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24年语文试卷第二学期(丰台区三年级2024年语文试卷)

丰台区2024年语文试卷第二学期(丰台区三年级2024年语文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19 21:56:47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诗中常常抒发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运用典故,突出表现游子对家人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故园菊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 ”。
(2)李白的诗中常常悬挂着一轮明月。《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诗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朋友关心的诗句是“ ,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3分)

“这些禽兽!把她折磨成了什么样子!”人们愤愤地抓紧牢门……
“孩子有同志们抚养,长大了一定会继承我们的事业……”李青竹回答着,眼睛转向她,这时她仍然昏迷不醒,只是脸色比刚才好一些了。
时间已经是下午,男牢房的同志开始轮流“放风”。这时间牢房已经传遍了老许的建议: 他希望全体战友学习她坚贞不屈的意志和艰苦斗争的革命气节……因此,趁着“放风”的空xì( )男同志们都把自己写给她的慰问信和诗篇送进女囚室。
这是她和大家的胜利!
孙明霞捏着一沓信件,朗读着:
……你,大海中的海燕,迎接着lí( )明前的黑暗。战斗吧!永远朝向东方,永远朝着党!
你,高空中的雄鹰,搏击着凶恐的狂风暴雨。战斗吧!永远朝向东方,永远朝着党!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坚贞( )不屈 空xì( ) 一沓( ) lí( )明
(2)以上文段选自《 》,大家称呼文中的“她”为 。敌人“折磨”她的歹毒方式是 。(3分)

(3)“坚贞不屈”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4)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2分)

(5)文段中的诗歌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3、光明学校九年级某班以“北京冬奥会中的中国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小亮同学搜集到有关谷爱凌比赛服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谷爱凌在参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时穿的比赛服,极具中国特色。在设计的时候,【甲】谷爱凌给了自己很多的意见,最终敲定用中国的飞龙作为主题元素,用现代插画风格进行设计表达。当她腾空而起时,【乙】整个金龙图案都完整表现出来,震撼且充满力量!第二套红色冲锋衣战服,背后同样印有中国龙图案,【丙】《玉娇龙》真的很吸睛!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乙】句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语是 ,应改为 。(2分)

③【丙】句标点有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2分)

(2)北京冬奥会开模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下面古诗与节气配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C.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立夏)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
(3)下面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焰火造型,与安徽一个著名景点有关,请简要解说画面内容和寓意。(3分)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3分)
望星空
①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②他家住在这栋20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积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③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④“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对它进行跟踪、测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⑤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⑥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⑦耿星河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⑧“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萧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卫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馈。”
⑨“这可怎么办呀?”
⑩“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⑪“哦!”
⑫“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飞了多长时间?”
⑬“猜不着啊!”
⑭“69个日夜!”
⑮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⑯“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⑰“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⑱“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我已经替你报了名。”“真的吗?”“真的。”
⑲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
⑳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摘选自《百花园》2018年第10期)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耿星河是我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耿星河知道妻子关爱聋哑孩子,放弃把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
C.文章安排儿子耿小星置办远程望远镜的这一情节,表现儿子的孝心。
D.文中插叙营救遥感卫星的情节,突出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
5、小说开篇写耿星河“眺望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耿星河的个性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6分)

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①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赏析加点词语)
②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赏析句子)
8、文章以“望星空”为标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6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也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二)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选自“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区内东、西部建筑布局的对称轴,也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中轴线沿途,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非遗”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教育,首先应从教师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非遗”的内涵,并有了系统化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中。
2019年1月,冯午生将他的“非遗”教育理念带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开设了《北京中轴线“非遗”教育方法的探讨》专题讲座。讲座中,冯院长提到“非遗”教育对青少年有着很多正面影响,如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与职业素养等。但是,“非遗”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面临缺少资源、各学段衔接难等问题。对此,冯院长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北京市中轴线非遗元素手工表达》项目。抓住“手工”这一特色,可以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并用手工课衔接各学段。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3
材料三
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上千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了上千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了多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市级县级的名录就更长了。但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走在正轨上。很多地方把隐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作宝贝抢,连传说中的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娘子都有了故里,有的专家将之总结为“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先把“非遗”抢到手,然后再将虚落“实”到假古迹、假遗址上,再用其拉动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就真的有了所谓的“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梁山伯祝英台读书的书馆”。这些对“非遗”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只能是南辕北辙。更何况一些地方看似精心打造的非遗园以及文化生态园,既没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而且也只是千篇一律的硬件堆物,很快便成为荒芜之地。
国家的投入和法律的保障并不能维持一项非遗文化的永久流传,任何一项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被列入什么样的名录也不能保证它的高枕无忧。非遗的传承,其实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群众的自觉自愿。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上,政府最应该做的,也许是更多的幕后工作,是尽心尽力去培植适合它自由生长的土壤,而不是将其当作自己政绩的摆设和装饰品,当作自己文化产业的增长点或者核心竞争力。
——选自《人民日报:非遗不是摆设,传承要靠自群众的自觉自愿》
9、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4分)
10、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一以 为主,材料二以 为主,材料三以 为主。(3分)
11、阅读以上材料,下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法律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差别很大,如“传统节庆”就不属于前者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B.教师只要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就一定能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中。
C.冯午生先生认为通过手工表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非遗”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D.很多地方本着“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既有效继承了非物质文化传统,又拉动了经济发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2、结合三则材料,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6分)

(三)(16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①遽②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①傥(tǎng),倘若。②遽(jù),遂、就。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而后喻
(3)四夷俱服 (4)诚自古所希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16、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你我他,路旁虫鸟花,案头诗书画……生活中,万事万物大都普通。普通,意味着平常、平凡;普通,有时又能绽放出不平常的色彩,迸发出不平凡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1) zhēn 隙 dá 黎
(2) 红岩 江姐 把竹签钉进手指
(3)坚守革命节操,不向敌人屈服。
(4)这不能不说是她和大家的胜利
(5) 比喻 反复
3、(1)①“很多”调至“自己”前(或改为“谷爱凌给了很多自己的意见”);
②“表现”改为“展示”
③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2)C
(3)焰火造型为:黄山迎客松;寓意: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传递中国迎客的热情、开放、好客的文明风度。
4D
5、巧妙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执着工作,乐于奉献: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为“望星空”工作了一辈子,本该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又工作了五年。尊重妻子:耿星河和妻子分居两地,知道妻子关爱聋哑孩子,离不开聋哑学校,放弃了把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老当益壮,甘当人梯:耿星河非常乐意到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培养未来的牧星人。
7、①写出了耿星河一下子来了精神的状态,表现了他渴望继续参与工作的热情,表现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
②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同时与题目及开头形成呼应。
8、“望星空”贯穿全文;与“眺望星空”前后呼应,照应了题目;既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冯午生先生培训教师如何进行“非遗”教育;我国一些地方对于非遗的保护措施未进入正轨。

10、 说明 记叙 议论

11C

12、①国家的投入和法律的保障;②加强“非遗”教育的研究,从教师着手,对青少年进行“非遗”教育;③利用“手工”的方法,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④群众的自觉自愿;⑤政府尽心尽力去培植适合非遗自由生长的土壤。
13、(1)同“增”,增加;(2)了解、明白;(3)全,都;(4)确实,的确

14、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15、(1)内心忧困,思虑堵(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疾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16、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快乐会使人颓废衰亡。(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内心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这样以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乙】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17、参考例文
一个普通的守林人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的工作,就是维护森林的安全,因为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守林人。
你喜欢抽烟,也许你的潜台词就是:饭后抽根烟,赛过活神仙。可是,自从你当上了守林人,你就把烟瘾给戒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戒了。我知道,因为你是守林人。如果一不小心一个还带着一丁点火星的烟头掉在了密密的森林里,那就会引起山火,会把整座山毁灭,把整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毁灭。
你喜欢听音乐,因为你喜欢那轻松悦耳的感觉。但是自从你当上了守林人,你再也不敢在山上听音乐了,每天只提着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听着那无聊的天气预报。其他的电台节目你统统不敢听。因为你知道,如果自己一心沉浸在那音乐里,就听不到猎人偷砍偷伐树木的声音。从而使树木一棵棵的减少,森林一块块的毁灭。所以你只敢听那的天气预报,并且竖起耳朵仔细听,不肯让一丝偷砍树木的声音溜走。
你平常很懒,不爱出门。可是自从你当上了守林人,你必须每天爬弯弯曲曲而又陡峭的山路,去观察树木,登记树木的数量,以防有人偷砍树木,让绿色一丁一点的消失。所以那山林已成你的家,你每天都要去爱护它,不能有丝毫的怠慢。而那一颗颗长大的小树苗就是你的成就。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社会上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可是你的职业——守林,给予了你伟大的使命。因为你需要保护这花草树木,保护这些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家园愈变愈美丽。所以你认真完成着这神圣的使命,为我们的家园做出更伟大的贡献。世界上有很多像你一样的普通人,数不胜数。但是你们都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实现着伟大的梦想。但是你们有的却是每天都要很辛苦、很劳累,却没有一个人在抱怨,继续完成着你们的工作。谢谢你们,这群不平凡的普通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