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五四制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五四制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五四制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19 04:01:16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注音。(4分)

瘦削 苔藓 机械 一缕青烟

笨拙 抽噎 咆哮 卓有成效

2.根据给出的拼音将汉字填写在田字格中(依次序)(4分)

抵yù 斗péng 严jùn áo粥 chú窗 piě嘴 锻liàn 和ǎi

3.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2分)

涯 崖

(1)在一个陡峭的 边,五位壮士毫不畏惧地跳了下去。

(2)即使你在 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卷 券

(3)拿着满分的 ,想象着妈妈欣慰的笑容,她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4)为了得到一张自己期待已久的音乐会 ,晓征费尽了心思。

4.动脑筋,补充成语。(4分)

余音绕 惟妙惟 大吕 轻歌

而入 斩钉 铁 风华正 独出心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今天,我买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花裙子。(请写出“五彩”具体指哪几种颜色)

五彩:

(2)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舍本逐末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

舍本逐末:

6.选出下列作家、作品、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B.鲁滨孙(逊)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人物,他在一次航海中遇到海难,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凭着顽强的毅力生活了很多年,最终得救,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C.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感人肺腑,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D.《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7.句子小天地。(5分)

(1)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词语与戏曲有关,例如“花架子”,指戏曲中一些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现在比喻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的东西,你能用这个词语的比喻义造个句子吗?

(2)闰土心里的稀奇的事,让我羡慕。(改成反问句)

(3)他轻声对我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成转述句)

(4)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写的。(修改病句)

8.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周恩来总理为国为民,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祖国和人民,真可谓“ 。”(请用你本学期学过的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填空)

(3) ,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4)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即从巴峡穿巫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7)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伯牙鼓琴》)

(8)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草原》)

9.口语交际。(2分)

请你支持我 针对小区绿地总是人为被破坏的现象,大家派你去小区管理处劝说王主任在小区内组织开展一次“保护绿地,从我做起”的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劝说成功!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3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3分)

【古诗阅读】(4分)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 。(2分)

11.诗人在前两句中把江南之景描写得有声有色,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古文阅读】(9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下》)

12.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13.古文中的“之”字多数情况做代词,代替人、事、物,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什么。(2分)

(1)一人虽听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14.用“∕”给下面这个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1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2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1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呢?(2分)

(二)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问题。(11分

桃花心木

……

①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②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③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④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⑤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⑥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⑦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⑧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⑨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⑩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⑪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⑫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⑬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⑭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7.认真阅读①—⑤段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填空。(3分)

种树人做法奇怪,奇怪在① ;更奇怪在③

18.第⑨段画线句子是对“我”的 描写,这段描写表现出了“我”

的心理。(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2分)

20.如果我是一棵经受住考验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什么?(2分)

21.试着说说⑫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三)阅读《默读父亲》,回答下面问题。(11分)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生气,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 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22.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件事。(3分)

23.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

的情景,表现了 的感情。(2分)

24.第②段中,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你能体会出“我”当时都有怎样的心情吗?(2分)

25.第③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意在告诫我

。(2分)

26.文章题目是“默读父亲”,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能答出两点即可)(2分)

三、作文 (5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被外界改变,从怯弱到勇敢,从散漫到自律,从任性到懂事……亲爱的同学,回顾这一学期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改变了你,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