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2024全国一卷默写答案解析(2024语文高考全国甲卷答案及试卷)

高考语文试卷2024全国一卷默写答案解析(2024语文高考全国甲卷答案及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12:38:15

【试题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第17题是理解应用型默写,还是采用理解性默写的形式,延续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的形式,引导考生注重古代诗词的积累,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加以运用,难度比2022年明显增大。阅读经典、记诵经典的目的是要增强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古代诗词在当下生活中的恰当使用,也是文化的传承。试题引导考生多积累,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前两小题篇目学生都相对陌生《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均为高中篇目,《报任安书》特别难。从体裁来看,一篇是文言文,一篇是诗词。第三题则是开放性题目,可选择的范围非常广。第(3)小题,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对古代名句的应用,答案并不唯一,填入的内容只要符合设定场景即可,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原题再现】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 ”,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 ”。-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 ----------- ”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 --------------- ”就很好。

参考答案】(1)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3)示例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示例二:功盖三分国名成(高)八阵图;示例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示例四: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丰富语言积累,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解题思路】

(1)此为衔接类题型,在题目中提供了一些背景,考生要理清所填内容与所给信息的逻辑关系(因果、转折、递进等),依次推出答案。从后文“便”“不能完成”,可反推前文第一空应该是指《史记》尚未完成。“所以”后面是遭祸却因书未完成后的转折性的结果:就刑无愠色。

(2)本题抓住“弦数”就容易找出诗句。

(3)本题也很简单,直接选取古人吟咏诸葛亮的诗句便可。

【试题亮点】

今年默写题型设置稳中求变,亮点在于考查内容更接近实践应用,尤其是(2)(3)题。第(2)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诗文熏陶还可以考古,可以帮我们更深层次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第(3)题更倾向于运用,告诉考生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今年第(3)小题,难度较为适中。这道题很有价值,古代歌咏、评价历史上的名人的诗歌非常多,有助于今人去了解历史名人,获得人生的启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高)八阵图”出自杜甫《八阵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陆游《书愤》,均为千古名篇。这道题允许有其它符合要求的答案,但是有严格要求:①可以是诸葛亮自写的诗句,也可以是他人赞颂、褒扬、描写诸葛亮的诗句。

【2024年备考策略】

1.注重基础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名篇名句默写题,一直都十分注重对重点篇目、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均未出现令人望而生畏的偏题、怪题、超纲题。考生只要熟记教材中背诵篇目的内容,在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考查中就易于得高分。

2 .端正应考心态,在名篇名句默写题的备考过程中,学生多缺乏耐心,总是希望尽快把必背篇目背熟背透。“欲速则不达”,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利于默写题的备考。背诵必须长期坚持、默默耕耘、厚积薄发,急功近利只会碰壁。

3.要真正落实背诵、默写,增强背诵、默写的效率,还需要教师任务驱动,检查督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