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期中语文试卷初一上册(2024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期中语文试卷初一上册(2024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5 23:03:0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图片来自今日头条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酝酿(niàng) 匿笑(nì) 混一谈(hùn)B. 贮蓄(zhù)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C. 应和(yìng) 着落(zhuó) 絮絮叨叨(xù)

D. 自卑 (bēi) 窠巢(kē) 小心翼翼(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谈起围棋,这孩子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B.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C.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学习袁隆平严谨治学、百折不挠、无私奉献。

B.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通部门在这个十字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新冠疫苗的投入使用,有效降低了新冠发病率,为抗疫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

②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③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④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⑤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④②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③①⑤

5.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诗文(每空1分,共8分)

走在语文的世界,我们与先贤哲人跨越时空沟通。我们和孔子对话,从(1)“ ___, ___”(《<论语>十二章》)中明白了时间的珍贵;我们和李白秋夜行船,眼前是(2)“___, ___ ”(《峨眉山月歌》)月映清江的美景;我们随王湾行舟北固山,观旭日东升,候春日来临,从(3)“ ___, ___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我们陪马致远漫步苍茫古道,在傍晚的霞光中咀嚼着(4)“___, ___ ”这种思乡的苦涩(《天净沙·秋思》)。

6.综合性学习(4分)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星期二下午4点你们班将在多媒体教室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

任务一: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从军行①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开篇写景点明时令,烘托出凄楚气氛,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贬谪地之偏远。

B.[甲]诗后两句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修辞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C.[乙]诗所写的战争从全局看是一场败仗,虽败却不令丧气,败中见出豪气。

D.[乙]诗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8.“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①三史②、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光武③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④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不自勉勖⑤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⑥不胜。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①省:指边读边思考。②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③光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④孟德:曹操,字孟德。⑤勉勖(xù):勉励帮助。⑥旧儒:年老的读书人。

9.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往事耳(历史)B.何见事之晚乎(发现事物)

C.手不释卷(放下)D.笃志不倦(疲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B.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C.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D.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不自勉勖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肃是在发现吕蒙学问大有长进之后才去拜见了其母亲,表达了敬意,然后和吕蒙结成朋友才离开。

B.鲁肃“拜蒙母”并与蒙“结友”的原因是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C.孙权通过比较的方式,突出赞扬了吕蒙和蒋钦的进步大。

D.孙权的话正面写出吕蒙和蒋钦二人的进步之大

三、名著阅读(9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从儿童的视角表现了温情与童趣,从成人视角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批判。

B.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的是第二人称。

C.《朝花夕拾》最初是在《莽原》上发表的。

D.《朝花夕拾》全书共由10篇散文组成。

1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狗·猫·鼠》中作者深情回忆了童年时期拥有过的一只小隐鼠,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B.《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药奇特,故弄玄虚,但并无实际效果。

C.《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不但放福橘,教“我”说恭喜,还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D.《琐记》中,衍太太比较凶,严格对待孩子们,大家都不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附近玩。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里的哪篇文章?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16——19小题。

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

①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国人几乎都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现现在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关于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从未过时。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②“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

③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与农家思想有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影响。农家成为其中重要流派之一,并在诸子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时的老庄哲学影响深远,老子强调“道法自然”,庄子崇尚自然,这些思想都影响到后来的农家学派。代表农家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排土》《审时》等四篇所体现的农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老庄思想的直接体现。

④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度,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思想,为二十四节气产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在秦汉时期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主体,种植成为重中之重,养殖、经商等行业不被鼓励,秦律中耕牛得到特别保护,随意宰杀耕牛是要判死刑的。没有重农的思想传统,二十四节气也不可能深入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⑤今天,二十四节气仍与农业息息相关,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比如山西南部是冬小麦的主产区,有节气谚语曰:“麦长四季春为主,十年九春旱”“立春天还寒,麦田浇灌莫停歇”“小满芝麻芒种谷”……

⑥当代中国农业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其中化肥与农药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河流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同时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更多地利用传统的农耕智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要认真考虑的。

⑦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草木鱼虫、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这也许是二十四节气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

16.阅读第①段,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时令气候、物.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

B.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古代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C.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D.二十四节气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17.阅读②-④段,二十四节气的产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B.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C.天人合一的农家思想。

D.深入人心的重农传统。

18.阅读⑤-⑦段,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永不过时?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代的农业生产依然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规律。

B.严格遵守节气能解决农业现代化中的生态问题。

C.体现了中国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永恒追求。

D.能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

19.如何才能让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不过时,请提出两点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20——23小题。(14分)

老山界(节选)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20.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1.按要求赏析词语。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缀”换成“挂”可否?为什么?)(4分)

(2)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抢”是否有损红军战士形象?为什么?)

22.“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3分)

23.选文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请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4分)

四、作文(50分)

24.题一:“那件事鼓舞着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题二:材料作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勇立潮头,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亦不负韶华。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少年的答卷正在写就。

温馨提示: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①将题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或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23——2024七年级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1.B 2.C 3. D 4.C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任务一: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任务二:活动一: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B

8.“直”字传递出作者想要一直陪伴朋友的真挚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牵挂。9.B

10.B

11.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或我又不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重点词“孤”“治经”“博士”)

②孟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不自我勉励帮助呢?(意对通顺即可)

12.D

13.B

14.D

15.《狗·猫·鼠》。作者通过追忆童年时饲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猫的摧残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6.D 17.B 18.B

19.略(开放型)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概括不完整或者不简洁,酌情扣分)

21.(1)不好。“缀”是点缀、装饰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对夜空的点缀,夜空对星星的衬托,给人以美感。突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2)“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军情紧急,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2.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4、作文(50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