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 分)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酝酿(niàng) 黄晕(yùn) 棱镜(líng) 咄咄逼人(duō)
B. 贮蓄(zhù) 静谧(mì) 吝啬(lìn) 淅淅沥沥(xī)
C. 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莅临(wèi) 绿茵茵(yīn)
D. 竦峙(shì) 碣石(jié) 澄清(chéng) 花团锦簇(cù)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瘫痪 憔悴 絮叨 翻来复去
B. 诀别 分歧 匿笑 人声顶沸
C. 祷告 菡萏 徘徊 喜出望外
D. 铃铛 朗润 云宵 波光粼粼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咄咄逼人,赢得了阵阵掌声。
B. 他在图书馆里目不窥园,认真专注地阅读书籍。
C.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是这样做的。
D. 春天到了,公园里花团锦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古代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D.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古稀”则代指七十岁,“耄耋”代指八九十岁。而“期颐”指一百岁。“豆蔻”常用来指十三四岁的女子。 - 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树木丛生,。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映清江美景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古诗词阅读(7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 - 8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点题,交代了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展现了西湖的勃勃生机。
C. 颈联写乱花和浅草,“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也表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入微。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以及想要隐居西湖的想法。 -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 12 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乙】文中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2 分)
- 请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2 分)
(三)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 16 题。
《月光下的蛙鸣》
①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
②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③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都在头悬梁、锥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你追我赶。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学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好早晚照料我,给我增加营养。
④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增强体质。
⑤进入六月,天气酷热,有一夜,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母亲坐在一旁扇着扇子,说:“明天考试了,你睡吧。”我问:“妈,你说这考试的日子咋不选个好天,这么热。”母亲说:“你可别胡思乱想,啥日子都是个好,这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这一天,有个好心情。”
⑥母亲说完这话,就不再理我。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蛙鸣,那蛙鸣十分清晰响亮,清脆悦耳,一点也不像往年夏天,那蛙鸣是零散稀疏的,而这一晚的蛙鸣是成群成片的,我甚至听出了蛙鸣中夹杂着一丝鼓励,仿佛在说:“加油,加油。”
⑦考试那一天,天气凉爽,空气清新。我进了考场,看到窗外的那片稻田,稻田里的蛙鸣,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发挥得格外好,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⑧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认为,那一夜的蛙鸣,是上帝为我唱的最美妙的摇篮曲,让我有了良好的状态去应对高考,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母亲就是我的上帝,她始终默默地为我做着一切。
- 文章围绕“高考”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 分)
-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 分)
母亲坐在一旁扇着扇子,说:“明天考试了,你睡吧。”我问:“妈,你说这考试的日子咋不选个好天,这么热。”母亲说:“你可别胡思乱想,啥日子都是个好,这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这一天,有个好心情。” - 文中多次提到蛙鸣,有什么作用?(4 分)
- 结合全文,说说“母亲就是我的上帝”这句话的含义。(4 分)
三、作文(40 分)
-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以下是答案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答案
- B
- C
-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改为“声情并茂”等)
- D
- D(“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顺序有误)
- (1)百草丰茂;洪波涌起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海日生残夜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二、阅读理解答案
(一)古诗词阅读答案
7.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但没有想要隐居西湖的想法)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争”字赋予早莺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争抢着飞向向阳的树木的情景;“啄”字赋予新燕以人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新燕衔泥筑巢的忙碌景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答案
9. (1)达到
(2)振奋
(3)推辞
(4)等到
10. (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11. 【甲】文认为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乙】文中吕蒙的变化启示我们: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学习不论早晚,只要开始就会有所收获等。
12. 相同点: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上都以议论为主。不同点:【甲】文主要从修身养性、立志、学习等方面论述,强调个人修养和学习态度;【乙】文通过孙权劝学和吕蒙的变化来强调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更具故事性。
(三)现代文阅读答案
13. ①同学们刻苦备考,竞争残酷;②母亲为让“我”增强体质,杀光家中三十几只鸡;③考试前一晚,母亲陪伴“我”,并与“我”对话;④考试当天,“我”听到窗外稻田的蛙鸣,发挥很好并考上大学。
14.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母亲的话语,如“你可别胡思乱想,啥日子都是个好,这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这一天,有个好心情”,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安慰和鼓励,希望“我”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高考;母亲“坐在一旁扇着扇子”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即使天气炎热,也一直陪伴着“我”。
15. ①蛙鸣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蛙鸣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如考试前一晚蛙鸣的变化,从零散稀疏到成群成片,仿佛在鼓励“我”,衬托了“我”的心理变化,也为后文“我”顺利高考做了铺垫。③蛙鸣也象征着母亲对“我”默默的支持和鼓励,与母亲对“我”的爱相关联。
16. 这句话的含义是母亲就像上帝一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关键时期,一直默默地为“我”付出,关心“我”、照顾“我”、鼓励“我”,为“我”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能以良好的状态应对高考,就像上帝给予人力量和帮助一样,母亲给予了“我”无尽的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