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举例
一、选择题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由“鲲”变化而成,寓意前程似锦,奋发有为。
B.“鳏、寡、孤、独”分别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C.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浮云”代表“游子”,“折柳”代表“惜别”。
D.《诗经》中的“风”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各地的民歌。
答案:选D
【详解】D. 《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故选D。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台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C.斗折蛇行。 斗:北斗星
D.凄神寒骨。 寒:使(人的骨头)寒冷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武陵人捕鱼为业
B.潭西南而望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以其境过清 以残年余力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文章是作者被贬官到永州后所写。
B.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照发现小潭→小溪源流一潭中景物→潭中气氛的顺序来写的。
C.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笔墨极妙,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通过游鱼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D.作者初见小石潭“心乐之”,后受到四周凄清景物的触发,流露出忧伤悲凉的心境。
九、作文
25.请以“心守那一抹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例文:心守那—抹暖阳
冬天里也有暖心的事情。就像春蚕结丝般无声,却闪耀着温暖的阳光;就像蜡烛燃烧般无息,却流淌下幸福的痕迹;就像春水渐涨般悄然,却激荡起缕缕的涟漪。我的那一抹暖阳就在那冬日的夜晚悄然而至。
疫情严重,全家局促一室之内不得外出。北风呼啸着撞击着脆弱的玻璃,一股股寒意便从窗缝中钻进了房间。挑灯苦读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哆嗦了一下,就是这不经意的微颤却被一旁帮我整理衣服的母亲捕获了。
悄悄的,一股暖流从我的背后升起,直入我的心扉,一双温暖如春光般的手轻经地搭在我的肩上,哦,原来是母亲为我披上了一件棉衣,帮我抵御风寒。发现我转头看她,她慈祥地笑着说:“别着凉了,早点睡!”母亲的声音不高,但亲切的语调就像一首饱含深情的歌曲,舒缓的旋律伴着外衣的温度悄悄在我的心间流满。
母亲默默地转身走向楼梯,台灯投下的暗影在母亲的背后渐渐拉长,我的心也在这一刻微颤。望着母亲的背影,我忽然发现了母亲的苍老憔悴,想到了她为我们兄弟所付出的辛劳,懂得了她正用单薄的肩膀支撑着家庭的重担……感受着背后如融融春日般的温暖,我心里的一方冰水顿然化为一股温泉,身上的寒意就在这冬日里化为乌有,剩下的只有感动——拥有这样一位无私关爱着我的母亲,我还有什么索求呢?还有什么可害怕呢?还有什么可推脱呢?这一刻,冬天的寒意在我心里已荡然无存,只有春天将我包裹。如此温暖。如此幸福!
写完作业,卧床入睡,感动久久不能消逝。梦里,一片春意盎然,那一抹幸福的暖阳已经取代了冬天,不再寒冷、不再萧瑟,只有母亲深深的爱像火焰般在冬日里燃烧。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以“心守那一抹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题目关键词“暖阳”。“暖阳”的本义为:温暖的阳光,充满生机;比喻义为:各种温情、鼓励、帮助、人性中的光芒等。“心守”意指难忘,一直在心中。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要打开写作思路。用心守护的“那一抹暖阳”,选材可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亲人、朋友的互帮互助,老师、同学的关心、友爱、鼓励、安慰,遇到困难之后的不服输以及毅力的磨练,还有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无畏付出,学校老师的停课不停教的努力,各行各业志愿者的无私辛苦等。甚至可以是来自陌生人的关怀,让自己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一种幸福,一次提高,一种成功,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暖阳。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温暖的瞬间。
下面20张图片是试卷和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感兴趣者可以收藏或打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