书香人深知唯有书卷,方能照亮光阴徐徐的长廊,托举满天灿烂的星光。
无论功能如何变迁,回归阅读思考终究是不变的本质。书香人容颜不老,自带一袭生命亮色: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自信优雅, 气定神闲;见多识广,心胸开阔;宠辱不惊, 笑看人生。(整理者:四望梅川河 有删节)
17、 赏析文本三中划横线句。(3分)
读书是一场遨游。书香人敢于穿越千年风云变幻,驰骋万里疆场,观历史沧桑,知天地沉浮, 为生命谱一曲激昂乐章。
18、从文本二中找出与文本三中加色划线部分观点一致的句子。(2分)


【文本四】
好书如师如友,有着穿透人心、跨越时空的力量。读史书,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歌,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读哲学,可以观世界、知规律、辨思维……我们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书卷气”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养成、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陪伴一生的自主学习行动,拓展出未来人生的无限可能。因此,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一项举措。要倡导广泛全面阅读,定期完善更新阅读指导目录,引导青少年学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要注重激发读书兴趣,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其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防止增加师生及家长额外负担,坚决克服功利化倾向。
读书关乎个人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书香校园才能满溢为书香中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蓄青春力量,筑梦美好未来。( 2023年4月 12日《人民日报》)
19、结合整组文本,说说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书香人?(5分)

三、作文(共55分)
20、心有热望,每于寒尽觉春生。凛冬已过,春意萌发,生命经过严寒的磨砺,终获得明媚盎然的新生;走出低谷,苦尽甘来,人生经过挫折的考验,终迎来云开月明的灿烂。
请以“寒尽觉春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6、(1) 会挽雕弓如满月 (2) 岑参 (3)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意对即可,不可用试卷上的诗句)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得满4分为止。)
7、(1) 的确、实在 (2) 使……听到 (3) 著称、闻名 (4) 放开 (5) 详细
其它同义解释亦可,对一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
8、(1)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分)
(2) 于是到公车府,脱了帽子,赤着脚,弹劾自己并请罪。(3分)
9、示例:古先生,您好!您直言不讳,为民请命,实在令人敬佩。但刘树大人无辜遭打,您劝谏方式容易得罪他人,古有邹忌设喻推理(以小见大、类比推理),以家事喻国事,委婉讽谏,使人易于接受。先生,不妨试之 (4分,称呼1分,古弼直言进谏1分,邹忌委婉讽谏1分,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B 乙文无排比
参考译文
乙 古弼,是代地人。年轻时候就忠诚恭谨,善于骑马射箭。刚开始做猎郎和门下奏事官,由于机敏正直而闻名。太宗赏识他,赐给他名叫“笔”,名来自他“直而有用”;后来改名叫“弼”,说他有辅弼帝王的才能。
太武帝即位后,因为古弼有功,封他为立节将军,并赐给爵位灵寿侯。
上谷地方(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的人上书,说打猎游玩的场所占地太多,老百姓没有田地耕种,应该将游猎场所减少大半,把地赐给贫苦的人。古弼进宫想要将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正碰上皇帝在和给事中刘树下棋,有点不想听他奏事的意思。古弼在一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这事报告给皇帝。就站了起来,在皇帝面前揪住刘树的脑袋,将他从坐床上拽了下来,用手指抓他的耳朵,用拳头击打他的脊背,说:“皇上不理睬我,实在是你的罪过!”皇帝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呢 放了他吧!”古弼详细地将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赏识古弼的公心和刚直,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
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古弼说:“做臣子的在皇帝面前放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并非无罪。”于是到公车府,脱了帽子,赤着脚,弹劾自己并请罪。皇帝召见了他,对他说:“你可快把鞋帽穿戴好。我听说修建社庙,总是手忙脚乱地建好它,却要穿上朝服很庄重(按: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谨慎小心)地祭祀,神灵才会赐福给他。这样看来你何错之有呢 从今以后,如果是对国家有利方便百姓的事,即使是有什么挫折和鲁莽一些,你也尽管去做,不要有所顾忌。”
11、(1)不埋怨别人,学会自己承担 (2)当面赞美,背后诟病 (3)不憎恨别人,等其回归自省 (4)不鄙视别人,从中警示自己
12、 读人就是要认清他人,读懂他人的真善美,也看破他人的假恶丑(2分) 。读己就是同时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发现别人不足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并以此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2分)。
13D 作者并没有认为读人比读书重要。
14、①家长的望子成龙、教育焦虑心理,害怕孩子被其他孩子比下去,为了孩子能早日成才,所以就会掉入培训机构的套路。②教育机构往往用一个看似充满科学性的理论作为培训基础,家长对科学理论无知,也懒得去主动求真,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所以就上当了。③家长抱着侥幸心理,相信有捷径可走。(写出一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
15、 拟人(比喻)手法。作用: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共 2分。修辞1分,作用1分。)
(2) 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古代学子们孜孜不倦、惜时如金的治学精神。(共2分。大意对即可。)
16A 根据文本中的“甲骨文的‘书’,上部为手握毛笔之形的‘笔’,下部为表示人嘴巴的‘口’”可知选 A.
17、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感受与力量。阅读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让读者了解历史、观察世界,阅读也可以带来精神的充实与愉悦,从而振奋人心、催人奋进。(3分,意对即可)
18、读一本书,你可以在别人的经历里经历,在别人的沉淀里沉淀。(2分)
19、找对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好书;将阅读与思考紧密衔接;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长期的阅读热情……(5分,1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0、参考例文略(书写加分在作文判分结束后单独考虑,不影响作文的常态判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