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运用(共25分)
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在一年的时间序列中排在最前面、规模最大、人们最看重。了解春节的传统,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年节文化。
(1)
请阅读老师推荐的这首古诗,并完成第下题。
除夜
戴复古(宋)
扫除茅舍涤尘嚣,
一炷清香拜九(xiāo)____。
万物迎春送残腊,
一年结局在今(xiāo)____。
生盆火烈轰鸣竹,
守岁筳开听颂椒①。
野客预知农事好,
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释】①颂椒:赞美酒香。
①诗中的加粗字读音及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舍(shě) 椒(jiāo) 霄 宵
B.舍(shè) 椒(shū) 宵 霄
C.舍(shě) 椒(shū) 宵 霄
D.舍(shě) 椒(jiāo) 霄 宵
②关于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同学们有四种意见,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守岁 祭祖 踏青 贴春联
B.扫尘 祭祖 守岁 放爆竹
C.扫尘 守岁 踏青 迎财神
D.扫尘 祭祖 踏青 看花灯
③“三冬”一词有以下四种解释,根据本首诗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三冬”是指三个冬季,就是三年的意思。
B.“三冬”是农业术语,桑蚕业内把冬管、冬建、冬消统称为“三冬”。
C.“三冬”是指冬季三个月,就是冬天的代名词。
D.“三冬”是一道菜名,民间把冬笋、冬菇、冬菜三样食材一起烹调。
(2)校学生会开展“年节文化知多少”的系列专题活动,介绍了“除夕吃饺子”的习俗,请你阅读短文,完成第下题。
在除夕的团圆饭中,饺子是不能少的,因为包饺子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要一家人在一起,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包的包,下的下,不管家里几口人,仿佛都会自动组成一道流水线,环环相扣,运行流畅。确实,再也没有比包饺子更有气氛的团圆饭饭了,俗语云:“________,”难怪过年要吃饺子,换成别的,总觉得不够应景。
煮饺子也是有讲究的,烧火要用芝麻《秸秆,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的寓意。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总有一些美味会伴随着中国人的记忆永不消失,会让我们热爱这个国家,会让我们想起故乡,思念起那些和我们一起包过饺子的亲人。
①根据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歇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半夜吃饺了——好饭不怕晚
B.大年三十吃饺了——没有外人
C.家家户户吃饺子——无所不包
D.正月初一煮饺子——个个好
②有位从国外回来的树学,不明白“应景”一词的意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根据语境给他解说,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意见,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意思是符合春节这个特定的时节。
B.意思是能体现家人齐动手的热闹气氛。
C.意思是能突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D.意思是适合家人亲密而欢乐的气氛。
(3)在“年节文化知多少”的系列专题活动中还介绍了“祭祖”这一传统习俗,下面是学生会准备好的介绍文章,请你阅读文章,完成第下题。
①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之一,和每年的清明、中元等祭祖活动相比,春节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②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一样是应该认真祭拜的。③民间普遍采用供奉食物或鲜花。④千百年来,家家户户祭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⑤祭祀祖先时,后人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祖先在世时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⑥一些优良的家风,经过岁月的沉淀,后世子孙更是内化于心,代代传承。
①从上下文看,①-②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句中有二个句子有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认识。
【链接材料】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成。”
(选自《论语》)
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迎春送祝福”的活动中,小张同学需要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出一副作为2018年的春联带给老家的亲戚,他不知怎么选,你帮他选一副,并且告诉他选择的理由。
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神秘岛》。
B.
《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C.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明末清初由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默写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经典的诗句,能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 ”。
(4)送别之时难免伤感,很多送别诗都会表达惜别悲伤之情,但是有一些差别诗却充满希望,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 ”。
古诗文阅读(14分)
4.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本诗的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请你写出诗人笔下这一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5.阅读《愚公移山》,完成第下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
B.面山而居 佛印居右
C.如太行、王屋何 如是再啮
D.以残年余力 不以木为之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填空。(①②处填原文,③④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1 ”,目标是“ 2 ”。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四个方面:太行、王屋二山高大;愚公年迈; 3 ; 4 。
(4)结合寓言故事,解说你理解的“愚公精神”。
名著阅读(共6分)
6.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要制作一张名为“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的读书卡片,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帮这位同学再补充两点。
7.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选择书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一个故事,简要评析其中凸显的“义”。
现代文阅读(共1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题。
【材料一】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yuán)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与斋宫隔墙相邻。
【材料二】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而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髙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围墙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耸入云,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天坛建筑象征天高,不仅指上面所举的视觉中的具体形象,而且还通过数字作一种理性的暗示,如采用数字“九”象征天的至高。圜丘坛以天心石居中,而外是九层石板,呈扇形展开,第一层为九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中、下层坛面的处理也依此类推,每层坛面外侧汉白玉石护栏、栏板的数字以及台阶的级数也都是九或九的倍数。“九”在单数中是最高的数字,在人间用来象征帝王的至尊,在宇宙中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材料三】
天坛的基本色调是青色,不论是天空、树林,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它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在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的檐都是采用蓝色琉璃瓦,这和蔚蓝的天空很协调,由于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出天的澄清、明朗。
天坛有大片的柏树、松树,全园现有树木约10万株,其中古柏3566株,绿地覆盖面积达86.16%,一片郁郁葱葱,由于大面积植树,特别是大量种植经冬不凋的柏树,使人不论在什么季节,一进天坛,便感到生意盎然。
(1)根据【材料一】的介绍,填写示意图中A B C 三处建筑的名称。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解说天坛“独特的意境”。
9.阅谈《八十八分》,完成第下题。
八十八分
琦君
①中学时,我本来是很不喜欢地理这门课的。可是因为教地理的房先生实在太慈爱,教得又好,又是我们班的级任导师,我也就开始喜欢听她的课了。
②房先生是安徽人,头几天上课,一口的安徽话真难懂。老是听她说“自理、自理”的,不知是什么意思,待她拿起地理课本点着封面上的字,我们才恍然大悟——“自理”就是“地理”。我们很快都能听懂她的话了,而且还顽皮地卷起舌头学她的口音。她就拍拍我们的头说:“莫吵,莫吵,值肉(日)生,快快扫自(地)。”
③刚开始上课时,她面对我们,伸出左手,手心向着我们说:“中国就像这只手掌,西北高,东南低,所有的河流,都从西北流向东南。”这个比喻真好,我们一个个伸出手来,对着地图愈看愈觉得像。然后她转过身去,用粉笔在黑板上只几笔就画出一幅中国地图,再在里面一省一省地划分开来,填上名称,真是熟极而流,一下子就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
④她要我们把每个省的地图都记熟,东南西北的邻省也要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这是第一步要明晰的概念,自己的国家分多少省都不知道,那怎么行。就如同读中国历史,第一步就要会背朝代名称,要记得每一朝的开国元勋和他们成功的原因。如此,才能对历史有整体的概念,否则脑子里一定是一本糊涂账。整个中国地图默熟之后,再逐一默各省地图,先默轮廓,次默山脉、河流,再默铁路、城市。对地理环境有了概念以后,气候、物产、民情风俗,也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因为这些是有连带关系的。她要求每个同学对自己出生地所属的省,要格外熟悉。“这叫作‘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她说。
⑤每教完一省,她都要做一次测验,要我们画出这一省的详细地图。有一次我默江西省,只把“鄱阳湖”误写为“洞庭湖”,其他的部分都没错,她一下子扣了我二十分。我很懊丧地说只是笔误,她说:“笔误也不可以,两个湖怎么可以由着你自由搬家呢?”问得我哑口无言。又有一次,我把浙江省的钱塘江误写为“钱唐江”,她扣了我十分。我向她央求:“只掉了个‘土’字边,少扣五分好不好?”她连连摇头说:“莫争,莫争。我扣你十分是要你写字时用心,不要马马虎虎。我虽不是国文老师,错别字也要管。你去地图上找找,中国有没有一条江叫‘钱唐江’?这是求正确。无论读书做事,都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差错。”我只好默然了。从那以后,每回看见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有错别字,我就会暗暗对自己说:“又得扣十分了。”
⑥有一次测验,默的是江苏、浙江两省。我因准备充分,默得又快又详细,连老师没有要我们注明的浙东次要城市都注上去了,因为那是我家乡的邻县。正得意呢,房先生走来站在边上,却发现我桌上有本地图册没有收进抽屉里。她默默伸手拿起来翻翻,偏又发现浙江省那页还夹着一张画有地图轮廓的纸。我有点懊恼自己粗心大意没把书收好,却觉问心无愧,抬起头来说:“我并没有看。”房先生没作声,却把我画好的地图收去了,她从讲台上拿了张纸来,严肃地说:“你再画一张。”她竟然怀疑我偷看地图,我心里万分委屈,连声说:“房先生,请相信我,我并没有偷看呀。”她点点头,但仍坚持要我再画。左右前后的同学都转过头来朝我看,我眼泪扑簌簌地掉,一滴滴都落在纸上。
⑦我咬着嘴唇,很快就把一张地图默得完完整整的。房先生收去后,摸摸我的头说:“不要哭,潘希真,我向你道歉,但你不应当把地图本子放在桌上。”那晚下夜课以后,房先生特地陪我回宿舍。校园中一片寂静,凉风轻拂,草木清芬。房先生用手臂围绕着我的肩问:“你不怪我吧?”我心情复杂,只想再放声大哭,但我忍住了,终究是我太疏忽所致。
⑧这一场误会,引我想起在家中,我们母女多次所受的委屈,常使我恼恨困惑——究竟错在何人?我一直沉默着,只觉千言万语,无法对房先生说个明白。房先生把我的手捏得更紧些,我恳切地说:“没有什么,我只是好想念妈妈,她回故乡了,我就宁愿住校。我只愿老师能相信我是个诚实的女孩子,妈妈一直是这样教导我的。”说着,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房先生没有再说什么,挽着我的手臂,回到宿舍。
⑨那张地图发回来时,房先生批的是八十八分。我悄悄地问她既然都没错,为什么不给九十八分。她笑笑说,八十八分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她初中毕业时,平均分就是八十八分。
⑩【甲】 “八十八分是个完美的数字,”她说,“只差两分就是九十,从九十到一百,还有十分需要努力,这样不是更好吗?”
⑪我仔细想想,也对。好在八十八分以我们学校严格的标准,已经是甲等的高分了。
⑫我们轮到初中毕业时,刚好举行第一届会考,由省教育厅举办。全省分若干个考区集中考试,如同今日的联考。我们心情之紧张,可想而知。因为如考不及格,即使本校毕业考通过了,仍然领不到教育厅颁发的毕业证书。这不但关乎每个学生的升学前途,也关乎学校名誉。于是校长集中火力,给我们加油。她对我们宣布:“如果会考全体甲等,就可全体免试升本校高中。但如有一人是乙等,就不行。”
⑬我数理很差,如数理考不及格,即使国文、英文、史地分数高,也会被数理的低分拉下去。我考不到甲等,就会成为班上的害群之马,害他们也不能免试升高中。我自觉内心压力更大。偏偏我有个毛病,愈是心情沉重,愈想睡觉。数学或化学还没做完一道题,眼皮就耷拉下来,把同学们气得跳脚。几位数理好的同学,就轮番为我填鸭式恶补。
⑭会考前的几天,我真是首如飞蓬,面目全非。母亲特地从故乡赶来照顾我、陪伴我,给我烧好菜进补,生怕我病倒。考试的前一天,我却发起高烧来。
⑮七月的大热天,我烧没退,母亲硬要我穿上夹袄去考试,我闷得浑身是汗,烧反而退下去了。考国文、英文,一点儿都不觉得难。一到考数学,我就抱着必死之心,闭目凝神,虔诚地念了一遍《心经》。因为母亲告诉我,念《心经》可以增加智慧。念完经,打开卷子,忽觉浑身一阵清凉。回头一看,原来我身旁放了一大块冰。监考人员因为天气太热,考场又不能开风扇——会吹走考卷,又怕考生热得发痧,因此在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一个大冰块。我顿觉头脑清醒过来,同学们为我恶补的方程式,我全想起来了,居然一道道题目都迎刃而解,那种得意兴奋真不用说了。
⑯钟声响起,我恰好答完。把卷子折好,平平地放在桌上,起身退出考场,我有一种要飞起来的感觉。
⑰成绩揭晓了,果然我们全班都是甲等。这种快乐非同寻常。不用说,我的数学一定考得不错,总分平均下来才会列入甲等。这下我扬眉吐气了,昂首阔步地走到学校去看成绩——我的平均分竟然是八十八分。
⑱八十八分,我不由得跳起来,连忙奔到房先生屋子里,大喊道:“房先生,您记得吗?您那次给我临时测验默地图的分数就是八十八分,您说您最喜欢八十八分,因为您初中毕业时的平均分也是八十八分。”
⑲房先生笑逐颜开,点点头说:“真巧,八十八分是个吉利的好分数,而且前面还有十二分给你努力。希望你高中毕业时,能考到九十八分。”
⑳“那多不容易呀!房先生,您高中毕业时,平均分也是九十八分吗?”我问她。
㉑“也差不多,总之是进步多了。”她笑笑,又接着说,【乙】“在学业上、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在对人方面,却不必样样争先,强出风头,倒是八十八分恰恰好。”
(取材于琦君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根据文章第③-⑪段的内容,把下面场景补充完整。
场景一: 1 场景二:房老师对我严格要求
场景三:房老师向我道歉 场景四: 2
(2)文中【甲]【乙】两处是房老师对“八十八分”的解说,你更赞同哪一处,说出你的理由。
(3)文章第⑫-⑰段记叙了“我”毕业考试喜获甲等的经过,语言简练而生动,请从欣赏的角度举例分析。(不超过150字)
作文(共40分)
10.按要求写作。
“开始”,意味着将有一个新的起点。大自然从春天开始,开启新的生机,并收获四季的风景;我们从微笑开始,能够感受沟通的快乐,进而收获纯真的友情……你会从哪开抬?又将收获什么呢?
请以“从________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题目一,请将作文题目补全后写在答题卡上;如选题目二,请先拟定好作文题目,再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1
按要求写作。
假如真的有时空隧道,某一天你穿越时空,来到了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艇上,成为一名船员,将要和他们共同开始一段丰富多彩的生活,你会看到怎样的海底世界,又会有怎样的神奇经历……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如选题目一,请将作文题目补全后写在答题卡上;如选题目二,请先拟定好作文题目,再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语文试题答案
基础•运用(共25分)
1【答案】
(1)①D ②B ③C
(2)①B ②C
(3)
①标点符号修改:将第①句的“清明”“中元”之间的“,”改为“、”。
句子修改:在第④句中“鲜花”后加“的仪式”,将第⑦句中“后世子孙更是内化于心”改为“更是被后世子孙内化于心”
②祭祀祖先,既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在传承良好的家风;人不能忘本,我们应怀着诚敬之心祭祀祖先。
(4)选择A。理由:C和D都不是春联;2018年是我国农历戊戍年,也就是狗年。使用A更恰当。
2【答案】
C
3【答案】
(1)东风不与周郎便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1.无可奈何花落去
2.似曾相识燕归来
(4)1.海内存知己
2.天涯若比邻
古诗文阅读(14分)
4【答案】
参考答案:俯视江面,月亮倒映在水中,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相连,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如梦似幻。
【解析】
评分标准:能够准确解说诗句含义2分,能够赏析诗人的比喻1分。
5【答案】
(1)A
(2) 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2.指通豫南是,达于汉阴
3.工具简陋
4.运土石路长,耗时多等
(4)要点:有勇气。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有执着的信念,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无惧年老力衰,不怕困难,具有坚持不懈毅力;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等。
6【答案】
示例:意志坚定,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博览群书,记忆力超常;精力过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自尊心极强,有魅力;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感情深邃,与战士同甘苦,工作专注,一丝不苟;非常熟悉当时的世界政治;个性坚毅,待人真诚……
【解析】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
略
【解析】
评分标准:能够准确简述故事情节(2分),能明确指出情节中的“义”(1分)。能对故事中的“义事”或“行文之人”进行评析(1分)
现代文阅读(共15分)
8【答案】
(1)1.祈谷坛(祈年殿)
2.斋宫
3.圜丘坛
(2)参考答案:天坛的主体建筑造型和布局呈现“高”的特点,蕴含敬天思想,体现了天坛崇高的意境;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给人的视觉感受澄清、明朗,体现了天坛祥和、安宁的意境。
9【答案】
(1)1.房老师讲课令我佩服
2.房老师激励我努力
(2)示例:我更赞同【甲】处,因为老师的这番话启示我不要仅看眼前的成绩,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不断的向着更好的努力。
(3)示例:“公考前的几天,我首如飞蓬,面目全非”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因为学习紧张,连梳头、洗脸这种小女孩每天必做的事情都顾不上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运用,给我很强的画面感,似乎能看到我当时的猩猩状态。同时这短短的的8个字,就将我因努力投入而忘我学习的程度写出来了,语言简练内容丰富。
作文(共40分)
10【答案】
略
【解析】
11【答案】
略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