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小升初语文历年真题试卷(徐州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2024答案)

徐州小升初语文历年真题试卷(徐州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2024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20 07:22:40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夜来风雨声, 。(孟浩然《春晓》)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家境贫寒,但对富家子弟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5)参观革命纪念馆时,你被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深深打动,准备用“ ”两句连续的古诗词来表现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2、根据语境作答。(12分)

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组委会发出了《给海内外“徐州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这里,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季子挂剑酬心,陶谦三让徐州,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sù( )造着你的性格。这里 ,九里形胜,黄河如带,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sù( )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这里 ,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画面(A )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徐州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 )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1)小语感到有两个同音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sù( )造 sù( )流而上

(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A.凝固 凝结 B.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3)小语记录横线空缺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巷陌有情 ③文脉有承 ②山川有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4)小语不小心把画线的句子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2分)

(5)海内外的许多“徐州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小语觉得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帮他选出来。(3分)

A.难忘桑梓情,回报故土恩。 B.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定光临!

C.重回彭城热土,重燃赤子之情。 D.衷心祝愿:徐州的明天会更好!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甲】

延陵季子将西聘①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②。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③吾心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③倍:同“背”,违背。

【丙】

咏睢宁(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嗣 君 曰 先 君 无 命 孤 不 敢 受 剑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②始一反焉

B.①然吾心许之矣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C.①北遇徐君 ②北山愚公者

D.①以过徐君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6分)

(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6、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3分)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

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

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

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1题。(10分)

材料一

传统图书馆在新时代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最为基础和传统的服务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渐受到了诸多挑战,比如出版商以及书店能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一些传统图书馆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阅读环境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数读者在寻找自己所需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不是直接借助传统的百科全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还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共享,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节选自《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有改动)

材料二

经过两年闭馆改造,于上月开放的徐州图书馆,在二楼开设了最美阅读区,并将这一视野开阔、环境优雅的位置提供给读者阅览自修,每天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十点。

在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中,有着九十年历史的市图书馆新增了一组浮雕壁画,画面分别讲述了代表徐州文脉的八个与读书有关的典故。图书馆二楼自修室外,便是最佳观赏位置。

走进“读者自修室”大门,视线豁然开朗,可容纳数百人的整齐座位间,有人在平板电脑前鼠标轻点,有人在半桌资料前埋头刷题。走廊的沙发座上,一位年轻妈妈正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在这里做作业。走廊拐角,四位着装时尚的年轻人围桌静读。

夜晚的灯光中,近观历史画面,对比当下场景,读书的种子在徐州大地绵延深扎。

(节选自《徐州日报》2023年4月13日,有改动)

材料三

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满意度持续提升,但书香中国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去图书馆借书、读书还存在一些烦恼。比如,图书馆离家太远、开放时间不合适……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居民去图书馆的积极性。

还有些人不知道附近的图书馆在哪儿。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较低。(详细数据见下表)

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知晓率统计表

阅读服务设施

公共图书馆

报刊栏

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

知晓率

30.7%

25.8%

27.1%

我国每年推出40万余种新书,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面对数字化阅读潮流,图书馆也需要变革。

(节选自《民生周刊》2023年5月1日,有改动)

8、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2分)

9、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徐州图书馆做了哪些改进,以应对材料一中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3分)

①开设最美阅读区,给读者提供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

②新增浮雕壁画,彰显徐州图书馆历史悠久

③开设容纳数百人的自修室,为读者提供自修服务

④延长开放时间,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⑤鼓励读者多阅读纸质书,抵抗网络阅读的诱惑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0、徐州图书馆邀请你做志愿讲解员,向读者介绍浮雕壁画里八个典故,你准备采用哪种顺序?请结合说明文相关知识简述理由。(2分)

11、为使徐州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分)

(三)阅读散文,完成12-16题。(18分)

王国梁

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A)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呆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B)“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2、第②段写母亲“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下文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母亲的“固执”?请简要概括。(3分)

13、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A句进行赏析。(3分)

(2)画线B句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好处?(3分)

14、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3分)

15、下面三个标题,你觉得哪个作为本文的标题最合适?(3分)

A.母亲的柴鸡蛋 B.母亲“等蛋” C.柴鸡蛋

16、“我”回城后,望着满满一箱柴鸡蛋,想到母亲递给“我”那个鸡蛋时的情景,于是发了个朋友圈,配图为一箱柴鸡蛋,文字为“母爱是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母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了我的天空……”你看到朋友圈后产生共鸣,在评论区仿写了一句。(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希望每个人都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读名著,也可以为自己修筑“精神的三间小屋”。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构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A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无目的地虚度年华而悔恨……

B

尖嘴朔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C

我收到了她的回复,她说对我感到很满意,并让我两星期后去她家担任家庭教师。

D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

(以上文字分别选自江苏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丛书)

三、写作(63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本试卷阅读(三)中写道:“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其实,这种复杂的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有时为他人,有时为自己,有时为……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参考答案

1、(1)花落知多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小桥流水人家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或“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塑 溯 (2)凝固 翻天覆地 (3)C

(4)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游子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5)B(“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身上。)

3、嗣 君 曰 / 先 君 无 命 / 孤 不 敢 受 剑

4A

5、(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

6.“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

7D (由于体裁及叙述角度的不同,详略也各有不同,但这不能作为真实可信的依据)

8、基础设施设备、阅读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依赖网络, 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9C

10、时间顺序;示例:可以按照八个典故发生的历史时间,先后介绍,由古及今,这样恰当地运用说明文中按时间顺序的方式,能让游客对典故有个清晰的时间概念,有着清楚的了解。

11、优化去图书馆的公交线路,使读者出行更为便捷;开放时间符合大多民众的需求;加大对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宣传力度;推介质量上乘的图书,积极应对数字潮流。

12、坚持年年养鸡;冬天给鸡棚提供照明提高温度,让鸡多下蛋;母亲攒成箱的鸡蛋让我们带着;母亲三翻五次地去看母鸡下蛋了没有,等我们开车要走的时候,母亲把下的鸡蛋给我们带上。

13、(1)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生怕弄烂鸡蛋的小心谨慎态度,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2)连用四个感叹号,强烈地表现了母亲因鸡下蛋极度惊喜的心情,寄寓着母亲对我们的极度关爱。

14、每一个鸡蛋都凝聚着母亲的关心与爱护,母亲的关爱鼓舞着、温暖着我,让我的生活满溢着幸福。

15、我觉得“A,“母亲的柴鸡蛋”作为文章的标题更合适;因为它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交待了文章的核心人物——母亲,也从中引出了文章的主旨。

16、示例:母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智慧的大门;母爱是一缕清泉,滋润了干旱的心灵;母爱是一缕阳光,照了前行的道路。

17、A——保尔·柯察金;B——孙悟空 C——简·爱 D——“红小鬼”

18、示例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多次欺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但孙悟空却因此被唐僧念紧箍咒折磨得死去活来,后来又被赶回花果山;看到这样的情节不禁让怒气冲天;及至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所擒,才知上了当幡然醒悟,而及时的是孙悟空不计前嫌又来解救他了,这又让人为之一喜。(选其他人物,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19、略

20、参考例文

大步向前

经过紧张的奥数学习,我和我的同桌即将迎来奥数考试。

“小胖,马上就要奥数考试了,考试时候你的答案能给我看看吗?”听着熟悉的声音,我有些不知如何回答。“行不行?朋友还做不做了?”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我竟鬼使神差地答应下来。

“那就行,谢谢了啊!”听着他松了一口气的话,我却有些不知如何回答,开心,鄙视,司空见惯?这些情感或许都有一些,复杂的情感占据着我的大脑,左右着我的思考,愣是让我等到他远去还没吐出一个字。

奥数考试如约而至,进入考场后,监考老师板着那张严肃的脸,令人有些心惊。听着老师宣读考试规则,看着同桌远远冲我比了个手势,我有些恍惚。

很快我就完成了试卷,并将答案抄在了纸条上,偷偷冲同桌比了个OK。纸条将要出手时,或许是心理作用,感觉监考老师在盯着我,目光明察秋毫,吓得我打了个寒噤。

同桌焦急地冲我打着手势,我却犹豫了:“传纸条,这种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我心绪复杂,可当我看到同桌焦急的神色时,我又有些不知所措,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传吧,不仅能救他,还能加固我们的友谊。”我试图说服自己,但无济于事。

终于,我下定了不传的决心,将纸条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难熬的考试时间终于结束,随着收卷铃声的响起,我仿佛才站在了阳光下。缓缓松开了紧握的双拳,丝毫感受不到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

朋友,不,同桌缓缓走到我的身边,用复杂的眼神扫了我一眼,就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鼻子酸酸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仿佛这一刻,时间与空间都被撕裂了,似乎只是一刹那,又好像是一辈子,我撕开嘴唇,声音沙哑得仿佛含了一口沙子般,向自己的选择发出疑问:“值得吗?”

失去了思考能力的我机械地撕着早已被汗水浸湿的答案,就像撕着早已变质的友谊……实际上,哪怕他上来打我、骂我,我都不会那么难受,因为此时,我像一只受了委屈的猫,湿漉漉地难受。

我撕扯着答案,复杂的情感让我眼前变得模糊,眼泪无声地顺着眼角流下,滑过脸颊,停留在了下巴上。我拼命安慰着自己,歇斯底里地告诉自己:“自己是正确的,是值得的!”

“同学,该离场了……”老师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望着手中撕成碎片的答案:“我失去了友谊,身上却无了枷锁,心灵上一片宁静。”

走出考场的我,鼻子酸酸的,追着光,我大步向远方走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