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初一语文试卷(四川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德阳初一语文试卷(四川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1 05:02:54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guǎng) 绯红(fēi) 屏息(bǐng) 戛然而止(gá)

B.侥幸(jiǎo) 拘泥(nì) 稽首 (qǐ) 拾级而上(shè)

C.门框(kuàng) 龟裂(guī) 缄默(jiān) 鲜为人知(xiǎn)

D.盘桓(huán) 诡谲(jué) 炽热(zhì) 矫揉造作(j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杀戮 题跋 雕梁画栋 语无伦次

B.苍茫 燥热 震聋发聩 和颜悦色

C.筵席 秘决 栩栩如生 兀兀穷年

D.赃物 端详 妇儒皆知 不修边幅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年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学雷锋”已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B.文人们留下的意蕴深厚的诗词,若不是妙手偶得,那便是经过他们反复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截至今年3月,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这骇人听闻的好消息传遍神州大地。

D.全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相辅相成。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闻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

B.据统计,2022年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破案约3.9万余起,打破团伙约4730余个。

C.随着社交媒体的迭代,使表情包从简单的符号逐渐丰富成为图片、动图甚至影视片段等多种元素的组合。

D.投入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商业航线运营的C919飞机,是我国历经数十年自主研制的新型干线大飞机。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目光如星如月,如夜行的火把,而且异常质朴和厚实。

②这奇崛诡异的眼球生长神话,仿佛带给人几分温暖的灼痛感。

③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的那对眼球肯定是最特异的,保准会让你过目不忘。

④只觉得它蕴涵着人类童年的艰辛和希望,让人惊讶赞叹不已!

⑤因为那对眼球呈柱状从眼眶中伸出来,像操纵柄一样可以用手握住,而中部还有一道箍,似带了个镯子。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②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①②④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消息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光明日报长沙4月1日电 由相关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3月3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

活动以“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为主题,围绕传承密码、礼赞光辉时代、澎湃青春梦想、汇聚九州同心四个篇章依次展开,以案例讲述、情境分享等形式,共论网络评论高质量发展,引领更多网民感受网络评论力量、参与网络评论创作。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相见以礼 邵风丽

①在中国文化中,礼仪既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托。《礼记·礼运》中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从根源上看,礼仪的产生既是对“天道”的承袭,对自然的尊重和效仿,同时也是对“人情”的适当传达。长期以来,礼仪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在传统社会,人与人见面时,遵循相见以礼的原则。古人将相见时的各种礼仪统称为相见礼。《仪礼》一书中的《士相见礼》,专门阐明相见时的具体礼仪规范。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相见时就十分重视礼仪规范,服饰、动作、语言等都要按照礼仪规范来,如果有谁违背了礼仪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失礼的人。A

③相见时注重礼仪,既是相见时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也能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 相见礼历史十分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具体礼仪规范不断传承变化,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拱手作揖是典型的传统相见礼,使用频次高,普及范围广,且具有良好的历史传承性,体现了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礼记·曲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④拱手的方式是右手握拳,左手掩住右手,没有其他的身体动作。如果拱手的同时,身体向前弯曲,那就是作揖。宋代王虚在《训蒙法》中写道:“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古人行揖让之礼,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C

⑤关于作揖礼是否男女通行,学界观点不一。D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女子也行作揖礼,并指出:“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但也有学者指出只有男性才行作揖礼,女性不行作揖礼。如在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中,张珙见红娘行拜揖礼,而红娘则“还了万福”。

⑥到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了人们见面时的握手礼仪。

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始终习惯通过礼仪形式传达内心的情感、思想与认知。与人相见,拱手、作揖,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这是中国人处世原则的体现,也是自我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百科知识》)

7、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礼仪不光是培养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维系依托。

B.在古代,传统相见礼中普及范围广的是拱手作揖; 现在常用相见礼则变成握手。

C.古人行揖让之礼,身体前倾,右手掩住左手,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谦逊的态度。

D.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见面时,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让。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从“礼仪”引入,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相见礼进行阐述。

B.本文第①段,引用《礼记·礼运》中的句子,阐明了“礼”产生的根源。

C.先秦时,人们就重视见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服饰、动作、语言等方面。

D.拱手、作揖、握手是相见礼的常见形式,握手传达出了平等的处世原则。

9、结合全文看,下面这个句子适合放在文中A、B、C、D中的( )位置。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 “深蓝1号”收鱼忙,“远海牧鱼”出新招

(2021年)6月21日凌晨4时许,高大的中心立柱刺破海水,张开连廊“伞骨”,紧抓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八角箱体——一个大型深海渔场浮出水面,这就是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壮观的国产深远海三文鱼收鱼行动第一次在这里展开。

7时许,吸鱼泵轰隆开启,几十秒的短暂空吸后,便有青黑色鱼影从管道中穿梭而至,场面很是壮观。当天,收鱼3000余条,成活率达到80%,平均体重超过4千克,品质达到了欧盟出口标准。

“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三文鱼集中在挪威、智利等冷水海城,在温暖海域养殖成功,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低的远海三文鱼养殖场。”该项目的技术支撑团队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告诉记者,“这要感谢我们坐拥黄海冷水团这个水质优良的水体。这处位于黄海中部洼地深层及底部、覆盖面积与山东省相当的水体,温度、水质、溶氧量等指标都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地,成为了养殖三文鱼的不二之选。”

如果说冷水团是养殖三文鱼的“天然雨林”,“深蓝1号”便是孕育三文鱼的“智能襁褓”。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设计研发突破了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通过中央立柱及8根气柱的注水注气,我们独创了整个网箱的沉浮设计。夏天表层水温过高时,我们将网箱下沉至海面25米下的冷水团所处位置;冬季底层水温较低时,我们就将其上升至温暖区域。总之,无论冬夏都可以保证三文鱼在适宜的水文环境中生长。”董双林介绍道,“我们还独创了深海养殖的鱼鳔补气技术,让在深水水域的三文鱼不再因鱼鳔缺气而导致畸形。”此外,机器洗网、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技术也早已在“深蓝1号”得以应用。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利用“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

(改编自《经济日报》《人民资讯》)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开发并建造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部分)

材料三

这两天,我国首次在低纬度地区成功养殖出三文鱼的消息刷屏了。我国的水产重器“深蓝1号”继去年在黄海冷水团成功收获海鳟鱼后,今年终于成功收获大西洋鲑——正宗三文鱼,这对于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来说,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长久以来,三文鱼养殖一直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块“心病",无奈苦于没有合适的天然养殖环境,国内的三文鱼养殖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不断增长的三文鱼消费市场被挪威和智利等国家的养殖三文鱼瓜分。

“深蓝1号”的成功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自然水城养殖三文鱼的空白,也刷新了全球“高温”海域三文鱼养殖纪录。作为全球头号水产养殖大国,这场迟到的丰收自然也彰显了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无论是在硬件设备研发设计和建造方面,还是在深远海养殖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

(摘自博主“钱湖有鱼吃”评论)

10、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蓝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也是目前全世界纬度最低的远海渔场。

B.利用“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呈现了成鱼快、品质优、成活率高、人工与物流成本低的特点。

C.“深蓝1号”能够让网箱内的三文鱼群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温度中,这得益于网箱的可控浮沉设计。

D.“深蓝1号”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自然水域养殖三文鱼的空白,彰显了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的强大实力。

1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中列出的我国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主要投放在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等沿海各省海域。

B.我国开发并建造的这些深远海养殖装备,结构多样,既有全潜式,也有半潜式,还有坐底式等。

C.这些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命名很有意思,有的体现了装备的地域特点,有的饱含深意,如“长鲸”等。

D.这些深远海养殖装备,有我国创新设计的,也有全球技术领先的,体现了在科技渔业上的发展水平。

12、根据材料,我国在发展“远海牧鱼”中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5分)

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赶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 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我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我逗他:“就不扶你,看你还折腾不?”父亲呵呵笑道:“还行吧?能坐上来。”

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把饭菜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我娘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打着哈哈:“这不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

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说:“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不再说话,我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再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几时的我?

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当年为了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边上,端着水杯,两眼不时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

收拾完毕,我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放提兜。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5期)

13、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4分)

1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概括父亲形象。(5分)

15、小说有以下两个备选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6分)

(甲)又“训”了父亲一顿

(乙)家“训”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9题。(17分)

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③,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栖霞山裂; 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

注释: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时至九时。③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卑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一《后汉书·张衡传》)

16、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顾失色 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转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准确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作者当时所处位置和正在做的事情。

B.文章生动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候的景象,还表现了人们面临未知危险的恐慌。

C.《诗经》中描述了当时的地震令山川河流都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的情景。

D.从《后汉书》可知,从验证陇西地震之后开始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每句4分)

(1)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二)古诗词鉴赏(共7分)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昪(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离亭燕,词牌名。②低亚:低重。

20、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激滟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21、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3)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6)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四、名著阅读(8分)

23、小阳在梳理名著中人物的读书经历时,制作了以下的读书卡片,其中信息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到了《天演论》,知道了赫胥黎,接触到了西方进化论思想,很受触动。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喜欢阅读《牛虻》。他把《牛虻》念给战友们听,让大家深受感动。

C.《傅雷家书》中,傅聪在父亲傅雷的教导下不仅阅读了大量的音乐论著,还阅读了文学文化、艺术等各类书籍。

D.《简·爱》中,简·爱在舅舅家和洛伍德学校的大量阅读,让她汲取了力量,找到了自我,锤炼了独立的品格。

24、《红星照耀中国》属于纪实作品,请分享一种你阅读这本书所用的阅读方法及相应的阅读发现。(5分)

五、作文(60分)

25、小作文(10分)

在学校开展的“美食美厨”劳动实践活动中,你的菜品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请你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详细介绍该菜品的制作过程。

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明,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150字左右。

26、大作文(50分)

季羡林先生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过你怎样的回答?回溯历史,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文体明确(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等;(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A.戛 jiá C.龟jūn D.炽chì)

2A (B.振聋发聩 C.秘诀 D.妇孺皆知)

3C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发生的坏事。褒贬误用)

4D (A.结构混乱 B.“约”和“余”语义重复 C.缺主语)

5B

6、示例: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在湖南长沙启动

(评分说明:共3分,信息完整2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7C (应是左手掩右手)

8D (在文中没有谈论“握手礼”传达的平等原则,无中生有。)

9B (此句论述“礼”的作用,放在B处恰当。)

10A (偷换概念,原文是“纬度最低的三文鱼渔场。”)

11A (范围扩大,没有出现“海南”)

12、研究不同海域的水文环境(鱼群生活环境),研究海产养殖的技术创新,研究适合的经济鱼群鱼种。(每点2分,答到2点即可。也可从国家层面的“养殖规划、硬件设备设计与建造、深远海养殖技术”方面作答)

13、(1)父亲向我求助,我骑车接父亲。

(2)“我”与父亲聊天冷场,引起“我”的反思。

(评分说明:共4分,每一空2分)

14、文章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父亲形象。如,父亲上车时的一连串动作描写;“呵呵”“嗯”等语言描写;“怯怯”“慌了神”等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表面笨拙局促,实则小心翼翼爱着儿子一家(怕给儿子添麻烦、不跟儿子计较)的父亲形象。

(评分说明: 描写方法1分; 分析2分; 外在和内在形象各1分)

15、示例一:我选择甲。此标题点出文章主要内容,全文围绕“训”展开;“训”又是文章的线索,“训”贯穿全文,条理清晰;“又”表明是多次“训”父亲(“我”“训”父亲、女儿“训”“我”),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训”有责备、不耐烦,但都源于爱,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示例二:我选择乙。“家‘训’”一语双关,既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是“训”,又呈现了现实家庭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富有生活气息;全文围绕一家三代的“训”展开,“训”是文章的线索,条理清晰;“家‘训'”突出一家三代之间的相处方式,强调了“我”对此的反思,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给满分)

16C

17B (A.看 B.滚动,转动/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C.交换 D.真的)

18D (是开始让史官记载发生地震的方位。)

19、(1)河水翻腾出河岸一丈多远,全城都是鸡鸣狗叫的声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稍稍安定下来。(“倾泼”“逾”“定”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每次从藏书的人家里借书,(我)都亲自动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假借”“自”“笔”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0D (“闲话”一词暗含作者的无奈、隐忧之情,并没有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21、作者以自身的感觉写视觉,使用拟人的修辞(“寒日无言”实为词人无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词人面对国运的衰败极其担忧与无奈的孤寂之情。(评分说明:感觉的转移、修辞、表现手法、情感各1分)

22、(1)闻道龙标过五溪 (2)征蓬出汉塞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悄怆幽邃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雾凇沆砀

23A (鲁迅是在南京求学时读到《天演论》的)(3分)

24、示例: 阅读前,我会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等阅读方法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阅读方法,我发现,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评分说明:共5分,其中阅读方法2分,阅读发现3分。阅读方法可以是浏览、精读与跳读、圈点批注、写摘要、做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等;阅读发现可以是读到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想、启示等。)

25、略

26、参考例文

时间的答案

雨夜,我坐在阳台上听雨,电闪与雷鸣却不断打破雨声自带的静泼、咆哮着、奔涌着。

我仿佛看见了崩裂的大地, 空荡荡的街道和闭着门的商店。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不,还有声音,隐在雨声下的,藏在雷声间的,机器的轰鸣声,还有可以被清楚看见的浓烟,它们直冲云胃,又随着雨一同降落。

街边的花草在路灯下生长得小心翼翼的。它们再不敢肆意汲取天上的雨水了,那有毒。没有人会在意,只知道手中钞票数额的资本家们早已睡了。连那些话术清湛却只知倡议的理论环保之义者也大部分睡了,小部分正开着新提的跑车在街上飞驰。

时间坐在我的身边,一言不发。

我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灯与照到天上的挥照灯,问他:"你觉得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见他不语, 我也不再纠缠, 继续放空大脑。

战争开始了,因为一场刺杀, 还有背后的巨大利润。观念截然不同的两方丝毫不会手软。攻进对方的城市了!男人成为双隶与工具, 女人成为玩物,孩子则如同垃圾般随意丢在路边。除了生得强壮的男孩与漂亮的女孩。金很珠宝成为士兵、长官的首饰。我无法想象败者受到的折磨。

坦克,飞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子弹疯狂地倾泄, 到处是尸体与弹壳,到处是不甘的叫喊与冲锋的号角。上千万的生命消逝,上百座古城被毁文物被洗劫.....

只在历史书籍上书写了四页的战争, 却撕掉了将近一半的世界。

我哭喊着, 歇斯底里地看向时问:"够了!我知道是你弄的,你不就是想说这个世界没救了吗?为什么要折磨我!"

声音在雷雨声中显得格外小。他张嘴了,声音似男人,又似女人,似老人,又似孩童, 似悲伤, 又似温和:"不,过去的事只是为了使你清醒。”

眼前忽地现出两副光景: 到处是残坦断壁,幸存者们无力地刨着土。为了寻到一口食物; 森林很绿,如同丝绒被般盖在大地上, 城市中没有了轰鸣的机器和浓浓黑烟,有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 情侣们紧握的双手,孩童们追逐嬉闹的笑脸,澄清的冰,湛蓝的海与天.....

"到底会怎样?我们要怎么做?"

他不说话, 只是抓住我的手,紧紧握着。

我呆了一下,反手抓得更紧。

雨在下,雷声与机器声仍在轰鸣, 路灯与霓虹灯依然明亮。可是,我们紧握住彼此的手,没有什么能击倒我们了。

时间给出了他的答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