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hén) ,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yuè) 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xiáng) 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xī) 戏忘返的孩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苔(hén) ②(yuè)耳 ③安(xiǎng) ④(xī) 戏
(2)为第①段中的补山亭选择楹联,最符合意境的一项是( ) (3分)
A.万峰林中秀色藏,一泓碧水静中流。
B.小径通幽山水旁,山石奇峰尽收眼。
C.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D.云山石壁枕泉流,翠峰奇巧倒影秋。
(3)第②段中,除了“湿绿”“鲜绿”,“ ”一词虽未用“绿”字,却也突出了山间“绿意浓”的特点。(2分)
(4)文中用“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来表现泉声的欢快清亮。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一个句子,或者另写一个比喻句,来表现此处泉声的特点。(2分)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是指盛酒的器具,“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器,此句中均指音乐。
C.“射者中”的“射”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投壶游戏。把箭投向壶中,投中多者为胜,负者按规定的杯数喝酒。
D.“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是指晚上十时左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3)李白《 》中“ ,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风骨。
(4)“沉舟侧畔千帆过, ”,诗人刘禹锡用比喻的手法,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会变迁的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描写了洞庭湖阴晴多变的壮观景象。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4、 有人评价说:忧郁既是艾青诗歌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的关键词。艾青的忧郁带着它独特的时代特色,也与诗人那颗敏感而温柔的心紧密相关。请从下面的诗作中任选一篇,写下你对“艾青的忧郁”的理解。(3分)
A.《我爱这土地》 B.《北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7题。(10分)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本诗作于公元823年,《钱塘湖春行》也作于这一时期。②睡觉(jué):睡醒。
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早兴》的首联写晨光初照,早鼓正响,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照应了诗题。
B.《早兴》的颔联刻画犬和鸟,紧扣“早”字主旨,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C.《商山早行》通过霜、茅店、鸡声等意象,描绘了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
D.随地飘洒的棚叶、明丽可爱的枳花,让诗人忘却了早行的辛苦和思乡的愁绪。
6、在两首诗中,诗人都选择了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突出特点。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
7、两位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游天平山记 【明】高启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①,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②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③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索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蹬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注】①治馔(zhuàn)载醪(láo):准备好饭菜酒食。馔,饭食。醪,酒。②狙(jū)杙(yì):系猴的木桩。这里指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③蟠(pán)孥(ná):蟠,盘曲地伏着。孥,牵、拉。
8、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至则舍舟就舆 持就火炀之(《活板》)
C.久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D.不可名状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9、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与朋友相约游天平山,当时正值秋季,久雨后晴,天高气爽。
B.作者从城西南方向前往天平山,先后选择了车和船两种交通工具。
C.行走山间,先闻水声泠泠,后可见泉水从乱石中涌出,水势磅礴。
D.有人在山上建了两个石屋,一大一小,共可供十六七人围坐其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①举瓢酌尝,味极甘冷。
②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11、根据文意,为天平山的怪石写一段80字左右的介绍,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10分)
少年歌① 朱湘
我们是小羊,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谁作泾的溷②
流成渭的清,
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来啊,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注】①朱湘(1904﹣1933)字子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此诗作于1925年9月11日,原题《适存中学校歌》,发表于《京报副刊》,后改题为《少年歌》收入《草莽集》。②泾的溷(hùn):泾河的混浊。下句中“渭的清”意思是渭河的清澈。
1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采用第一人称,以清新活泼、平易流畅的文字,描绘了诗人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鲜明形象。
B.全诗不拘泥外形的束缚,不讲究诗句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体现了自由体诗散而有致的特点。
C.第三节中的“恨”,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憎恶,要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
D.末节中的“来啊,搀起手”,是对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共同奔向“灿烂的前程”的呼唤,极具感染力。
13、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小羊”和“山泉”两个意象,结合它们的特点,说说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4、请你另外选择一个意象,仿照第一小节的形式,写一节小诗,体现21世纪少年的特点和追求。(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15分)
网友称《水浒传》毒害青少年,浙江省教育厅千字高水准回复被群赞
2023﹣02﹣1018:24潇湘晨报
近日,有网友向浙江省正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出1780字的长文答复。
回复:您的来信我们已经认真阅读,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阅读又是教育的基石,中小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备受社会关注。您认为中小学生不适合读《水浒传》,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也认为《水浒传》“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您的顾虑与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将《水浒传》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我想教材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乎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绝对不会草率为之,肯定是经过好几番讨论研究才能确定,而且教材的审定也是要一关一关慎重审查的。最后《水浒传》内容能被选入教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第一,《水浒传》文学价值巨大。《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即便是刘再复先生,他也不否认《水浒传》“是有才艺、有艺术魅力的大才子书”。可以说《水浒传》是一部非常接地气、最能反应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世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条[注]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的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传》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传》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传》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传》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传》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随心所欲、听之任之,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浒传》内容被选入教材,又何尝不是明智之举?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所认为的,“《水浒传》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但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授课老师有必要进行引导。”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
所以,我们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用准确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实行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注重批判性阅读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水浒传》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传》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中小学生该怎样阅读《水浒传》这部名著呢?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如“庙堂失序与江湖理想”“个体失路的偶然与必然”“快意恩仇与暴力滥杀”“水浒女性的是是非非”“侠义与忠义”“江湖聚义的善与恶”“反叛与归顺”等专题探究,学生带着这些思辨性的专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深度阅读,不仅能够进入文本深处,也能培养他们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传》)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心随文动,相互映发,质疑思辨,提要钩沉……这些都会给阅读者带来愉悦舒畅的读书体验,“怎样把书读好”,是我们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感谢您对教育的支持!
【注】草蛇灰线法即在行文中埋下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注意情节的照应和伏笔的运用。
15、梳理“回复”的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第一部分,明确观点:① 。
第二部分,分条阐述:第一,《水浒传》文学价值巨大;
第二,《水浒传》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
第三,《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② 。
16、下列观点与“回复”不一致的一项是 ( ) (2分)
A.浙江省教育厅高度认可网友的观点,认为《水浒传》确实“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不宜给中小学阅读。
B.对于将怎样的材料编入教材,编写者们会从材料的文学价值、教育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慎重的选择。
C.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讨论要不要阅读经典,而是应该对怎样阅读经典作深入的研究。
D.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找文献、查资料,探讨经典中的疑惑,找出其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启示。
17、为什么说“《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请根据“回复”内容分条概括。(3分)
18、“回复”指出,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任选一项,具体说说草蛇灰线法的运用。(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李小二的描写。
B.“武松景阳冈打虎”中反复出现的“哨棒”。
19、“回复”认为,批判性阅读是阅读《水浒传》的正确方法之一。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相关情节内容,为同学们开展“批判性阅读”作具体指导。(3分)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三部分(60分)
20、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2)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3)不少于 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1、(1)痕 悦 享 嬉
(2)C
(3)青翠
(4)示例:如鸣珮环。
2D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3、(1)寄书长不达 (2)千里共婵娟 苏轼 (3)《行路难 其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4、示例:艾青在很多诗歌中抒发了“忧郁”的情感,但并非出于个人颓废消极的心理,而是他对祖国和人民处于黑暗境地的忧愁苦闷。如《北方》中写道:“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等等,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社会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5D “忘却了早行的辛苦和思乡的愁绪”,诗人没有忘却,只是冲淡了一些思乡之情。
6、示例1:“鸟临窗语报天晴”通过写鸟儿叫声,从听觉角度突出了“早行”,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示例2:“鸡声茅店月”写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突出“早行”。
7、不相同。《早兴》结合“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等诗句可知,此诗通过对春天早晨所见所闻所感的抒写,反映了诗人在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商山早行》结合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可知,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8C
9A B.有误,根据“至则舍舟就舆”可知,应该是;先后选择了船和车两种交通工具。 C.有误,根据“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可知,“后可见泉水从乱石中涌出,水势磅礴”与原文不符。 D.有误,根据“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可知,“有人在山上建了两个石屋”与原文不符。
10、①用瓢舀来尝尝,那味道极是甘甜清冽。
②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11、示例:太平山上的岩石奇形怪状,令人惊叹:有的像躺着休息,有的像站着远眺,有的像要伸手抓人,有的像要张嘴咬人,还有的像盘旋的龙冲天而起,千态万化,不能用语言来描绘。
参考译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我高兴地停下车听,很久还不愿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谒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坠入水潭中,用瓢舀来尝尝,那味道极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个亭子,亭的名字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过了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盘绕,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山崖上有两间石屋:大的可坐十人,小的可坐六七人,都是空旷的石洞穴,有大石覆盖在上面使得石洞像个屋子一样。进入石洞,寒冷森然好像会被压在里面一样,于是互相招呼牵引着离开了。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12B 这首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优美,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化的特点。
13、诗人把少年比作“小羊”和“山泉”,表现了少年活泼的动作和情态以及思想的纯洁,表达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和热爱。
14、示例:我们是鱼儿,穿过珊瑚与礁石,海藻中嬉戏。海浪中奔跑:自由是我们的歌谣。
15、①教材的编写和审定是严谨慎重的。 ②“怎样把书读好”,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16A 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也认为《水浒传》“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认为《水浒传》内容能被选入教材原因有三,并非“不宜给中小学阅读”。
17、①多样的世界,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 ②在教师的引导思辨阅读,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18、B.用“哨棒”勾连的“武松打虎”。“哨棒”忽隐忽现,将武松打虎这一波澜壮阔的情节自然巧妙地推进。“哨棒”引导人们随武松去打虎,当哨棒折断的时刻,读者的紧张度一定是和武松一样到达顶点,武松勇武非凡的英雄形象也同时成功塑造。
19、可从体会作者精彩的人物描写手法。感受鲁达嫉恶如仇、扶危济贫、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方面指导,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逃命的做法,可结合社会背景讨论。
20、参考例文
那件事,让我更加乐观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乐观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当一个人受伤时,乐观是他的良药;当一个人成功时,乐观是他走向成功的路标;当一个人难过时,乐观是他奋斗的希望。
天灰蒙蒙的一片,大片大片的乌云在天上翻滚着,仿佛要压下来似的。大家闷闷不乐地坐在教室里,杵着头望着窗外那坏天气。此时闷热的天气就如同我们闷热的心一般。下一节是数学课,大家都若无其事地坐等上课铃,可内心却早已被揪了起来。上节课的测验大家自认为考得并不好,“轰——”的一声,打雷了,这雷声震耳欲聋,仿佛预示着“灾难”的到来。
“叮铃铃—一”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手捧着一大叠试卷走了进来,大家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随着名次越来越落后,我不禁为自己揪了一把汗。
由于这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第十名后面的试卷是发下来的,我一看,一个大大的79分映入眼帘,心也凉了大半截,我一看名次,25名,我的心彻底碎了。
数学老师看着大家失落的样子,说:“这次的测验大家虽然考砸了,但是别灰心,你们对自己已不是一向最有信心的吗?要学会乐观,告诉自己,下次努力一点,一定可以考得好!”
老师的这番话虽然很简短,但已经把大部分同学的心从绝境深渊捞了上来,大家都告诉自己要乐观,下次努力。
我也尝试着告诉自己,不要灰心,要乐观向上,继续努力。
那节课,我听得特别认真,x、y、z,不再面目狰狞,一个个定理公式不再深奥难懂……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依旧做着自己的事,看书的看书,聊天的聊天,做游戏的做游戏。
大家的心经历了“风吹雨打”,飞过了深渊,越过了大海,现在终于如同窗外的天气一样雨过天晴了。在天边架起了一道七彩桥,它聚集了全世界最美丽、最耀眼的光芒!
学会乐观,对人真的很重要。乐观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捷径。
如果说,一个成功的人还不懂什么是乐观时,那么属于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
那件事之后,让我更加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