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就有关“课程理念”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淮滨县实验学校东校区七年级语文组老师立足传统文化,在清明节、端午节到来之际设计了符合节日特点的作业,同时在二十四节气上做文章,让孩子们通过做书签、诵读的方式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秘密。形式多样的作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壹
气清景明 思念绵长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又是一年清明时,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七年级语文组特制定了清明特色作业方案,同学们积极参与,呈现了很多优秀作品。
清明习俗知多少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对于清明节的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从同学们作品中寻找答案吧。
一花一叶总关情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同学们有的折束菊花寄哀思,有的通过制作鲜花标本或花卉图鉴去读春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美食大比拼
万物生长逢其时,山河无恙人安康。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但等待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同学们在清明节亲手腌制鸭蛋,体验等待与收获的乐趣,拍下腌制过程,并用文字记录制作流程。
绘制族谱来寻根
家谱是家族文化的载体,记录了家族的血脉、世系、宗族等多方面的信息,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有些同学们绘制一棵枝繁叶茂的家族树,来探寻家族之根。
以声传情诵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各地的天气怎么样呢?有的同学们化身天气预报播音员,带大家了解各地的气温变化!有些同学制作了一段节气视频,作为送给时间的礼物。流利的表达,自信的表情,让人惊叹不已!
书画特色写清明
清明的雨,把永远的唐诗宋词化成了清新的生命水墨;清明的风,把生命的春暖秋寒燃成了岁月澎湃的激情!轻叩诗歌的大门,同学们用一幅漂亮的书画和彩绘作品,抒写清明。
缅怀思念诉笔端
“清明时分雨绵绵,杨柳依依思无边。”同学们拿起纸笔去追忆那些熟悉的面容,倾吐那些未曾说出的话语。将缅怀与思念诉诸笔端,抒发那些平日难以开口的思与念。
种一颗向上的种子
生命都有向上生长的愿望,花草如此,教育学生亦然。745班同学种下了一颗颗向日葵种子,种下了爱和希望。
杨柳青青,思念绵绵;遥诉哀缅,追忆伟绩。清明带着一份希望、一丝清愁,实验学子通过文化体验、历史教育和创意表达致敬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春日美好。愿传统文化与爱国之情在实验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梦想之花。
贰
我们的节日•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验学校东校区七年级语文组在端午节前组织学生包粽子,节日期间布置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作业。同学们用书法、绘画、文字等形式呈现传承传统节日的魅力。
传统美味 粽香四溢
看,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包粽子,品粽香。
端午诗词书法秀
知来由 悟情怀
作为我国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中,被赋予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拥有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这项作业,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端午习俗。
从2021年开始,河南卫视在每年端午节推出“端午奇妙游”节目,将端午文化与国风国潮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持久魅力。2024年的“端午奇妙游”节目于6月9日19:30在河南卫视播出,我们布置了一项推荐节目的作业,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践拓情怀
Dagon Boat Festia
缅怀先贤屈原
叁
送给时间的礼物
——解语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里的中国智慧”,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日月轮回,人们在欣赏每个季节的独特魅力之时,也会深深感受到时间与生命的变化。本学期,七年级语文组布置了以“送给时间的礼物——解语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特色作业,让同学们在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秘密中感受时间的魅力。
节气书签
送给时间的礼物
同学们在每一个节气到来之前,了解节气的含义、物候现象、饮食特点,或写成随笔,或制作视频,用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独特解读作为送给时间的礼物。
保护传统文化,揭开历史的层层面纱,
领略千年之美;
发扬传统文化,传播华夏的熠熠星光,
沟通世界文明。
传统文化流传悠远,它深刻于民族的基因中,代代相传。
传统文化绵延不易,我们都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我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夯实华夏精神的根,让传统文化滋润心田,做有根的中国人。
(本文来源于【淮滨县实验学校】,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